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邓州:黄伯候一生的主要事迹

 雲泉 2018-10-05

(记者:潘峰、王剑业、屈道安)黄廷一生的主要事迹为:

清顺治三年(1646年)黄廷率部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初一日,率部随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康熙时期清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十四日,黄廷有感反清复明无望,率部十万余众归顺清廷,清诰封“慕义伯”,赐御匾“表率元勋”。诰命自卢沟桥南下屯垦,设行政官兵里,寓兵于农,藏兵于民。

清康熙七年(1668年)腊月二十四日,黄廷率部南下沿途临县留兵屯垦,留南阳者,分驻方城、唐河、新野、镇平、南阳、内乡、邓州等县市。黄廷率五营亲兵、四大都督、八大参将5600余人至邓屯垦。分驻并新建五个行政官兵里计四十八村;在州城建武衙门、元帅府、天后宫。数次率部奉诏出征: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部从征吴三桂;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台湾;

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从征黑龙江,血战雅克萨;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从征武昌夏逢龙兵变;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从征蒙古准葛尔部;一生战绩卓著。

九十七岁薨于邓州,葬文渠庙沟桥北,其后人及闽营官兵均落户邓州。

河南邓州:黄伯候一生的主要事迹

邓州市文渠镇人大副主任贾清云介绍,邓州市在2016年提出了邓西优先发展战略,把习氏祠堂—台湾村—黄伯候祠堂,泰山庙规划为“三点一线”的邓西旅游带,泰山村支两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多方努力,建成了黄伯候祠堂及以北区域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和村部的修缮。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继续关怀下,在黄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在泰山村支两委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黄伯候祠堂及北部区域必将打造成集农村经济建设基地、“四化双评”基地、文化大院、文化广场、观光农业、群众建设锻炼、休闲娱乐和祭拜活动的特色旅游景点。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锦宅村副书记黄源松在仪式上说:“很高兴能够和各位宗亲欢聚一堂,共叙家常,共赏祖祠,共拜祖先,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目的是要弘扬祖先那种精忠报国、英勇顽强、抗击侵略、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我们要以这种正义的精神和民族英雄的形象,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谈到黄伯候祠堂的建成,泰山村党支部书记黄书杰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目前泰山村共有4100余人,其中黄氏子孙1500余人,其余的也都是黄伯候当年部下的后人。2005年政府提出重建文渠乡伯府宅”慕义伯“黄廷陵园的计划,2006年开始动工,期间因为经费问题被搁置,2014年我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启黄廷陵园重建的计划,在邓州市统战部、文渠镇党委政府的关怀下,锦宅村黄氏宗亲以及泰山村广大村民的帮助下历经十年,黄伯候祠堂终于建成了,这是泰山村的一大盛事,也是两地黄氏子孙的一大盛事。

上午十时,祭拜仪式正式开始,来自福建漳州锦宅村的100多名宗亲和泰山村的村民共同为祖先黄伯候献祭贡香、行三跪九叩之礼、焚帛祭酒。

作为泰山村黄伯候的后人,邓州市嘉年华国际旅游公司总经理黄琴告诉记者:“从小就常听老一辈的族人给我们讲黄伯候祖先的事迹,作为英雄的后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此次黄伯候祠堂的圆满落成,让我们两地的黄氏宗亲有了共同的祭拜场地,我们会谨记祖先的遗训,将黄氏精神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