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不一样的辛弃疾,能文能武,真实经历让人敬佩不已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10-05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诗。当时只知道辛弃疾是有名的词人,却不知道他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他的真实经历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历史上不一样的辛弃疾,能文能武,真实经历让人敬佩不已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从小就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于是他刻苦攻读文武艺,希望有朝一日能货卖帝王家。

历史上不一样的辛弃疾,能文能武,真实经历让人敬佩不已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的百姓们不得已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此时21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不到一年出了一件大事,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来投奔义军的拜把子兄弟义端和尚,是个不守清规的人,只想享受荣华富贵,花天酒地的生活。他过不惯军营的苦行僧的生活,有天偷偷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到金营去邀功。耿京知道后十分震怒,拿辛弃疾问罪。羞愧难当的辛弃疾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不追杀叛徒夺回帅印,将以死抵罪。于是辛弃疾带一小队人马立即出发,埋伏在去金营的必经路上。没等多久,就看见骑马来的义端,辛弃疾一个箭步窜出来,挥刀砍翻马。义端和尚魂飞魄散,跪地求饶。没想到疾恶如仇的辛弃疾手起刀落,砍了义端。回去复命时,耿京暗自佩服,从此对辛弃疾刮目相看。

历史上不一样的辛弃疾,能文能武,真实经历让人敬佩不已

一年后,耿京命辛弃疾南下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辛弃疾大惊失色,但稳定了情绪后,立即联系以前的50个老部下,快马加鞭赶到叛徒张安国就任伪职的济州府,在夜幕的掩护下,袭击了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此壮举震惊了宋庭上下,宋高宗赞叹不已,立即封辛弃疾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这年他才二十五岁。刚开始的时候,辛弃疾还是很有干劲,先后被朝廷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他兢兢业业工作,并且不断上书请求北伐,但朝廷一直不理。此时朝廷上开始有人上书弹劾他,罪名是“横征暴敛”“好色贪财,淫刑聚敛”等。辛弃疾逐渐被官场的规矩束缚。

历史上不一样的辛弃疾,能文能武,真实经历让人敬佩不已

看透官场形势后,辛弃疾从40岁开始二十年中,不断被弹劾免官,归隐,起复,再辞官。。共有七次,可见辛弃疾仕途并不顺利,一方面是他“归正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的尴尬身份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也就是个四品官);另一面是南宋的统治者压根就不想北伐。辛弃疾经常感叹自己报国无门,只能用做诗来抒发胸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首诗词,大多是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起复,本想为国最后效力一把,但当时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写作风格,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账号“清谈点点滴滴”,每天为您送上一篇不一样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