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且消遣 2018-10-06
【摘要】 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习资源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多引导和加强情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问题及对策
  ��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审题不认真,答题粗心大意,灵活理解运用知识能力差,综合探究分析问题能力不强等等。而在中考压力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过多的包办代替,养成了学生对教师过分的依赖,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1.2 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一是教师观念需进一步转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知识权威”,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被限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互动的“话语权威”,学生的情感表达不出;在知识巩固复习中,教师是“标准答案”,学生的创造精神被忽视,失衡的师生关系不能奏出和谐教学乐章;二是教师专业持续学习不足。专业知识是专业成长的基础,持续学习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个别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的体系、学科基础知识、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透;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关注不够,导致课堂随意、低效;三是批改作业管理环节抓得不实。教师对作业认识出现偏差,对课堂练习题、作业、单元练习题、综合试题等不作认真的筛选,没有针对性、层次性,重复低效的作业增多,练习册、大卷子作业增多,选择性、层次性、创新性作业减少,死记硬背作业多,行为作业、实践性作业少,同时作业批改的检查机制不健全,作业缺少教师的评语,没有激励性语言,没有建设性的建议,没有教师自己的反思,不能利用作业批改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四是缺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学生实验不尽人意,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机会较少。�
  2.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教学管理精力不足。个别学校的教学领导往往被琐事困扰,难以统筹全校的教学。�
   2.2 教师缺乏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勇气。一些教师很少从教学管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上来反思自身。部分教师缺少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缺乏对教材的深层思考与钻研。�
   2.3 缺乏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身体、身心健康为代价,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性训练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教学即使获得了暂时利益,但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是身心疲惫、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 �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3.1 学校要发挥管理的核心作用,规范教学行为,严细管理,提高效率。学校领导要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指导备课、讲课,批改辅导,指导班级管理。管理制度要完善、管理机制要常态、管理过程要动态。教学工作应该是“经常抓,抓经常”一抓到底才会有成效。要主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教学常规抓起,提高教学质量。�
  3.2 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对骨干教师的管理,选拔培植校内名师、骨干教师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示范作用;二是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常规教学跟踪培养,加强实践指导,使他们尽快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三是充分调动中老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要激发他们工作热情,要给予理解和关心,多引导和加强情感交流,充分发挥余热。�
  3.3 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丰富知识内含和知识底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4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调研工作。经常性的和老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在想什么,老师在想什么,老师在干什么,教学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促进教学行为更有效、更人本、更科学。�
  3.5 加强学科专题研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每个学科都要有自己的研究主题,可从小主题入手,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等,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从“教师五个基本教学能力”即“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掌控能力、评价及命题能力、质量分析能力”抓起,明确课堂教学定位。突出抓好备课,精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3.6 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大质量监测信息的采集面,搞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工作。一是在常规教学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中,加强随机抽测的力度,加大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二是关注教学质量的多个方面,从课堂教学、学生竞赛、统一监测、随堂检测等,搞好成绩的统计分析,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反馈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三是加强对中考、会考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四是继续完善三个层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即:学校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份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要向校长提交一份高质量分析报告,开好一次质量分析会;学年末各学校要向教师进修学校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全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如何培养七年级新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胡新民�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 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老师不断地给学生传授学习英语的各种好的习惯,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习惯有了简单的分类,本文通过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有几点看法,探索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①英语学习的习惯选择阶段;②英语学习的习惯接受和模仿阶;③英语学习的习惯强化和巩固阶段;④英语学习的习惯迁移阶段。�
  【关键词】 中学英语 学习习惯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
  
   常言道:“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好习惯,结好果。”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有诗云:“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Nothing is more powerfulthan habit.)可见,习惯对人生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英语也是如此。初中生还处于学英语的起始阶段,如果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对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几点看法,探索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
  1.英语学习的习惯选择阶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老师把习惯养成作为一个目标来完成,并且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英语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的过程也应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1.1 听的习惯。听是学习语言的前提,老师须根据“听说领先,读写跟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听应该包括学生听原声磁带,听老师上课的英语讲解等。老师上课应多给学生提供听的机会,说地道的英语,多给学生看原声碟子,多利用电视,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组织或鼓励学生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利用每周的早课,督促学生拿出复读机听英语并且模仿,也就是说让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模仿,去形成语感,形成听的好习惯。�
  1.2 说的习惯。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大量的操练。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对他们提问,让他们习惯说英语。在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的时候,老师要做好示范表演,要求学生要眼睛看着对方,手势要明确,指令性的语言也要明确,便于对话的顺利进行。总之,让孩子们在天天说英语的环境中学习,形成说的好习惯。�
  1.3 读的习惯。语言是一门有声的艺术,因此,学习英语要朗读。学生往往不重视朗读或不知道怎么正确地朗读,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模仿老师和录音机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当然,在学生朗读前,老师应放录音示范,提醒他们注意语音语调,注意断句等等,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好记录,认真做好纠错工作。其次,要让学生多读教材外的阅读材料,如英语报纸,练习中的对话和阅读理解等等,来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并且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4 写的习惯。一方面,是字母和单词的书写习惯,让学生知道单词的拼写规则,拼写单词的正确顺序,标点的正确使用等等;另一方面,利用课堂大量地进行书面语的书写练习。把口语和听力练习转化成简单的句子,用句子来形成简单的段落,让学生有定时、限时写作的好习惯,坚持就会提高英语的作文的表达能力。除了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之外,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后作业、课后复习、自主学习、收发作业本、看参考资料等方面,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英语学习的初期,学习本身并不是很重要的,习惯的养成才是学习者的首要的规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正轨。�
  2.英语学习的习惯接受和模仿阶�
  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老师不断地给学生传授学习英语的各种好的习惯,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的习惯有了简单的分类,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去具体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在小学的阶段,学生的英语课堂中也有大量的听、的习惯、的养成练习,但是由于系统的科学、的巩固、的培养,孩子没有形成一种听的习惯定势。到了初中,老师还要更加系统耐心地辅导学生听的习惯,怎样能够跟上老师、录音机和多媒体的速度?怎样在听的同时进行笔头的练习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很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做到听和写同步的,有的还很紧张,不习惯,有可能录音机已经念完了,有的同学还没有动笔。类似的情况很多,孩子只知道要做,但不知道怎样去做,也就是说,没有完全在行为上接受老师感性的习惯的培养,孩子是不可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所以,老师在经过感性的演示后要让学生在行为上有具体的操作,习惯才可以渐渐的在学生学习中扎根。�
  当学生在感性上接受了新的学习习惯之后,作为英语学习者,模仿已有的东西,就会成为习惯养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不经历到位模仿的“创新” 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你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果你要学习英语口语模仿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书写;模仿对话进行对话表演……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许多还没有定型的习惯就可以通过大量的模仿形成一种定势,由量变到质变,好习惯的养成会水到渠成。�
  3.英语学习的习惯强化和巩固阶段�
  当学生经过了大量的模仿后,很多的习惯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自然,习惯的养成也就进入到了强化和巩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老师可以借鉴下列的做法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
  3.1 抄写黑板上的单词、句子、对话练习。其目的就是要练就学生的快捷、准确的识别和抄写的能力,为课堂笔记的速记带来方便。�
  3.2 在听力方面,要求教师讲一口流利的纯正的英语。如果因为地方性的方言没有办法达到较高的要求,就直接在课堂上大量地播放录音磁带,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来模仿练习,可以利用书后面的录音材料,领先的学生关着书听录音,落后的同学就看着材料来听,反复地重复练习,到达一听见句子就可以脱口而出的效果。其目的在于强化熟练句子,巩固课堂内容。�
  3.3 说的练习就要大量地给学生说的机会,比如:课堂的值日报告,一分钟英语,自我介绍,把课文中的对话、短文内容简单地复述出来。常见的对话练习,组与组之间、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固定小组、非固定小组之间的练习都可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提高他们说英语的能力。�
  3.4 读英语中有有声朗读和无声朗读。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练习朗读。我喜欢学生早上进行有声朗读的练习,教会学生尽力用气息来朗读,以适当的意群来断句,模仿语音语调。在看书朗读后就是诵读,将基础的内容背诵出来,同时离开书籍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另外,在自习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无声朗读,即目读。用眼睛看,心里朗读。不管那种形式朗读都是必要的。初期前者重要,在高年级,后者更常用。�
  3.5 写在课堂教学中是无处不在。听了可以写出来,说过,读过的材料可以默写出来,默写就是用手来朗读材料。在现在英语教学结果中,听、说、读最终都是为写来服务的。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写的能力上不想多下工夫,以为前面三项可以了,就过关了。从第一单元开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一个长期使用的笔记本,每天给5句练习。学生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3.6 作业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简单机械性的抄写之外,我更加注意培养学生作业时的做题技巧:勾画关键词、句,并标注记号。几乎学生的每一个练习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展台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利用特殊符号进行审题,练题,改题,写后记。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支红色的钢笔,随时写下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在作业中进行合理的逻辑思维、减少粗心和过失性失误的能力。做到快中求稳,稳中求细,细中追求完美的习惯和境界。�
  英语学习的习惯强化和巩固阶段其实就是大量的机械性练习,由不断积累的量变来换取最终的质变――英语学习的习惯自动化�
  4.英语学习的习惯迁移阶段�
  迁移,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范畴。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科学评议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正负迁移之间的转化。充分发挥语言迁移效力;创设适宜语境遏止负面迁移;认真分析比较,实现正面迁移。这对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认识和记忆,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迁移的基本条件,是不同技能是否具有共同的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先行学习(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往往影响后续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如技能等),这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成熟的迁移心理素质,是英语教改中的重要课题。如果先行学习对于后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比如:《Go for it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中语言的循序渐进的安排,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层次感,对于知识掌握有很好的帮助,这就是正迁移在教学中的体现。反之,学生在学习了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后,往往会混淆两者的用法,这就是一种负迁移的体现。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将已经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地运用,迁移到具体语言学习中来。因此,学习英语,在对待与汉语语言现象相一致或虽不尽一致而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应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在对与汉语语言现象不一致的地方,包括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的英语语言,应设法防止负迁移,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例如:把汉语的熟练迁移到英语学习,迁移的成效水准是随着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呈现不同水准而言,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要想让学生把英语学好,应该把重视与学好汉语同步进行。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汉语基础好,揭示英语内在联系就比较顺利,产生错误也比较有规律,纠正起来就十分容易。除此之处,利用先行学过的英文知识促进后续学习的迁移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两种迁移相互结合必然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认识迁移是有条件的,有规律可循的,对促进学生正迁移心理的形成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习惯的养成就像纺纱,一条条细细的丝线重复缠绕成一条粗绳。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其重要性由此可见,每一位教师都应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培养影响他们一生的良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