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记者从甘肃省旅游发展委获悉 甘肃省将实施大景区改革建设工程 至2020年前,由各相关市州政府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牵头 把全省19个大景区建设成为体量大 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四至范围清晰 空间连贯完整、功能配套完善 管理统一顺畅、游客停留时间长的大景区 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景区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2018年底前,由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甘南州、临夏州积极对接甘肃省林业厅,完成涉及省级主管部门下放经营权的兴隆山、麦积山、冶力关、崆峒山、松鸣岩-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5个大景区旅游经营权分离移交工作。 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19个大景区在管理运营体制、产品体系、服务功能、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改革建设任务。加快大景区旅游项目建设,力争年均实际完成投资增长15%以上。 (兴隆山实景图) 景区基础建设和旅游产品升级 年度计划和完成时限 2018年 2018年,建成敦煌、嘉峪关、张掖丹霞、黄河三峡、拉卜楞寺5个大景区。 (张掖丹霞实景图) 2019年 2019年,建成崆峒山、官鹅沟、麦积山、马踏飞燕、兰州黄河风情线、兴隆山、紫金花城、松鸣岩、冶力关、黄河石林10个大景区。 (兰州黄河风情线实景图) 2020年 2020年,建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渭河源、大云寺-王母宫、红色南梁4个大景区。 (大云寺-王母宫实景图) 此外,甘肃省计划把一批大景区建设成标志性工程,提升大景区品质,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8年,力争张掖丹霞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力争官鹅沟、黄河三峡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 2020年,把张掖丹霞、官鹅沟、黄河三峡、黄河石林、拉卜楞寺等5个大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把嘉峪关、张掖丹霞、麦积山、崆峒山、马踏飞燕、紫金花城、兰州黄河风情线、黄河石林、黄河三峡、拉卜愣寺、官鹅沟等11个大景区建设成标志性工程。 麦积山 你以为那只是一座普通的山 其实那是镌刻在峭壁上的文化瑰宝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30公里的秦岭山脉中,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因其山形奇特,远观似农家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东方雕塑陈列馆 这里保存了从北魏以来的数以千计的精美塑像,泥塑生动优美,石雕技艺精湛,不论是北魏时期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以来的“丰满圆润”,均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里的佛像,始凿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在千年的尘埃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传承着这些佛像的生命力,创造了一种凝固不朽的美。 后秦的剽悍雄健、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丰满夸张、两宋的写实求真……每一种美,都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麦积山石窟现存窟龛194个,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它以精美绝伦的泥塑艺术闻名于世,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峭壁之间,镌石成佛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距地面80米的悬崖绝壁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 游人走这些蜿蜒曲折的栈道上,民间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绘在墙体的故事 麦积山现存壁画约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古朴素雅。 ![]() 北魏洞窟壁画数量较多,除飞天、莲花等装饰性图案外,还有在窟顶或四壁绘出内容连续的大型佛本生故事,如睒子孝养盲父母,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等。 ![]() ![]() 崖阁,殿堂式的仿木建筑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 ![]() 麦积山石窟是上下分布的,它很立体,连接悬崖峭壁上的这些洞窟的,正是一条条蜿蜒曲折,上下左右盘旋的凌空栈道。人行其上,可谓既惊险,又新奇,让人无不钦佩我国古代工匠们的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和高超手艺。 秀骨清像,饱含人文关怀 第44窟的释迦牟尼佛像,面容饱满莹润,深情典雅圣洁。 ![]() 第133窟,小沙弥位于133窟东北角的佛龛里,身高不足1米,细眯双眼,面带微笑,憨态可掬。这一动人微笑“绽放”了上千年。 ![]() 第121窟的菩萨与弟子相互依偎传情,富有生活气息。 ![]() by 太极人 第123窟的童男童女造型,天真、稚气、淳朴、活泼。 ![]() 第127窟的乙弗皇后,讲述了西魏文帝虽贵为一国之君,却无力保护自己心爱女人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 ![]() 麦积山石窟西接敦煌、炳灵 东连云冈、龙门,南近巴蜀 既受西部佛教艺术的影响 又受中原文化之熏陶 在石窟艺术发展中 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来源:每日甘肃网 天水人都在看 编审:刘丹 责任编辑:胡亚斌丨编辑:丁丽萍 |
|
来自: 百眼通 > 《04西北地区-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