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至诚”之路

 孟溪ProbeT连山 2018-10-06

      罗悦

      “诚”是什么?《礼记·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刘家望先生的新著《诚之为贵——我读〈中庸〉》就表明了:诚,是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实在性和人内心的真诚。

      《中庸》被认为是最富哲理的政教论文,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具有深邃的辩证唯物思想,而提出的有关修身进德、治国理政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诚之为贵》一书则是刘家望先生解读《中庸》的笔记与心得。书中,作者逐字逐句地对原著文言词语做了比较详尽的注释,对原著章句做了比较通俗的阐释,并通过解析经典,结合自我剖析,把古典哲学观念融入现代智慧生活中。

      《诚之为贵》通篇围绕“诚”字展开。通过对《中庸》逐章内容的注释、译文,理解《中庸》文句表层的意义,然后结合作者自身阅历的现实意义解读,提炼出“诚之为贵”这一核心观点。指出君子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自律为要,其核心是诚——内心的真诚拙实,这正是中庸的精髓。刘家望先生还在本书中特别强调:“诚是核心价值理念,既是修身进德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也是修身进德、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源泉。”

      《诚之为贵》以经注经,解读贴近儒家原典,紧扣儒家修身立德的思想核心,条理清晰、鞭辟入里地剖析了《中庸》一文的思维逻辑;同时,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阐述了《中庸》原著的哲学内涵。诚,真诚不二,是中庸之道的核心,与中道相契,有一颗纯洁真诚的心,必然能高度自觉地“不勉”“不思”。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加上作者结合自身实践,读来妙趣横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学习《中庸》的一本有益的导读教材。

      刘家望在本书中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剖析,我们在阅读完这本充满哲思的书后,不同人会有不同收获。于我而言,“诚”应为人之本,人必须通过道德努力,最终达到“诚”。然而如何达到“诚”却是一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实践才能通往的目的地。虽是实践问题,却是一条开放道路。人通过主观的道德锻炼、培育和修养,通过后天的学习,身体力行,经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20章》),就可以实现与客观的“天”“诚者”的统一,实现人存在意义的最大化。

      书中,刘家望先生还结合自身阅历和感受,生动阐明了普通人如何到达“至诚之路”。不仅要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百倍其功”“明乎善,修其诚”,而且要“学以明理之诚”,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高度自觉、严于律己,逐渐到达至诚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