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郊日报:田永玲,从艺三十年,不忘初心,传承国粹!

 昵称30351149 2018-10-05

《从艺三十年,不忘初心》

超常的天赋,令她成为两位名师之徒;执著的付出,令她成为百姓爱戴的明星;从艺30余年,她从运河走出,又回到运河坚守,她就是有着大运河畔“百灵鸟”美誉的通州区文化馆副馆长——田永玲。

评剧起家

走上艺术道路

出生在通州运河岸边一个普通农家的田永玲,打小就酷爱文艺。上小学时,田永玲是学校的大队长,学校的大小演出,乡里、县里的文化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她俊俏的模样和甜美的声音也赢得了不少人的赞美。她从小就立志长大要干和文艺沾边的工作,唱歌、跳舞、唱戏、当文艺兵、当广播员,什么都可以。

田永玲说:“家里没人从事文艺方面的活动,只有舅舅喜欢拉板胡,或许我是受他影响较深。”

1981年,上高二的田永玲得知通县文化馆开办艺术培训班的消息后,便主动前去报名。面试时,别人都是唱歌,而她唱了一段刚跟舅舅学来的评剧红嫂选段《三月三》,惊艳了全场。“不仅声音甜美,而且板眼扎实。”田永玲至今还记得当年老师给予她的评价,就这样,田永玲从通县文化馆的培训班开始,踏入了戏曲演员的行列。1982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正式的评剧团。

进入剧团后,田永玲踏踏实实地苦练基本功,逐字逐句地琢磨唱腔,从不厌烦。由她主演的评剧《花为媒》、《三看御妹》、《棒打薄情郎》、《绣鞋记》、《哑女告状》、《借妻》等大型古装剧,受到了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1984年,田永玲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为师,成为谷老师的第一个徒弟——新派第三代传人。

“当年我才二十岁,能成为谷老师的弟子,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荣幸。”田永玲回忆说,记得拜师当天,谷老师的老师新凤霞都亲自赶来捧场。从此,在老师的严格训练和指导下,她如鱼得水,在评剧的海洋里畅游着。

天赋超常

被收名师之徒

除了谷文月大师之外,田永玲还与文艺界的另一位前辈有着不解的师徒之缘,那就是著名的歌唱艺术家郭兰英老师。

“上小学时,我就特别喜欢郭老师的《我的祖国》,当年我还给郭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想跟着她学唱歌。”田永玲说,郭老师真的收到了她的信,而且还认真回复了,嘱咐她先好好学习。

1989年,田永玲因为工作的原因,回到了通州区文化馆。在文化馆,除了唱评剧选段之外,田永玲还不断扩展自己的“戏路”——学唱歌剧和通俗歌曲。1997年,田永玲在跟随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学习声乐时,演唱了一首郭兰英老师的歌曲,恰好被郭兰英老师的学生听到了,说田永玲的声音和郭老师的简直太像了,并让田永玲录一段,他带回去给郭老师听……就这样,她的声音得到了郭兰英老师的赏识。

“当年郭老师在广东开办了学校,她表示愿意收我为徒,并请我到广东任教,但我因为孩子太小,没法割舍,所以这段师徒情谊便搁浅了。”田永玲说,尽管如此,缘分最终还是让她们成了师徒。2007年4月,河南卫视邀请田永玲参加了《世纪歌声——郭兰英专场》节目。演出现场,田永玲演唱几首歌曲后,郭兰英老师使劲给她鼓掌,连连说:“唱得好、唱得好,实在是我的学生,我再不收这个孩子我有罪呀,我今天就当着大家的面,收你为我的学生”。田永玲激动万分,当着亿万观众的面向老师施以跪拜大礼,也圆了她心中的梦想。

坚守舞台

回馈家乡父老

能被两位大师收为徒弟,可见田永玲的艺术天赋非同一般,但从艺30余年,她始终踏踏实实地坚守在群众文化的舞台上,没有半分杂念。尤其是回到通州文化馆工作之后,她通过辛勤的演出、创作,回报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回馈大运河畔的父老乡亲。

“我喜欢下乡演出,和家乡的百姓在一起,内心觉得特别亲切。”田永玲说,每到下乡演出时,她都特别的来劲儿,别人偶尔还会有生病请假的时候,可她从来没有,被誉为文化馆的“铁嗓子”,大运河畔的“百灵鸟”。

这些年,田永玲也取得不少辉煌的成绩,她演唱的评剧选段双双获得北京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和青年文化节表演一等奖;她演唱的歌曲《我的大运河》获得过国家级、市级多个“金奖”;她演唱的京韵大鼓《花木兰》获得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的金奖……

从艺的道路有苦有甜,但田永玲始终坚信付出就有回报。现在,她正在忙着录制自己的评剧专辑,里面将收录《花为媒》、《刘巧儿》等多个新派经典唱段以及她自己的原唱歌曲近二十首,以求对自己30余年艺术生涯的总结,也算是对喜爱她的听众的馈赠。

京郊日报记者 姜晶晶JJ0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