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时期芮国——山西芮城/列国志

 金色年华554 2018-10-06


芮城县,位于山西西南端,黄河中游,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处,芮城殷商时属方国,称“芮国”,西周初分封诣侯,武王封姬姓子弟于此,称魏国,今县城北有魏城遗址。

 

永乐宫

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现址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殿内四壁满布壁画,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


 


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

 


永乐宫原为纯阳观,是在宋吕祖祠基础上重新修建的,在盛唐时期,当地已有道观和天尊堂的建置。永济永乐宫旧址遗存有一石灯台,上有铭记称:“先代因官徙居,遂家河曲。今奉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陛下、法界苍生、并合邑人、先代亡父母、见在家口,建立台灯一所于村观中天尊堂前……天宝五载岁次丙戌正月癸丑朔卅日壬午建”。文中所述村观所在地“河曲”在河东蒲阪县南,即黄河边的永乐镇。唐代的天尊堂使得永乐镇建置道观的历史向前推了近千年。

 

大禹渡

从史至今,万里黄河两岸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仅此一处,这里流传有许许多多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是一处融合黄河根祖文化、佛教观音文化、大禹治水文化和现代水利文化为一体的黄河风景游览区。众多的人文景观与黄河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与故事传说遍布,这里有黄河流域最大的石雕大禹像、定河神母雕塑和巨石天书以及各式阁亭等景观。有当年大禹亲手栽植、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神柏;有清道光四年立石遗存的《神柏峪重建禹王庙的碑记》;有敬拜大禹治水功德的禹王庙;有内目前最大的灵动观音铸铜雕塑;有香火绵延、祈福护佑的观音寺等古寺庙。

 

圣天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位于芮城县东20公里处陌南镇南的黄河岸边,与函古关隔河相望,集江南水色与黄土高原风光为一体,景观异质全国独有,夏日湖中荷花争艳,荡舟湖中,不是洪湖,胜似洪湖;冬季上万只白天鹅迁移到此,尽展雍容气质,把湖面装扮得生趣盎然。“夏赏荷花,冬观天鹅”已成为圣天湖的独特风景。

 


各种树木茂密参天,芦苇荡、草本植物生长旺盛,引来湖中栖息各种鸟类230余种,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其中有留鸟90种,夏候鸟60种,冬鸟50余种。2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惜鸟类在此越冬。有天鹅、鸬鹚、白露、黑鹳、灰鹤、鸳鸯、鸿雁、翠鸟以及各种野鸭等。每到冬季,这里成了鸟儿的世界,真是天鹅起舞野鸡叫,翠鸟爬地黄鹂笑,扑里扑通鸭子跳,喜鹊排队传捷报,紫燕成群和人闹。



冬日里白天鹅是这里的贵客,每年少则千余只,多时万余只在这里栖息越冬;这些白色的生灵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嬉戏水中,生活在和谐安详的原生态环境之中。鸟儿把冬日的圣天湖装扮得一片生机盎然。每年的首尾三个多月的候鸟栖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摄客,人们不顾天寒地冻,从千里之外赶来光顾这些天使。

 

芮城城隍庙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永乐南街,俗称南庙。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明清两代多次修葺。1985年再次维修。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宋代大殿,元代享亭,清代的献殿、寝殿及配房。庙内有历代收藏的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的碑刻、造像、墓志铭98通,为珍贵史料。



碑郎里收集陈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历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铭等98 通,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极为珍贵的参考价值。馆藏文物还有大型通景堆绢《郭子仪诞辰祝寿图》屏,吴镇、米芾、董其昌等名家墨笔画卷,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所赠佩剑等珍贵文物。

 

风陵渡

在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风陵渡镇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三河交汇(黄河、渭河、洛河)、三省交界(陕西、山西、河南)、三路共通(铁通、公路、水路)、三桥飞架(铁路桥、公路桥、高架桥),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是通往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要通,是国际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今天以其“淘金之地”,倍受商家青睐,成为黄河金三角的一颗璀璨明珠。

 

芮城县古文化遗址群

位于芮城县境内。这里古文化遗址众多,是研究我国黄河流域更新世早期、旧石器时代至龙山文化晚期的重要古文化遗址之一。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发掘,仅在长达13.5公里的犀河遗址区内,就已掘出石器地点11处,出土的数十种古生物化石中,绝属动物占53%,绝种动物为 100%。



出土文物既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较为完整的石器组合,又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各种陶器组合。遗址有房基、窑穴、灰坑、墓葬等。区域内陆质断代明确,地层清晰,剖面完整。从1000多万年前的早更新世至现代地层划分十分清楚。文化内涵包括从 180万年前的烧骨灰层与蓝田猿人时代同期的遗址,到仰韶时期庙底沟一、二期文化类型、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等各个时代,极为丰富。

 

芮城清凉寺墓地

属于寺里——坡头遗址(即“坡头遗址”),遗址最早发现于1955、1965年,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墓地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2004年的发掘共清理墓葬262座,墓葬排列有序,南北成行,东西成列,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打破关系。墓内共出土玉璧、玉钺、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


 

清凉寺墓地代表的时代是史前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而墓葬所在的区域是中原的核心地区,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腹心地区,当时中原地区正在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革,周边各种文化因素和理念在这里汇聚。这批以随葬玉石器、特殊葬制为特色的墓地,对诠释这一地区的复兴历程具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对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课题研究也将有所助益,是近年来少见的重要发现。

 

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西侯度村,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远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也是世界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山西省申报北京奥运圣火采集地。另外芮城县的匼河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重要文化遗址还有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夏县的禹王城、东下冯、西阴;永济的独头、尧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绛县的原窑河;平陆的七里坡等。

 

匼河遗址

位于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公里范围内的17个地点组成的匼河遗址旧石器地点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


 

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代表,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等,主要原料为石英岩。石器数量较少,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石器分别发现于距地表20多米的红色土之下的砂砾石层和泥灰层中,由于石器的一定组合特点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质,故匼河遗址被命名为“匼河文化”,匼河文化上与西侯度文化、下与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约与陕西蓝田猿人时代相当。

 

晋南泡泡糕

泡泡糕,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简单,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来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程序。油糕从油锅捞上来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吃起来香甜、酥、脆。

 

芮城麻片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10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则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

 

芮城线腔

芮城拥有一个独特的稀有剧种——芮城线腔。线腔又称线谱戏,又名“吊线猴”,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线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受蒲剧、秦腔等剧种影响,唱腔高亢清新、婉转缠绵,极富地域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因保留了古老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芮城线腔于2006年入选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合河古会

每年二月二“青龙节”举行“合河古会”,保持了古老的风韵。“二月二”,俗称“青龙节”,又叫“龙抬头日”,是汉族许多地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晋北一带有“洒水引龙”的习俗,即往茶壶里放上几枚钱币,在河边或井上灌上水,沿途滴洒,留下一条水迹,回家后把壶里剩下的水和钱币倒在缸里,认为这样可以引回钱龙,一年之内发财致富。


一带一路上各国各地区基础数据,尽在西行列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