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麻离青的来龙去脉

 自华居 2018-10-05


「   感 谢 您 支 持 原 创 文 章  

《瓷说大唐》— 唐青花

 文/浓墨探花   图片整理/ 壹毛



按矿物学分类,苏麻离青取自一种叫钴毒砂的原矿。钴毒砂的化学分子式为(FeCo)AsS,是毒砂的一种。因含钴,所以叫钴毒砂。毒砂又名“砒石”,在我国很早就用于提取砒霜。


苏麻离青来到中国



说到苏麻离青,我以前在网络上写关于元青花的文章时,当时就有人说唐代就有苏麻离青了,我不置可否,以为是道听途说而已,后来发现巩县窑唐三彩上的蓝色彩釉,虽然不到一千三百度钴料是不会下陷,但苏麻离青在唐三彩上的表现形式还是可以看出来,和苏麻离青在元青花上的状态是一样的。究其原应是因为在当时正是大唐盛世东西方的文化物质交流所带来的。


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而正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狮子,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瓷器、桃、梨,以及造纸、打井、炼铜、兴修农田水利和制造火药的技术,也经由这一路线传往西方。而苏麻离青在唐玄宗的鼎盛时期也随着西域的商人来到中国,而他们只告诉华人,这种矿物质是用来染色的,而在当地很难提取,所以价格十分昂贵,而在当时我们国内的染色技术也十分完备,所以当时这种矿物质是滞销的。


大约在唐代中晚期的时候,河南巩县窑的窑主用很低廉的价格买到了这种矿物质拿回去用于烧窑,而它最初展现给世人的工艺却是釉上彩,因为现在人们对青花的釉上和釉下状态进行了烧造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它们在釉上和釉下的表现状态基本一样。这一初创之举使得唐三彩的简单三彩釉又多了一种颜色--蓝色。而这种颜色虽然是唐三彩中的辅助颜色,也被当时的人所看好,尽管青料昂贵,但仍然有它的市场。其实即使是今天我国也是开采钴矿的大国,只是在当时人们不知道这种矿物质可以用来烧瓷,而我国最早的钴料使用是在战国时琉璃上的染色,琉璃最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而它的出现却不是人们喜爱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另一个原因----炼丹,古人炼丹是为了长生不老,而炼丹所用的各种矿物质其实是可以用来作火药,都是重金属。而琉璃是炼丹所流淌出来的残渣,在冷却后人们看她和玉一样透明而且坚硬,就用琢玉的方法制作出了精美的琉璃器。所以琉璃在古代被称为美玉。而到了战国,这种制作琉璃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人们利用当地所产的钴矿开始为琉璃染色,这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精美的战汉时期的蓝料器,比如蜻蜓眼。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王维有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正是描写各国使节朝拜大明宫的胜景。当时日本奈良平安京、京都、新罗金城、高勾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


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在盛世的唐朝世界很多国家都和我们交往,这就包括西域阿拉伯诸国,这些国家都信奉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于622年创建伊斯兰教,而这个教派的主色就是蓝白相间。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时还没改革开放,当时我在依安小县城住,当时街上的饭店都实兴挂晃,小饭馆挂一个,两个的,大饭店挂四个,最多有挂八个的,而汉人开的饭店挂的是主题红色镶黄边,而回民开的饭店挂的晃是主体蓝色镶白边,而屋里挂的伊斯兰文字也是蓝底白字,这就是我对伊斯兰教最初的印象。所以青花能在唐代创烧出来,完全是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大量需要所致。


在唐代晚期,由于疆域广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波斯商人在唐朝大量购得商品,而唐三彩上仅有的一点点蓝彩波斯商人不喜欢,而在当时有的商人向巩县窑主提出愿意花高价购买蓝白相间的瓷器,由于高额的利润驱使,使得巩县窑工们不得不研制白底蓝花的瓷器,巩县窑烧制白瓷,隋唐时期是以白河段为主,其次是黄冶段。由于白河段北魏时期已烧制出较精的白瓷,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唐时期的白瓷烧制技术已臻成熟阶段,烧制的白瓷制品其特点是烧制技术起点高,产品精,以高品质与精美的造型取胜,在唐代已成为河南府开元前后贡白瓷的重要窑场之一。当时唐三彩的胎因淘洗不净多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烧造时往往要施化妆土,所以这项工艺并不是很复杂,只要化妆土洁白而且是厚一点就行了,而钴料在当时是现成的原矿石,经过研磨提纯就可以用了。南京雨花台出土的吴末、晋初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证明,早在三国时我国的瓷匠就已经掌握了青花瓷的生产的两个必备条件:釉下彩工艺和钴料的应用。而唐青花的器形主要是以实用为主,有的也夹杂其他颜色,可以看出从唐三彩到青花的过渡,有的盘子上画六瓣梅花,花瓣是青花而花心却是黄色,而早期的纹饰也很简单有的只是随意的点染几笔,有的是用麦桔杆沾蓝料点出纹饰或削出各种形状,沾钴料戳到器物上,干了之后再施透明釉,唐青花棕榈纹菱形加散点纹圆点梅花点和不规则的斑点纹见于伊斯兰的陶器上,而这种纹饰也见于唐青花上面。


1998年黑石号沉船唐青花瓷盘,证明唐青花的成熟期是宝历二年826年,从出土情况来看,唐青花只是巩县窑瓷器外销产品当中的一个小品种。而也有少量当时画的也很精美的器物,而巩县窑所成功烧成的这种白底花器,在当时也风靡一时,并且受到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的青睐,河南洛阳是中原地区的大都会,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水陆交通的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外国商人水路经广州、洪州、扬州再换陆路而抵洛阳,再西去长安的必经之路。巩义市位于洛河边,由洛河直去洛阳,运送瓷器,十分方便安全。而好景不长,在当时正值唐末动乱时期,我们的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就已经开始风雨飘摇了,也许美好的事物留在世上的只有一瞬间吧,随着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终断,唐青花也逐渐销声匿迹了除了几件少量的器物留给世人之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无尽的遐想和渴望。

 


蓝白相配是永恒色



现代美学中所认为的“蓝白两色相配是永恒色”的观点也与青花的釉色不谋而合。而有些专家学者,说看到很多唐青花瓷片是釉中彩,我想要说釉中彩的话,那么元明清的青花都是釉中彩,因为这三代无论官民窑,在古玩市场的瓷片都很多,大家可以从瓷片的横断面用放大镜可以看出,钴料都是熔融在釉里的,原因很简单,首先一件瓷器拉坯塑形后要阴干,然后进行钴料绘制后要阴干,再次进行施透明釉后还要阴干,经过这三次阴干后才能入窑烧造,而这三次阴干的时候,透明釉外层是干爽的,可透明釉的里层和钴料接触的地方有的还是湿润的,而且入窑经过高温培烧的时候,钴料氧化还原,就像鲜花在高温里盛开,钴料不但渗透到胎里,也熔融到透明釉中去了,所以钴料和胎釉都是融为一体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至于唐代是否有青花和唐代的蓝底白花就是否叫做青花在国内的有些所谓的专家却观点不一,有人说唐代无青花,有人还说唐青花不是青花,我不知道他的根据是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先说青花的由来,古代把热水称作汤,清明上河图里有一个招牌写着香汤其实就是澡堂子,古人也把蓝称作青,而且古玩佛像里有佛头青,玉石里面有青金石,与我们同是炎黄子孙的台湾省的省旗,青天白日满地红,还有南京的中山陵的主色,都是青色,从这部荀子的劝学里我们得知更深的蓝为青。所以从颜色上讲,苏麻离青这种蓝中泛紫色,颜色比蓝要深,所以称作青花是当之无愧的,那么到了成化时的平等青,颜色比正蓝色还要淡,那么它就不叫青花了吗,再说说青花名词的由来,在古代尤其是在明以前是没有青花这个称谓的,那么青花这个名词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个故事,在后来人们找到了许多郑和下西洋时的文字材料,主要是记载郑和团队与各国交往进行商品交易的内容,有一部分是记载瓷器的交易,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人都管这种白底蓝花叫做青花,从那以后青花这一称谓就已经成为所有白底蓝花的代名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