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本是四野副军长,因一事不授军衔,建国后定为十三级地方干部

 浙江LBZ 2018-10-05

开国首次授衔,一般来说军级干部都可授少将、中将,副军级干部至少也是少将军衔,不过,我军有这样一位干部,他建国前曾在二野、四野任职副军长,建国后不仅没有被授予军衔,反而受到了降职处分,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将军名叫杨秀昆,他一九一一年出生于四川省巫溪县,一九二九年参加红军,此后历任红十五军排长、红四军营长、红四方面军副团长。一九三五年,杨秀昆已经升任八十八师副师长,他率队随主力部队长征,在翻越党岭山时,越向山里面深入,道路越狭窄,直至最后消失不见,杨秀昆下令:“尖兵开路!”

八月十九日,八十八师从毛儿盖出发,进入了荒无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草地里有很多暗沟,看上去是平地,下面却是稀泥,一脚踩进去,就会陷进去。杨秀昆率队客服了重重困难,一个星期后,终于通过了草地。此后,杨秀昆又被任命为西路军总支队支队长。

抗战爆发后,杨秀昆历任冀中军区特务团团长、华中第十军分区二十七团团长、豫西二分区司令员等。

中原突围中,杨秀昆担任中原军区一纵第二旅旅长,他率领南路军突围到鄂西北,任鄂西北第二军分区司令。一九四七年,杨秀昆率领第五团共八百余人,东渡襄河,向桐柏山区挺进,途中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杨秀昆不得不率队向东突围,结果又在信阳遭到敌整编八十五师的拦截。当时战斗非常激烈,从白天打到了晚上,五团损失了一百人,就连团政委舒烈光也壮烈牺牲。

此后,杨秀昆率领五团残部,继续向东挺进,行军过程中数次与敌人遭遇,五团仅剩下二十余人不到。为此,杨秀昆不得不下令分散突围,后来他历经千辛万苦,一路乞讨来到了武汉,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他被护送到太岳军区。当时中野第十纵队刚刚成立,而二十八旅是十纵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时任十纵司令员的王宏坤点名要杨秀昆担任二十八旅旅长。

一九四八年,杨秀昆率领二十八旅进攻邓县,战斗打响后,他身先士卒,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二十八旅很快便攻进了邓县县城,此战共歼敌四千余人。战后,中央军委和野司对杨秀昆和二十八旅战士们提出了表扬,并给全旅记了一次大功。此后,杨秀昆被提拔为二野五十八军副军长,后来又调任四野四十四军副军长。

建国后,杨秀昆担任湘西军区副司令员,不过,一九五五年授衔,按照中央的授衔规定,杨秀昆建国初期的职位是副军长,完全可以授予少将军衔,可他最终却没有被授衔,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杨秀昆曾被任命为湘西剿匪总指挥,不过,任上他因与家属发生过一次过激事件(具体事件不得而知),杨秀昆也因此入狱三年。也正因为这次事件,杨秀昆被中央取消了评衔资格。后来,杨秀昆出狱后,受到了降职处理,转到地方工作,中央将他定为十三级副厅级干部,一干就是十多年。一九九三年,杨秀昆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