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阴影下的悲剧女人:丈夫去世,她问父亲怎么办?回信只有一字:死

 周原樵翁 2018-10-05



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咸丰崩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享年只有31岁。随即,年仅5岁的同治便以唯一皇子和大阿哥的身份,顺理成章、毫无争议地承继大统,成为清史上第3位幼童皇帝。

 


同治皇帝长大成人、春秋已富后,这位年轻的'九五之尊'性情变得极为豪爽,尤喜欢喝酒交友。根据《国闻备乘》记载,说同治帝和内务府郎中贵宝结成酒友,又因上书房翰林王庆祺的蛊惑而时常出宫染指烟花之地,最终导致重病缠身,却以痘疫加以掩饰。


因此民间多有流传,说同治帝因流连八大胡同而染病殒命之事,也不是全然凭空捏造。可根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载,同治帝却是死于天花无疑。只是他本不该死,而是因慈禧和皇后阿鲁特氏发生了激烈的婆媳冲突,这才使其受了严重惊吓,继而发生病变“痘内陷”,而终于回天乏术、不治而崩。



同治皇帝驾崩后,担任14年帝师的李鸿藻临危受命,遵其遗命辅立已17岁的溥伦继承大宝。然而,溥伦之父载治却并不是道光皇帝长子、隐志郡王奕纬的亲生儿子,而是从旁支过继而来。而按照辈分来讲,溥伦也已是同治的子侄辈。


李鸿藻很快便已发现慈禧太后并不愿册立溥伦为大清新君,而是想册立亲妹妹的儿子、醇亲王奕譞长子载湉。载湉与同治载淳同是'载'字辈堂兄弟,而堂弟继承堂兄皇位是“兄终弟及”,却不是继承皇位最标准的方式——“父子相承”。


在当时,若是依照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的意思,该按照“父子相承”的方式在”溥“字辈中挑选出新君,只有这样才能算作同治皇帝的继子和嗣君。可是如此这般的话,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将为皇太后,而正在统御清宫的慈禧却要由皇太后升格为毫无实权的太皇太后,便已与在位的皇帝相隔两代。


那么,慈禧就算脸皮再厚,又怎好意思再去为自己的孙子垂帘听政?而若真的要垂帘听政,则该去的也应是新晋皇太后阿鲁特氏。对于阿鲁特氏此种想法,慈禧太后自然已暴怒不已。她将儿媳叫到面前,一顿切齿大骂自然少不了,甚至还亲手打了她三个耳光。



在讲究礼仪和规矩的清宫之中,皇太后能亲自出手责打皇后,这样的情景实在是极其罕见。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是有清一代唯一的一位旗人状元,而这个诗书满腹的状元父亲却在给刚刚变为寡妇的女儿——阿鲁特氏的家信之中,竟竭力劝其为同治帝死节殉葬。


阿鲁特氏本就已活得了无生趣,备受“恶婆婆”慈禧太后的欺凌,便在同治帝崩逝75天后绝食而死,终年只有21岁。早前,为同治帝定下阿鲁特氏这个皇后的其实并不是慈禧,而是东太后慈安。


慈安认为阿鲁特氏出身状元之家,知书达理、素有贤名,是统御后宫的最佳人选。而慈禧却相中了刑部员外郎凤秀之女,认为她不但娇憨聪慧,而且还出身于将相频出的富察氏。除此之外,据说慈禧太后还暗藏着另一私心。凤秀之女年纪幼小,阅历浅薄,可塑力则更强,更容易被人掌控。对于这选后之事,两宫太后一直争执不下,便决定尊重儿子同治的个人意愿,让皇帝自己来亲自挑选皇后。



慈禧作为同治的亲生母亲,原本认为儿子会按自己意愿来挑选。岂料,同治帝却毫不犹豫地便将玉如意递给了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富察氏则只能屈居为妃。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慈禧太后的心中自然大为不悦,从此便已对阿鲁特氏暗生芥蒂。


入宫以后,阿鲁特氏不但处处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还曾力劝自己的皇帝夫君收心勤政,并亲写“戒嬉”二字赠与同治。一时间,海内寰宇具知阿鲁特氏的淑德贤明。然而,饶是这位贤后毫无失仪之处,却架不住慈禧太后寻机找茬。比如:阿鲁特氏每次见到同治都是笑脸相迎,慈禧便骂她是“狐媚惑主”。


而同治病重期间,阿鲁特氏摄于慈禧淫威而不敢亲去探视,又被“恶婆婆”斥责“妖婢,无夫妇之情”。而同治帝临终弥留时,阿鲁特氏冒险暗去探望,并不顾传染之危亲手擦拭丈夫身上的脓血,慈禧闻之竟又大骂:“妖婢,此时尔犹狐狸,必欲死尔夫耶?”甚至根据《崇陵传信录》的记载,说阿鲁特氏有次探望病中的同治帝,满面涕泪地述说了自己饱受慈禧虐待之苦,而同治帝闻言也只能安慰她要暂且忍耐,不久便定有出头之日。



岂料,一对小夫妻的几句私房话却惹来一场滔天大祸。其时,慈禧太后早已尾随而至,却一直隐于门外偷听,继而暴怒入室,揪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便是一顿辱打,还扬言要大杖伺候。而同治帝却病中羸弱,只能卧于榻上眼见皇后被辱却无能为力。急怕攻心之下,竟霎时昏死了过去。


至此,慈禧才没有继续用刑,心中却已对阿鲁特氏深深嫉恨。此事之后,她很快便找来宗人府令惇亲王奕誴商议废后之事。奕誴的回复却是:“想要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宫之人。请恕奴才不能奉命之罪!”就这样,慈禧太后也只好作罢,却从此又嫉恨上惇亲王奕誴。


阿鲁特氏身边诸人也都不时奉劝,要她悉心讨好慈禧。可这位年轻气盛的天之骄女却只是说道:“敬则可,然昵却不可。我是奉天地祖宗之命,从大清门进入皇宫之人,不是能轻易动摇的。”还有一次,阿鲁特氏因探望病中同治,而遭慈禧的严厉苛责,原因是她没有事先请示。一直都忍辱负重的阿鲁特氏,这一次却突然悍然而怒,语带讥笑地打出王牌,说道:“妾乘凤辇从大清门入,此事天下皆知,今皇宫问病皇帝,有何罪名而劳动太后苛问?”



假若平心而论,阿鲁特氏此话说得实是有些过火。其中的要害在于,她竟讥笑婆婆慈禧,说我以正宫皇后身份入大清门,可你当年却只是个普通宫女,依仗旁门左道才能蒙受圣宠,咸丰帝去世时才当上第三等的懿贵妃,距离慈安太后的正宫身份还相差着两个台阶。


其中的“潜台词”更是直白:我的身份比你尊贵得多,你凭什么来管我。慈禧被儿媳如此抢白,又被击中软肋和痛处,焉有不怒的道理,于是出口便骂道:“婢子!汝以为吾未入过大清门乎?汝由吾而入,焉知不由吾而出?”慈禧的反击如此犀利,意思是说:要是没有我的儿子,你也进不得大清门,当不上这个正宫皇后。我既然能让你进来,也自然有办法让你出去。


当然,此时“出去”的意思已极具恐吓之意,因为皇后一生只有死后盛入棺木,才有这一次机会能走出大清门。至此,这对后宫婆媳间便有了一层难解的龌龊。而慈禧为了让阿鲁特氏“走出”大清门,便在儿子同治驾崩后不为其继立嗣君。因为假若有人继承了同治大统,皇后阿鲁特氏便有了抚孤之职,自然不能使其自尽。而要是没了这个责任,那么阿鲁特氏活下去的意义便也一并消失。这样的话,慈禧才能以种种不堪手段逼迫儿媳妇自裁。


根据传闻,说同治驾崩后崇绮入宫看望女儿,见阿鲁特氏终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心中自然极是不忍,便上书慈禧太后请旨。可慈禧却回道:“皇后既然如此悲痛,可随大行皇帝同去吧!”崇绮接到太后旨意时,正好也同时接到了女儿书信。


信中阿鲁特氏询问父亲自己该“如何办?”崇绮便只给这个亲生女儿回了一个字:“死!”早在同治帝崩逝时,慈禧便已把所有责任都归罪在阿鲁特氏身上,并下令开始严格限制皇后饮食。而现在,皇后生父也在书信中极为绝情地写下个“死”字,终让这个可怜女人陷入彻底的绝望。


两个月后,她便在双重打击下凄然离世。皇后阿鲁特氏死后,慈禧却依然余气未消,随即便革去了崇绮的官职。而在第二年,一个多事御史不明其中真相,竟又上书一道,说宫外早已四处传颂皇后死于悲痛、绝食而亡,如此贞烈理当予以表彰,请慈禧太后赐下美谥云云。结果不出人之所料,皇后的谥号没能要到,上书御史的官帽却凭空地白白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