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医师 | 调因论果大典

 timtxu 2018-10-05

调因视频

所有疾病皆因热能不足及体伤所致,故不论由何种因素(缘)引发,也不论诊断为何种病名及病因(果)分属慢性或急性、内科或伤科,其处理方法都是一样的:按推原始点,并用内外热源温之。内热源包括温热性中药、温热性饮食。外热源包括太阳光、温灸、温敷袋、电热毯、电热器、远红外线、暖贴、姜粉(可外敷伤口)、温姜汤、温姜汁(鲜姜榨汁加温,用法同于姜汤)、温姜泥等。此论亦适用于许多动物。

 

急性病如药食中毒、毒物及毒气所伤、烫伤、脑震荡、脑中风、心肌梗塞、急性腹痛(肠沾黏、梗阻,结石,盲肠炎等炎症)、胎死腹中……可从因解症,以原始方法处理。如果只知病名如高山症、糖尿病、高血压、不孕、血癌……而不知如何下手,则可从症状部位找出相对应之原始痛点处理;若无症状,则可从一条脊椎加上七处原始痛点处理,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若属本处体伤所致状的组织受损,则需一段时间才能修复。这期间除充分休息外,宜从因解症,重用内外热源并辅以按推来加速体伤修复。

 

如急性外伤引起如脱臼、粉碎性骨折、异物刺伤等需借助特殊方式处理之急性外伤,则可直接由中西医治疗;如遇大量出血、喘促不堪等生命有立即危险之急症,可考虑从果与从因二者配合处理。若此类病情之急性期或危险期已过而还有症状,则仍是应以原始点方法处理。某些疾病如内障、近视、牙痛、耳聋、疝气、便秘、尿闭、肌体组织坏死等,经按推确认属本处理体伤后,即使在治疗上从因改善体力、或从果处理患处都可以解症,但为慎重起见,最好还是先从因解症,若无效,再从果解症也不迟。

 

      总之,由急性外伤引起且需特殊方式治疗、或从因解症无效的本处体伤所致之疾病,可由中西医诊治;有立即生死之虞者,可从因从果相互配合处理。除此之外,其余各种疾病皆适合以原始点医学处理。




                                         论果

论果视频:


果指疾病症状以及异常的形态与指数。其因皆体伤与热能不足所致。至于西医病名及病因,不过是据果不同特征加以命名,已含在果中,不再另列。

 

有疾病必有症状,症状可感可见,多用以指称疾病之具体表征,而疾病则是所有症状的抽象代名词。症状可再细分为症与状,其中指不适感,指组织受损,但症与状同异常一样,都不会产生其他症状。历来的习惯,不论是症与状,都一概统称为症状,但二者常有不同的体伤来源。至于异常,则指目视手触可辨,但还未达到组织受损程度的非正常形态,以及仪器检测出来的偏离正常的形态与指数。它们既非症也非状,也不会导致其他症状,故与疾病无关。

 

异常不同于疾病,且随着热能不足与体伤的恶化,身体会加速老化败坏,出现更多异常,故异常是自然规律所呈现的衰老败坏现象,而非疾病。医学要解决的就是疾病,然而从果解症,却将衰老败坏而非疾病的异常也当成治疗的对象时,它这不但违反了自然规律,而且还超出医学范畴。

 

症状:多属他处体伤所致的不适感,如疼痛、酸、麻、痒、胀、闷、刺、晕、抽筋、肌肉跳动、下坠感、口干、口苦、口臭、怕冷、怕热、潮热、灼热……或属他处或属本处体伤所致的“症”,如烦发烧、烦躁、谵语、多汗、盗汗、流鼻涕、近视、耳鸣、耳聋、耳流脓、口眼歪斜、咳嗽、呕吐、腹泻、便秘、小便困难、白带、扳机指……多属本处体伤所致的“状”的组织,如破皮、出血、目赤、口疮、红肿、溃烂、烫伤、化学毒液灼伤、牛皮癣、干癣、红疹、褥疮……以上“症”与“状”的体伤位置分类仅供参考,并不绝对。其准确位置还必须经按推原始痛点后,视症状改善与否,才能确认为本处或他处,绝不能单凭目视或手触。

 

这里将“症”与“状”分开,除了有助辨别二者的体伤位置,另一目的即是为了指出“”消失后,“”未必能解除;反过来,“”解除后,“”也未必会消失。譬如肿痛,常见有肿消而痛仍在,或痛消而肿依旧的现象,即可证明“症”与“状”可由不同体伤所致,其间并无因果关系。

 

异常:异常形态如癌肿瘤、子宫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脾肿大、肾萎缩、脑萎缩、肝硬化、肺纤维化、心血管堵塞、心肌梗塞、脑梗塞、脑溢血、溃疡、发炎、沾黏、骨刺、骨头坏死、关节变形、脊椎侧弯、椎间盘突出、各种结石……异常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癌指数、肝指数、肾指数、胆固醇……之类则为异常指数。由于人之健康与否是以“体力之强弱及症状之有无”为准,而所有的异常既不影响体力,也不产生不适感或体表的组织受损,跟健康与否的诊断及从因解症的治疗无关,故不必再细究其中仪器检测的异常有否状的组织受损。

 

通过仪器检测发现异常,往往须忍饥挨饿空腹进行,或者须忍受像麻醉剂、内视镜、抽脊髓、穿刺、切片……所带来的不适于风险。付出这么多代价,只为了找到疾病可能的因,殊不知付出这么多代价,查出的异常不仅不是疾病之因,也不是疾病本身。

 

医学中的一大误区,就是将异常当成疾病之因或疾病本身,异常不是疾病之因有两个理由,首先,是因为他们与疾病一样,皆由体伤与热能不足所致,属果而非因。而果不生果,即所有异常之果都不会产生任何疾病,所以就像发白不会生出头痛、头晕,面皱不会生出肤痒、溃烂一样,阑尾炎也不会生出腹膜炎,胃溃疡或肠沾黏也不会生出腹痛、腹胀,肝硬化也不会生出腹痛、腹水、肺纤维化也不会生出咳嗽、气喘,糖尿病也不会生出眼睛瞎、高血压也不会生出脑中风癌肿瘤也不会生出怠倦、暴瘦、疼痛甚至导致死亡,即使组织受损如目赤也不会生出头晕,红肿也不会生出热痛,疮疹也不会生出肤痒,阑尾炎也不会生出腹膜炎,胃溃疡或肠粘黏也不会生出腹痛、腹胀,脑溢血或脑梗塞也不会生出昏迷、偏瘫、口眼歪斜,心血管堵塞也不会生出胸闷、胸痛、心悸、心肌硬塞,也不会生出昏迷、猝死,癌肿瘤也不会生出倦怠、暴瘦、疼痛,更不会导致死亡。若是果可以生果,则不需父母,孩子本身就可生出弟妹来;一颗苹果树上也可以生出同一树上的其他苹果、甚至香蕉、葡萄来,这岂不是天下大乱?因此,将异常当成疾病之因,即“果生果”的观点,本质上是“倒果为因”,是不能成立的。

 

其次,所有症状皆由体伤直接导致,即体伤这一种因可导致多种症状之果,例如头部体伤可导致头痛、干眼、鼻塞、耳鸣、牙痛、面麻等所有头面部症状,也就是“多症一因”。但是,将异常当作疾病之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认为一种症状可由多种异常所致,如认为痛可由异常形态如肿瘤、骨刺、椎间盘突出、结石、溃疡、沾黏、发炎等,或异常指数如高尿酸、高血糖等引起,也就是“一症多因”,则于理不通。这正如一个母亲(因)可生出很多孩子(果),而一个孩子(果)不可能有很多生身母亲(因)。所以,认为一种症状可由多种异常所致的“一症多因”也不能成立。

 

至于异常不是疾病的理由,是因为异常既不是疾病“症”的不适感,也不是“状”的组织受损,而是自然规律所呈现的衰老败坏现象。且随着体伤与热能不足的恶化,身体会加速老化败坏,出现更多的异常。那么通过补充热能、改善体伤,身体康复之后,这些异常是否都会恢复“正常”?这并不一定。因为身体受到饥饱、动静、情绪、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同属一个年龄层仍会有个体的差异。这些差异,无论如何努力改善,有些仍会超出正常标准,而被视为异常。但这些异常却与疾病无关。

 

正因为异常既不是疾病之因,也不是疾病本身,异常与疾病之间无因果关系,所以仪器检测出来的异常不能反映健康的真实状况。这就是常见的身体有病、检测结果却是正常,身体无病、检测结果却异常的原因。明了此理,就不必削足适履,刻意要逃避老化败坏所带来的异常,而去追求仪器检测的所谓人为“正常”标准。只有当其中的异常形态已影响到生活作息,从因解症无效的情形下(可参考本处体伤所致症状的修复时间),才可从果解症,治疗此异常形态。

 

总之,异常不是疾病之因,不会生出各种症状而令身体难受。它们只是衰老败坏现象,而非疾病“疾”的不适感或“状”的组织受损。医学要解决的是疾病的症状而非异常的形态与指数,如果为了解除症状或检测正常,却将衰老败坏而非疾病的异常也当成治疗对象,它就犯了“倒果为因而说一症多因或果生果”与“将异常当成疾病”的过失,不仅违反了自然规律,而且超出医学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