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玉小记,浅析黛玉与妙玉的同与不同!

 昵称37581541 2018-10-05

妙玉与黛玉有那么多共同点,她算不算黛玉的影像与分身?

在《红楼梦》中,有四个人物被曹雪芹给予一个“玉”字。

他们分别是贾宝玉、林黛玉、妙玉和林红玉。

要知道,曹雪芹的“玉”字是从来都不轻许人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为男女主角,在小说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林红玉因为出身低微,她名字中的“玉”被隐去,直接被人叫做“小红”。

而妙玉,算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个出场次数甚少,却被冠以“玉”字的特殊人物。不仅如此,在前八十回中,妙玉的出场很少(仅仅四五次),但是依然被排入十二金钗之一,甚至次序还不低,从这不难探知曹雪芹对此人物的偏爱。

在《红楼梦》的研究中,一直有人物的“影像”和“分身”之说,最著名的就是“晴为黛影”与“袭为钗副”,还有贾宝玉和甄宝玉,完全是镜像与分身的关系。

所以我想,妙玉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如晴雯一般,是林黛玉的“镜像”与“分身”?

作者在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对比和映衬黛玉“出世”的形象。

此篇文章,就试图从种种细节方面,来分析黛玉与妙玉的同与不同。

寂寞林VS槛外人

妙玉的身世,其实就是一个出家版的林黛玉。

我们先来看林黛玉的身世,姑苏人世,父亲林如海祖上是列侯,母亲贾敏是公爵的女儿,被父母视如掌上明珠,自小熟读诗书,才华横溢,体弱多病。曾有和尚想要度化她出家,父母不肯,和尚就说:如果不出家,就一生不许见外人,也不许见哭声。其实就是暗示黛玉和宝玉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并为此耗尽生命。

而妙玉的身世,在她刚入贾府的时候,借由林之孝口中说出: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最后只能自己入了空门,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

是不是和黛玉几乎一模一样?

但即使出身环境差不多,但是由于先天禀赋与生长环境的不同,黛玉和妙玉在性格方面,还是有非常微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黛玉是真出世的“寂寞林”,而妙玉则是假出世的“槛外人”。

比如曹雪芹对于这两人性格的描绘,对于黛玉,是说她“清高自许,目无下尘”,对于妙玉,是说她“孤傲诡谲,万人不入她目”。

但是任何对于性格描述的标签,一定要落到那人的实际行动上,才能看出这个人所表露出来的性格是真实的还是乔装矫饰的。

黛玉的清高来自于她心灵上的真正“出世”,她是绛珠仙草的转世,来到世间主要是为“还泪”的,导致她对世间一切功名利禄,金钱权势都不感兴趣,她从来不劝宝玉读书上进,也不关心她的家产是不是有可能被贾琏贪污,甚至因为自己不是贾府的小姐而一直受贾府照顾而顾影自怜(她从未意识到她父亲留给她的财产足够她过一辈子),这种对于尘世一切俗名俗利的漠不关心,使她的清高得到很大部分读者的宽容。

因为就一般人的潜意识而言,是不喜欢看到另一个人那么臭屁的,但如果那人是真“仙女下凡”,那就另当别论了。

林黛玉的清高还来自于她与人的疏离感,她本是草木之身,为了报恩修炼成女体来到人间,从小父母双亡,自然有身世飘零之感。但是林黛玉的特殊之处在于,就她本性而言,就是“喜散不喜聚”的,天性懒与人共,不是她觉得我高你低,我清你浊,所以我懒得和你说话,而是她本性就是喜静不喜动之人,是真正的“世外仙姝寂寞林”。

而妙玉不同,妙玉是“清高”是刻意为之,带有自我拔高之意,反而落了下乘。

最明显的就是刘姥姥的喝茶那一段情节。

若妙玉真是清高,再加上她是佛门中人,自然应该对贾母和刘姥姥一视同仁。

但是她一边对贾府的实际掌权人贾母极其奉承,“亲自端了茶来奉与贾母”,还特意记得贾母不喝六安茶,所以茶叶是老君眉,但是对于刘姥姥一脸的嫌弃,而且要把她喝过的茶杯搁外头去。

前恭后倨如此,岂不是趋炎附势之辈,哪有什么清高可言?

细究妙玉的性格,是一个骄傲而没有依仗的贵族少女,因为自身尴尬的处境,而不得不处处显出优越感的过激行为。她其实是贾府供养的人,不似林黛玉是寄养在贾府的贵客,而且还和贾母有血缘关系。妙玉的存在,其实是因为元妃省亲而采买的一样摆设,作为大观园的一个装饰性的存在,就地位而言,和黛玉有本质的区别。连只是丫鬟的袭人都可以漠视妙玉的拜帖,还说不值得为了这么一个人紧张,你就知道妙玉在大观园内的真实处境了。而越是心里预期与自身地位的相差过大,越是让妙玉的自尊难以忍受,所以她索性做出“万人不入我目” 的清高姿态,自动与别人划出界限,以刻意提高优越感的方式来抵消她的自卑感。

黛玉对妙玉的宽容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对于比自己更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黛玉竟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与谅解。

最明显的就是喝茶的时候,黛玉就随口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

妙玉:你这个人,竟然是个大俗人,怎么连水也尝不出来?巴拉巴拉ing……

黛玉知她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宝钗走了出来。

这个情节,是黛玉真清高,真自尊的明证。

如果黛玉是假清高,被妙玉这样无理取闹,优越感满满的一阵讥讽,必然会觉得丢了面子,恼羞成怒,唇枪舌剑一阵反驳,这场面就好看了。

不要告诉我黛玉找不到妙玉的错处,就拿自己的贴身杯子绿玉斗给宝玉喝茶这一宗,我们都可以看出其中的暧昧情愫,黛玉这么聪慧敏感的人会看不出来?

黛玉宽容妙玉,其实是在宽容那个不成熟的自己,身为一个天性比较孤僻的人,她是比较能理解妙玉的怪癖,也能够理解她锋利的言辞下其实并没有真的恶意,只不过是一个涉世未深,天性骄傲的贵族少女彰显自我的方式而已,也许表达方式并不让人舒服,但不需要斤斤计较。

温婉宽容如大菩萨一般的李纨在众人之前明言:我讨厌妙玉的为人,不愿意理她。是因为李纨厌恶自身存在的那种希望彰显自我个性的特质,所以面对妙玉这样一个相同处境却依然个性张扬的人,她无法坦然面对。妙玉在提醒她身上她不愿被抹杀,但不得不抹杀的一面,她厌恶妙玉就是厌恶自身。

相比较李纨对妙玉的态度,黛玉应该更能理解体谅她的苦楚。

而且,黛玉虽然自怜身世,但是她对于自身的孤高与清冷,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的,她并不自卑,所以看到几乎和她一样身世,处境还更为尴尬,性格更为孤高古怪的妙玉,黛玉表现的不是敌对,而是尽可能地欣赏与包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妙玉与黛玉的结局

《红楼梦》是千红一哭的悲剧,十二金钗无一幸免。

曹雪芹深谙“悲剧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真谛,所以十二金钗的悲剧,几乎就是命运对她们自身性格的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黛玉来说,她是为了“还泪”来到这个世间,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和宝玉相伴相守,当贾府家道中落,她与宝玉被迫分离的时候(无论是宝玉流放还是宝玉另娶她人),黛玉的人生意义随着爱情的覆灭而覆灭,泪尽而逝是她唯一的选择。

曹雪芹对她死的评价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泥沟。

从这点可以看出曹雪芹对于林黛玉的偏爱,绛珠仙草降尘世,潇湘妃子还泪痕,曹雪芹给了她一个最凄美也是最纯粹的结局。

相比于林黛玉而言,妙玉就不幸的多了。

曹雪芹对她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妙玉身为出家人,六根未尽,尘心不断,她的“带发修行”其实就是她留恋红尘,对情欲眷恋不舍的隐喻。

妙玉之所以在一开始可以任情孤高,和晴雯的情况有些相似,她们从小就在一个能够保护她们,能够容许她们任性的环境里长大,父母的宠爱与纵容(买了很多替身不见好才放她出家),师傅的呵护与照顾,乃至后来贾府对妙玉的宽容与尊重,都使妙玉过高放纵自我,而看轻了世道的险恶。

但是,当贾府突然落败之后,当最后一个可以庇护妙玉的地方也瓦解了。

没有任何靠山,没有任何出路,这个美丽又高傲的少女靠什么来养活自己?

曹雪芹给的判词是: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而四十一回脂批: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瓜州渡口,其实就是古代的东莞,红楼朱粉之地。

妙玉自贾府败落之后,财产亦被充公,失去庇荫,毫无自保能力的她流落到民间,为了生活,为了讨口饭吃,不得不卖身给年老的官宦人家做妾。

孤高的美丽污染于尘世,过人的才华埋于市井,曾经睥睨一切的骄傲不得不在生存的压力下低头,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