分享

言恭达:凡艺“大器晚成”者居多

 耽读斋 2018-10-04

言恭达

凡艺“大器晚成”者居多


整理编缉 |《书法当代》 文章来源 | 网络



书家与书匠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书家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严格地说,真正的“书法家”必定是一位艺术思想家。思维浅薄,见识低劣,只懂技巧,卖弄“小机关”,仅书匠而已。书家应执着地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面面俱到”的“求全意识”,必然导致“一无是处”。正如有高峰必有深谷,与人类现有博大的知识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将为之逊色。书家要有大家子气,经过“极限训练”后,敢于大失,才能大得。要沉得住气,耐得寂寞,甘于淡泊,不必急于好名。不必早求脱化,凡艺“大器晚成”者居多,能沉下去将基础打得扎实一些,则它日自不可限量。



林散之 自作诗《太湖纪游》

言恭达先生认为“凡艺‘大器晚成’者居多”“‘书法家’必定是一位艺术思想家”。这是为何呢?因为真正的书法家要有自我的思想、个性和风格,而其形成非朝夕可为、唾手可得,而是必须要“经过‘极限训练’后,敢于大失,才能大得。要沉得住气,耐得寂寞,甘于淡泊,不必急于好名。”成“大器”者都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砺与考验,抹去过眼云尘,留下的才是“真”。经过如此般的洗礼和历练,岂不是要“晚成”?

“凡艺‘大器晚成’者居多”此话不虚。“书圣”王羲之可以说是晚成的书法家,虞龢《论书表》:“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王羲之《本传》:“(右军)至暮年方妙”,孙过庭《书谱》:“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看来,后世所说的“右军书法晚乃善”也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

当代书法大家林散之先生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六十岁后学草书,七十岁后才以独特的风格享誉海内外。20世纪70年代,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来到中国,一般都要到南京拜访林散之,对其书法推崇备至。林老面对这样的盛誉,淡然处之,他在《江上谈艺》中引用了柯文辉的一段话:“林先生草书写五绝或七绝,二十几个字,在得意时,运笔方法全不重复。傅山、王觉斯以后,他是草书大家。”林老接着说:“这样说不对,我受之有愧。承认此说,便是狂人。”正是林老自谦自律,不当“狂人”,才真正地“沉下去将基础打得扎实”“执着地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在艺术上的成就才“不可限量”,被誉为“当代草圣”。

近代的书画大师吴昌硕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齐白石近60岁“衰年变法”,黄宾虹91岁时才说“我或者可以成功了?”这些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当然,大器晚成的结果是始于早年的艺术成就和积淀过程,诚如老子所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书者而言,只有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和沉淀,假以时日,才能有所成就,方可“大器晚成”。

林散之 自作题画诗

林散之 自作诗《太湖东山》

林散之 不俗多情五言联





整理编缉_雪梨减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