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11地级市是如何取名的?

 第13区 2018-10-06

山西省下属11个地级市,分别是太原市(晋A)、大同市(晋B)、阳泉市(晋C)、长治市(晋D)、晋城市(晋E)、朔州市(晋F)、忻州市(晋H)、吕梁市(晋J)、晋中市(晋K)、临汾市(晋L)、运城市(晋M)。11个地级市的名字都是如何来的呢,得名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且看寒鲲为您一一道来:

太原:大原、泰原,大平原

太原之名被用到如今的太原地区,是在公元前541年的晋国荀吴北伐,正是从这一次的晋国北伐开始,太原地区方才被并入到晋国的版图之中。而且呢,由于太原盆地是晋国人翻过韩信岭之后便是相对开阔的一马平川,所以呢,晋国人便把这片汾河中上游盆地命名为了【太原】。由于,【太】字与【大】字、【泰】字相同,所以【太原】在当时乃至秦汉也偶尔会被写作【大原】、【泰原】,都是取【大平原】的意思。

到了战国时期,秦军攻陷晋阳城,设置太原郡(公元前247年),这才使得【太原】第一次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并且历经两千多年流变逐渐沿用至今,中间虽有中断,但【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的使用时间,在两千年里都是大多数。


大同:天下大同

大同之地古称平城、云州、云中(云中有多处,大同是其一)等。在中晚唐时期,唐朝先后于843年、869年设置了大同道与大同军节度使,作为一方藩镇拱卫中晚唐以后的唐朝政局。唐朝在给各个节度使起名字的时候,初衷都很美好,成德、昭义、天平、宣武、振武、武宁、忠武、义成,全是希望天下安定的好词儿,大同军节度使亦是如此,取儒家经典中【天下大同】之义。到了辽代,西京大同府成为大同地区的正式名称,大同一词也便从此正式落户大同城了。

阳泉:漾泉转换而来

阳泉的来历比较特殊,并不能找到任何久远的史料记载,只能得到近乎传说的漾泉说: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常年涌漾,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

考虑到阳泉市区是一座近代因为矿业与铁路方才兴起的城市,在行政区划史方面,阳泉地区原本主要还是叫做平定县与盂县的,那么寒鲲猜测,很有可能是因为阳泉市区原来就是一个【阳泉村】,这个村的得名是因为【漾泉】,后来由于近代矿业与铁路的助力,【阳泉】方才从一个村升格为【矿区】,而后进一步升格为【市区】,反超了原本的地区中心——平定县城。

长治:长治久安

长治与大同相近,都是表达天下安定的好词儿,取义【长治久安】。【长治】的得名比较晚近,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方才正式出现【长治县】的名称,明清【长治县】一直是潞安府城的附郭县,直到1945年长治解放,方才设置了【长治市】,【长治县】也便逐步缩减到如今的地盘。而且,就在2018年9月,长治市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把长治县改为上党区,【长治县】的历史即将画上句号。

晋城:晋国的终结地

晋城的得名,始于唐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渊在位时期),【晋城县】从此作为【泽州】的附郭县被沿用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方才将【晋城县】升格为【晋城市】,【泽州府】反而降格为【泽州县】成为了【晋城市区】的郊县。

【晋城】之得名虽然始于公元7世纪的唐初,但得名的缘由却在公元前5世纪的东周。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进行,晋国的两位末代君主——晋孝公、晋静公被韩赵魏三家先后迁移到【端氏】、【屯留】,唐朝人可能是误会了【端氏】与【屯留】的位置,认为如今晋城地区便是当年晋君最后的封地,所以便称泽州的附郭县为【晋城】了。

朔州:北方之州

汉代的【朔方】原本是在鄂尔多斯高原附近,随着汉末中原政权的内缩,【朔方郡】内迁到如今的山西北部后便逐渐消失不用了。后来又设置了一个【朔州】,起初【朔州】是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只不过到了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由于六镇之乱后塞北之地逐渐被柔然骚扰,朔州便被迁移到了曾经的马邑,从此,朔州之名便在今日的朔州市安了家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朔州】与【朔方】基本同义,就是【北方】的同义词,我们常说的【朔风】便是【北风】的同义词,所以【朔州】的含义便是【北方之州】的含义。

忻州:【新兴】转换而来、欣喜之州

网上流传着【忻州】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摆脱了【白登之围】欣然返回,所以得名为【忻州】,其实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因为【忻州】之名第一次用在这片区域是在唐朝的武德元年(618年),与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前200年),整整差了818年,更何况【州】作为一级行政区划那是汉末才出现的,距离白登之围也有三四百年了,可见【忻州】与刘邦无关。

由于汉末内乱,东汉帝国的北方边境内缩,很多原本居住在今日晋蒙两省交界带的居民纷纷内迁到滹沱河流域(今忻州地界),曹操于公元215年在滹沱河流域设置了【新兴郡】用来安置原本的【朔方郡】、【定襄郡】、【云中郡】甚至【雁门郡】、【代郡】内迁民众。【新兴郡】后来在西晋时期被改名为【晋昌郡】、在北魏时期被改名为【肆卢郡】【肆州】、在隋代又被改名为【新兴郡】。

到了唐初武德元年,唐朝这才把【新兴郡】改名为【忻州】,【忻州】确实有【欣喜】之义,但这种【欣喜】并不是因为刘邦,而是唐初统治者根据【新兴】二字的同音字,选取了一个表示【欣喜】的好词儿而已。

吕梁:吕梁山

吕梁市作为一个整个行政区出现的时间很晚,直到1971年方才成立吕梁地区。吕梁之名可能仅仅是因为【吕梁山】纵贯全境,至于【吕梁山】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开始被叫做【吕梁山】的,寒鲲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欢迎懂吕梁山的朋友在评论区补充。

晋中:山西省的中部

【晋中】之名也很晚近,它是1948年前后方才出现的一个地名,它是中国共产党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根据地时期便流行起来的用【省名简称】命名根据地、解放专区的一个表现。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山西省内先后设置过【雁北专区】、【晋中专区】、【晋东南专区】、【晋南专区】等【地域简称+所属方位】的地名,【晋中市】便是【晋中专区】【晋中地区】的后继者。

临汾:濒临汾河

【临汾】最早是在隋朝初年(583年)设置临汾郡、临汾县时出现的,【临汾郡】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无法取代【平阳郡】【平阳府】,但【临汾县】却一直作为【平阳府】的附郭县沿用至今,并最终随着【临汾市】的设置而取代【平阳】。

临汾的含义也很简单,就是字面上的【濒临汾河】,与【临颍】、【临汝】、【临渭】等地名的命名方式一致。

运城:盐运之城

今天的运城市主城区:盐湖区,一直以盐监、盐邑、盐运司的官营机构名称出现在历史地图册之中,可见运城盐湖在古代历史中自古以来的盐运重地地位。运城的得名便是来自官盐采运机构的俗称,宋元时期在全国各地盐场设有盐运使,明清则设置了巡盐御史,它们的在地办事机构往往被简称为“运司”,运城之得名便是在“运司”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逐渐成为民间对于运司所在城池的称呼——运城镇。近代以来,运城逐渐成为河东地区的行政区划名称,这才彻底取代了历史上的【河东】【解州】成为此地的【大地名】。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

【码稿不易,且赞且珍惜】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或补充,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回答上方的头像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