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英国史1:就这样被你征服

 金色年华554 2018-10-06

【说明】读钱乘旦主编《英国史  文明起初》之 罗马不列颠单元(公元420年前)笔记及摘录

《英国史》(六卷 钱乘旦主编)

【引子】

    世界杯到来,助长了英国史阅读的愿望。忙中偷闲,随屏幕上各支球队绿茵场攻防转换,看台上人潮涌动,思绪时常切换到历史的场景之中:从英伦大地的海湾和腹地,到欧洲大地的崇山峻岭,从俄罗斯的广袤疆土,延至非洲地域的渐次开化,远到潘帕斯草原和落基山脉的峡谷,人类在历史长河的种种活动,伴随生产,迁徙,征服,瘟疫,贸易和传教,次第呈现,层层叠叠,幻化至今。

    地球是圆的,足球是圆的,梦想的影像也是圆的,那些过程和结局的必然和或意外,其实更多地蕴藏于历史演绎之中。足球世界杯,至今百年有余,经久不衰,出线球队,战绩表现,似乎也从侧面折射历史演进。

      例如,这是一项英国人发明的运动,赛事由法国人率先执着推广,起初获乌拉圭人鼎力支持,由西向东,延续至今,其强弱格局好像至今基本不变:欧洲国家、欧洲殖民国家和西化程度高的国家,基本上世界杯出线球队来源国。其他的地区和国家,似乎是,时常在外围,更多是看客。当然,任何的现象都有例外,不尽然如此。

      说回英国史,总有一个词时时闪现脑海:“征服”。被征服,征服,征服者被征服,从来贯穿英国历史,当然也是许多国家的历史纵深,就像袁惟仁词曲,那英唱出的,传唱已经二十年的流行歌,“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所有退路。”足球比赛,是游戏的征服;人生,是超越自我的命运征服;国家或民族,是主权拥有和资源占有的征服。未来美好,历史沧桑。

    【罗马不列颠:文明的肇始】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以往关于英国史的了解,主要基于七个战国时代之后,约始于829年,即英国的“封建化”以后。如今的阅读,获得了一些拓展,这就是“从史前到罗马征服”。大约在410前,罗马征服告一段落,这早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476年。时间的推进,反映罗马的崩溃,始于退却。

    “罗马征服是英国有文字历史的开端。罗马之前的不列颠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文字。”也就是说,“罗马人将不列颠从史前带入了史中。”虽然之前英国有人类文明存在。

    有文字的历史,堪称文明史,这是常识。因此,是罗马人携手英国进入文明世界。在这个文明进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元素:罗马军队的征服,罗马皇帝的巡游,军团的驻扎,罗马法的推广,罗马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宗教化即基督化。

    常言论及罗马的辉煌,主要有二,罗马军团征服,罗马法巩固之。“军队对城市化的进程起重要有推动作用:向军队供应粮食,带动了不列颠南部的农业发展;军队是普及罗马公民权的重要渠道。不列颠的城市分为三类:殖民市、自治市和异邦城市。”

    城市的兴起问题上,中国与欧洲有很大不同。罗马城市的崛起,主要是罗马军队的驻扎和城市规划的整体推进。中国城市,基于政治中心,继而扩展为商业中心, 进而文化中心。理由的一个方式,应当是,罗马是统治方式和权力多元的开放性世界。中国则是政治权力的高度唯一性和农耕生产支持专制主义的一元化国度。

    【凯撒:作为文明输送的征服者】

    古老的英国,其实与大陆相连,史前文明,主要通过考古发现,没有文字记载,例如,巨石阵。“今天的英国是岛国,但在史前的大部分时间里,有一座陆桥把它与欧洲大陆相连。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建造巨石阵这样一些庞然大物的真正动机,但它们的默默矗立却隐隐指向一种有规划的社团活动,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凝聚力,一种将自己的历史强加给自然的心态。”

英国巨石阵遗址(史前,原因、功能、建成方式均不可考)

    公元前后(耶稣时代),罗马政权交替,政治斗争激烈,出现前后“三巨头”,凯撒是其中最风云的人物。在[罗马皇帝与行省]一章,作者写道,“凯撒入侵开启了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罗马政治中。凯撒是一个有强烈建功立业梦想的人,他深知,在罗马人的心目中,不列颠是最遥远、最神秘的所在,潜藏在海怪出没的波涛汹涌之中。

裘力斯  凯撒大帝

    凯撒入侵不列颠并获得成功,不仅仅开辟了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更是罗马诸神的胜利,罗马国运与罗马众神命系一线,罗马军队能在那么辽远的地方获得胜利,说明罗马众神在那么辽远的地方也能保护罗马人。距离是证明罗马众神强大与否的试金石。

    【罗马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也包括了不列颠的实践】

    凯撒和他之后的数百年里,罗马征服给不列颠带来了罗马人的语言、服饰和生活方式,此处还有渗透在罗马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庇护制。二者之间的互惠性、私人性和非对称性。罗马征服给不列颠带来了罗马法,罗马不列颠从此是一个由书面的法律条文主宰的社会了。罗马法基本遵循因“群”而异的原则;换言之,对罗马公民实施罗马法,对异邦人则按地方习俗管理,在不列颠就是继续奉告克尔特的习惯和风俗。

《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源)

    随着《安东尼谕令》于212年颁布,帝国境内的自由人都获得了罗马公民权,罗马尼亚法适用范围就被大大拓展了。在此过程中,皇帝发挥了一种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皇帝谕令》。史实表明,在那个时代,即使一个身居帝国边陲的普通平民也能向、并愿意向皇帝申诉。

      罗马皇帝至少在名义上不是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天子”,而是公民。奥古斯都为了避免重蹈凯撒被刺杀的覆辙,在内战结束后刻意营造一种共和的假象,宣称自己已把国务交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了,但事实上仍牢牢掌握着两种实权:“大代行执政官“的治权和终身”护民官的权力“。前者使他无须担任执政官而终生享有执政官的治权,后者使他可以终身否决一切立法。可见,罗马皇帝身兼二任:既是公民又是国王,虽实权独揽却又要假装是国家负责任的公仆,这种两面性正是罗马帝制的本质,却又是它的矛盾所在。

罗马皇帝哈德良,经历旺盛,有梦想,常出游

    【政府和军队:基于罗马法的直接统治,促使不列颠深刻地罗马化】

        罗马在不列颠统治的最高行政长官,与罗马皇帝是直接授予和被庇护的关系。在[地方政府]一章,作者写道,“不列颠的总督由皇帝直接任命,头衔全称叫“大法官级别的皇帝的特使”。表明罗马帝国的所有高官归根结底是皇帝的被庇护者。”

      罗马官员少得可怜,它的治理的渠道通过罗马法,但是罗马军队在最初的两世纪里,却有30万之众,军人和平民的比例高达1:150。对于不列颠行省而言,这支常备职业化的驻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最大的外来移民群体。

罗马军团

    [城市:罗马文明推广和政治生活的中心]

    罗马政府在不列颠的运转离不开地方自治机构,而城市是比藩属国更成熟的自治形式,其发展具有鲜明的罗马特色。城市生活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特征,在希腊、罗马人看来,没有城市作为舞台,文明的生活就不可以想象。亚里士多德认为,生活在城市中,除了能够实现广泛的经济自给,更能让人向往优良的道德生活,获得善与幸福,摆脱野蛮状态,隔离开城市之外者,非野兽即神祗。

英国城市(年代不详)

      罗马的城市虽然规模都很小,但是规划上都是如出一辙,而且城市对于罗马帝国而言,其版图就好比是一幅马赛克图。城市的规划基本是这样:街道之间直角交叉,形成棋盘式的布局。公共建筑基本一样:市政广场、大会堂、引水渠这样的市政建筑,也有神庙等宗教性公共建筑,还有剧院、圆形剧场、澡堂等娱乐休闲场所。

    顾名思义,公共建筑是向公众开放的场所,从社会功能角度看,公共空间是公共领域的表现,具有最广泛的公共性。因此,公共建筑不仅是罗马文化的标志,也塑造着城市的生活。

    罗马不列颠的每个城市都有市政广场,那是一块面积可观的四方形空地,是城市规划的中心。市政广场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中心,也是视觉的中心。它不仅是经济生活的中心,更是政治生活的公共空间。其别一侧是大会堂,附近有神庙。

    竞技场和角斗场,给人们带来相同的经历,滋生一种集体意识,使整个城市拥有一种共同的情感,形成一种区别于其他剧场、其他城市的整体意识。更重要的是,这种整体意识和等级意识并不矛盾,前者是强化不意味着后者的弱化,两者更像是相辅相成,并不不悖的两股水流,它们的交融一方面模糊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差别,缩小了等级的鸿沟,另一方面又巩固了人们对现存秩序合理性的认同。

罗马城市澡堂必不可少,外面有引水渠

    罗马的澡堂是举世闻名的,洗澡是罗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1世纪中叶,若每天不洗一个澡,就被人认为很奇怪。澡堂不仅是一个清洁之所,更是一个社交中心,也是公共空间。人的身份与地位变得更加敏感。在澡堂的环境下,所有服饰承载的身份表现功能,在这里脱去衣物之后,无法呈现,于是,人们只关注身体本身。

    【比较: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差异性】

    在历史上,罗马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把整个地中海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并将这个大帝国维持了几百年之久。如果没有省行的忠诚,完成这一功绩是不可能的。罗马不列颠的城市表明,罗马人正是通过城市这个载体找到了他们需要的忠诚。

    与希腊人一样,罗马人也把城市作为传播罗马文化的堡垒,他们用统一的模式规划城市,用罗马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装点城市。

    精神上的自给自足,在希腊和罗马结出了不同的果实:它全希腊世界带来无政府主义,使每个城市都顽强地捍卫自身的独立;在罗马却促成双重的公民意识。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希腊和罗马人对公民权的理解不同,对于希腊人而言,城市的独立意识根深蒂固,因此,提洛同盟建立后,雅典公民从同盟中获得越多,就越舍不得把象征特权的雅典公民权分给非雅典人,他们只让非雅典人承担义务,却不让他们享受权利,从而导致雅典帝国的最终解体。与之对照,罗马人在共和国时期虽然对罗马公民权也很吝啬,认为罗马公民权与其他社团的公民权互不相容;但进入帝制后却逐渐放弃这一想法,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罗马通过在行省中建立罗马式的城市组织——先通过授予城市拉丁权——而有选择地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地方精英,这既是对他们的犒赏,又是要求他们尽义务的理由。权利与义务由此得到很好的平衡,反过来就激发了地方精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公元1世纪,将罗马公民权或拉丁权授予城市的动力来自皇帝本人;到了2世纪,各城市越来越主动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被征服者争先恐后地转化为罗马公民,这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政治成就,其中介就,就是罗马化的城市。

      尽管城市化进程在罗马时期引人瞩目,但罗马不列颠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据粗略推算,不列颠的城市人口在罗马时期可能只有25万,另有约12.5万军人,相比之下,住在农村的人口则多达360万。这一时期农村图景中,最标志性的,是乡间别墅、小镇和宗教建筑,生活和生产的秩序,主要是靠习俗和宗教约束。

    罗马不列颠时间的城市和乡村,虽然地域和人口差别较大,但是,城市主导乡村,同时依赖乡村。

    [晚期罗马不列颠]

    罗马不列颠的终结也是整个罗马帝国的断裂、沉沦和衰亡的一部分。但任何终点也都是起点,经验一系列的传承、更新和转型,基督教世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列颠也是这个进程的一部分。

    在文明初起的漫长过程中,英伦诸岛上人来人往,诸多族群进进出出,文明曾随罗马的统治而进入不列颠,又出奇制胜随罗马人的撤离而离开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人在随后的征服中逐渐开辟新文明,但当这种文明慢慢成熟时,新的征服又来临了。不列颠始终处在欧洲文明的边缘交接点上,它受欧洲大陆的影响挥之不去,却又始终保持着岛国的特色。这个特点,将始终显现于整个的英国历史。

哈德良长城遗址在今天欧洲也偶然可见

    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罗马统治者是经常出游的,他们的足迹遍布统治区域,政治事务和谕令也是随处传递。有驰道提供快捷传递途径,故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有罗马军队在各地驻守,配套各种支持政策。罗马法向“万民法”的演进,有效地保持了统治的稳固,包括对各地文明的提升。如此的现象,对于后来的英国国王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因为史实告诉我们,在英国建立国家的千年左右的时间里,并没有明确的“都城”的概念,伦敦当然是中心,但不是唯一的国王处理不是事务的首都,也并非国王终年定居之处。

屋大维(凯撒义子,罗马帝国第一位元首)

      判断一个民族,或者是一种文明对后来世界的影响力,通常是要通过其流传或延续下来的物质影响力,尤其是文化的影响力。例如,今天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摆脱不了,甚至热衷的,如行为方式,思维,规则,价值观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足球世界杯,一种英国人发明的规则完备的游戏,法国人率先推广的赛事,也当然是对人类文明至今不可磨灭的贡献。反之,我们为什么很少谈起另外一些区域的文明,至少不会津津乐道,那是因为它的贡献,更多地定格在历史的瞬间,例如印加文明。这样,我们也就能够顺便理解历史教科书的选择依据了。同时,也能反观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贡献。

    征服,是历史。但就读者而言,由征服带来的文明演进,阅读的感悟中,往往心生“折服”。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