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孩被狗咬13天后去世,这些狂犬病常识你一定要了解

 饮膳道人 2018-10-06

据新闻报道,湖州市唐先生的孩子在路上被黄色土狗咬伤,之后去打狂犬疫苗,第四针还差两天,孩子突然发病,于9月19日死亡。

当地卫计局表示,狂犬疫苗需接种多针,前后过程约一个月,但狂犬病毒潜伏期有长有短,如果潜伏期只有几天,患者在疫苗产生效果之前就发病,一点办法没有。真相到底如何,需要等待官方宣布,但狂犬病科普,我们责无旁贷。

狂犬病,俗称“疯狗症”、“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主要通过神经逆行,向心性向中枢传播,一般不入血。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狂犬病的常识,加强预防措施。

1.狂犬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世界范围,犬是狂犬病病毒主要的自然宿主。在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理论上任何哺乳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然后传播疾病到另一个哺乳动物。在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对流浪狗控制及家养狗的强制免疫,蝙蝠、浣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成为主要传染源。

病毒主要通过患狂犬病动物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动物抓伤或其唾液污染已有伤口或黏膜所致,少数可在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极偶然的情况下也通过移植被感染的角膜、组织和器官而发生。

2.狂犬病发病原因

患上狂犬病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被犬只咬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毒感染最终导致死亡。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被咬了之后却没有患上狂犬病,有些人却不幸患上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得病的原因:

看咬人的犬只或猫是否带有狂犬病病毒,一般野犬这种无人管理的犬只比较危险,还有一些野生动物都可能带有病毒,对于这些动物我们要尽量避开它们;

被咬的部位,如果被咬的部位是是末梢神经比较丰富如手、脚、颈部等地方,感染上狂犬病的几率会比其他地方更大,因为通过神经的运输病毒会较快地到达脑部,破坏神经;

看伤口的深度,皮肤伤口很表浅,这种被感染到狂犬病的几率比较小,若有明显牙痕而且深的被咬伤口,这时候就更要当心,因为一不留神,病毒就会潜伏在人体;

被咬人自身的免疫能力、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对于会否得病都有影响。

3.狂犬病发病有3大发展阶段

病毒繁殖:病毒自咬伤部位皮肤或黏膜侵入后,首先在伤口附近小量繁殖,然后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不短于72小时。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日以内,也有认为病毒在入侵处可停留2周之久,甚或更长(占潜伏期的大部分时间)。

侵入中枢神经:病毒速度约每小时3mm(5cm/d)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开始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再波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扩散:病毒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最多。临床上,患者此时出现狂犬病患者典型三恐(恐风、恐水、恐光)病症占60%,另40%为不典型症状。此外,还可能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4.被猫狗咬了该如何紧急处理

狂犬病潜伏期因为个体差异导致时间差异大。大多数在3个月以内发病,文献记载最长1例达19年。平均20-90天。 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为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发病较早)、伤口深浅(深者发病早)、病毒入侵数量及毒株的毒力、受伤后是否进行了正规的扩创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等。其他如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促使提前发病。由吸血蝙蝠啮咬而引起的狂犬病,绝大多数病例不出现兴奋期,也无咽肌痉挛和恐水现象,而以上行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如果不慎被狗咬伤或抓伤,要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在伤口处涂2%至3%的碘酒或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立即到指定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看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伤势严重者在疫苗接种前,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从目前的新闻看,唐先生的孩子是儿童,而且眼睑、脚被咬伤,病毒会较快地到达脑部,破坏神经,潜伏期可能会比较短,加上未对被咬伤的眼部进行浸润注射,抛开疫苗真假问题,确实也有狂犬病提前发作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