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做错了事,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富书 2020-06-19

精读妈说:在故意为之的原则性错误面前,比起简单粗暴的批评,规则感的建立更重要。

作者:一木(爸妈精读主笔)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木子朗读音频


前几天出去玩,在火车上遇到一对母子。

孩子看起来五岁左右,吃完碗面,想跟其他人一样把盒子送到车厢尽头的垃圾桶。

一开始,孩子妈妈说她拿过去,人太多,等会儿磕到哪儿了不好。

孩子却执拗的表示,自己是大孩子了,要独立完成任务。

没想到,经过车厢连接处,他不小心被绊倒,面盒里的汤,全都洒在了地上。

乱七八糟的场面,让孩子妈妈气炸了,冲过去就提起孩子的耳朵开吼:

“我早就说不让你去吧,你偏不听,一天到晚只知道闯祸。”

面对指责,孩子吓得忘了身上的疼,拿着空碗,哭也不是,走也不是,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眼眶都红了。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这只是不小心导致的小失误而已。

可作为父母,我们却无法理解和接受,为什么孩子会去犯那些看起来很明显的错误。

所以一旦事情发生,我们就会认为,这孩子是“故意的”,或者“天生品性不好”。

常常下意识地用强硬的姿态,去斥责、批评孩子,把行为上的错误不断放大,甚至上升到孩子本身就是个错误。

本以为孩子会因此“吃一堑长一智”,结果往往都是得不偿失。

要知道,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犯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比起错误本身,父母的反应才是最影响孩子的存在。


 故意为之的原则性失误,讲规则

张姐实在理解不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那么不听话。

之前,儿子因为把幼儿园小朋友的东西,藏到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被小朋友告老师后,张姐丈夫当即就把儿子狠揍了一顿,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再拿别人的东西。

可前几天,她带儿子去亲戚家玩,回家时,儿子居然把他表哥的玩具带了回来,而且没有告诉任何人。

这下张姐发飙了:

死孩子,你是小偷吗?爸爸妈妈有没有跟你讲过,不能再偷偷拿别人的东西,真是没救了。

劈里啪啦一顿说,儿子吓呆在一旁,半天才开口:“我只是太喜欢这个了,想先玩两天,再还给哥哥。”

三到五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他们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对于很多事情,他们都是尝试着去做,并以父母的反应去进行判断。

所以,在遇到这类触及到原则的失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可以去批评,但前提一定是,先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并做好相应的规则解释

一方面,避免冤枉、或是夸大错误;另一方面,孩子只有理解了他具体错在哪儿,才会在接受批评后,牢记于心,下次不会再犯。

就像超人妈妈贾静雯,她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就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反应。


当她抱着小女儿波妞在地上玩时,一旁的二女儿咘咘上去就把妹妹踹到一边。

主动去攻击别人,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原则性错误。

如果父母处理不当,那孩子很可能就会在之后的社交中,经常犯类似的错误。

所以,贾静雯没有像大部分的父母那样,立即抱着小女儿哄个不停,然后一味地批评咘咘。

或是为了保护两个孩子,就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没事,下次注意就好了。”

相反,她没有刻意去哄小女儿,把错误放大,而是拉着“始作俑者”,语气特别坚定地说:“你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

即使咘咘哼哼唧唧,在地上赖着不说话,她也没有因此敷衍过去,而是让咘咘看着她,说出动手原因。

严肃且耐心地沟通之下,咘咘告诉她,自己只是想抱妹妹。

听到这句话,贾静雯立即还原当时的场景,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咘咘,让她充当受害者,去体验对方受到的伤害。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她再引导孩子直视自己的错误:“你刚刚是不是推波妞了?要不要给她道歉。”

这时,咘咘已经明白的确是自己的不对,没有再闹别扭,主动跟妹妹说对不起,还告诉妈妈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在故意为之的原则性错误面前,比起简单粗暴的批评,规则感的建立更重要。

如果父母没有去讲述规则,而是轻易地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就会对他形成一种“坏孩子”、“不成才”的刻板印象。

这种方式不仅会对行为错误产生负强化,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亲子关系


无意中的行为偏差,要讲道理,也要留余地

之前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妈妈教训完女儿后,孩子本打算回房间,却因为关门的声音太响,以至于妈妈又再次跑去批评她。

面对质问,女儿说,自己已经认识到之前的错误,关门也只是想静一静。

可妈妈却觉得,孩子的认错态度不够端正,所以又提起之前犯错的事,不断重复地指责:

你今天是不是错了,错了改不改?

该不该遭教训?喊你手板儿伸出来接受教训该不该?

你现在都没认识到你的错误,你比我还有凶,肯定有问题。

你错了你就要接受教训,你给我写个检讨,承认错误。

视频的最后,女儿不仅不答应妈妈的要求,还对之前的教育产生不满,母女关系更是冷到冰点。

对于孩子来说,关上房门并没有错,毕竟接受教育之后,冷静的思考反而收获更多。

可对于母亲来说,关上房门这个行为,是孩子对于她的反抗,那就是错误的,是不应该的。

《正面教育》中提到,很多行为不符合父母期待的孩子,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犯错,他们不是坏孩子,只是出现了行为偏差而已

像开头提到的小男孩,如果他的母亲意识到,孩子的错误,只是一个意外,她只需要告诉儿子,出门在外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给孩子时间去清理地面,相信孩子会收获更多。

还有视频中的这对母女,如果母亲觉得,女儿用力关上房门这个行为不妥,那她只需要告诉孩子,对妈妈而言,这个行为意味着什么,并且给出孩子反省的余地,就足够了。

若只是在错误上反复纠缠,父母会觉得孩子无可救药,孩子也毫无收获,反而受到伤害。

面对孩子无意做出的行为偏差,在引导的基础上,给孩子留下独自发展的余地更重要。

关于为人处事道理,一定是你先说,孩子才会知道;有些事,没有绝对的错与对,我们退一步,孩子才会走得更远。

另外,不要过分投射太多我们自身的期望,要求过度,不仅孩子会感到挫折,父母也会因此误解孩子,造成恶性循环


分析错误,比强迫道歉更重要

《妈妈是超人3》里,包文婧带着饺子去邓莎家里做客。

孩子在玩闹中,邓莎的儿子大麟子不小心撞到饺子,小姑娘当即大哭起来。


看到这种情况,大麟子下意识地就往妈妈怀里躲。

儿子有错在先,作为母亲,邓莎立即推开儿子,并对他说:“你赶紧跟妹妹道歉。”

平日里特别懂事的大麟子,这时也开始闹脾气,先是执拗地不理,后来被妈妈逼急了就大哭起来。

直到后来,邓莎带着大麟子一步步地分析,从他的失误到饺子感受到的疼痛,很快他就恢复了情绪,主动去跟饺子说对不起。

其实,很多小朋友在做错事之后,都不愿意立即说对不起。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被否定时,都会产生自我保护的本能。就像在危险面前,身体会自然躲避一样,这属于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错误面前,孩子会出现焦虑感,如果这时,父母严肃地要求他立即道歉,那孩子就会因为恐惧未知的后果,以及维护自尊心,就会想要自我保护,而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只是执着于孩子说“对不起”,而没有认真分析错误本身,那孩子也不会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即使在我们的“重压”下勉强道歉,以后面对错误,也只会能逃就逃,而非主动承担

 每一个错误,都是一次成长

雨果曾经说:

尽量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尘世的一切都没法无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应该明白,任何的谴责、羞辱或威胁,最终都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只在暗示,孩子本身是个问题,而没有聚焦在真正的错误行为上。

《优质父母教养指南》中提到,孩子的很多错误,只是看上去是错误,但实际上是他们自我探索的结果,或是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当孩子做错了事,我们要先分清具体的情况,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具体的行为上,稍微冷静一下,深呼吸之后,可以对孩子说:

我不喜欢这种行为。

当你做什么时,我不喜欢它,因为......

对你来说,做什么是不对的,因为......

比如说上面张姐的孩子,在偷拿玩具后,她可以告诉孩子:

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拿走不属于你的东西,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指明错误

你这么做真的让我很生气。(表达父母的感受

我知道,这个玩具很好玩。(用同理心对待孩子

与此同时,这也是哥哥最喜欢的,现在,哥哥失去了它。(说明具体理由

为什么你不提前询问哥哥呢?(了解孩子的目的或者需求

通过这样的对话,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去帮助孩子改正。

优质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归孩子,行为归行为”,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行为是一种原则,他们可以学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即使犯了错,也从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坏孩子。

我们大人尚且错误不断,为什么不相信孩子以后会做得更好呢?多点信心和指导,孩子一定不会变糟糕。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幼儿园4岁男童突然身亡,前一秒还在说笑!

二胎妈妈张雨绮进警局后火速离婚:“泼妇”的好,你不懂

作者简介:一木,富书签约作者,90后教育工作者,用写作富养自己的双子座,喜欢读书,更喜欢尝试一切有趣的事,坚持写走心的文字,做温暖的人,微博@一木EMU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赞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