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魅力音乐课堂

 昵称18354731 2018-10-06
音乐是美的一种体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音乐课程的目的之一是陶冶少年儿童美的情操,培养其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一、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课,首先让他们先喜欢音乐老师 
  1. 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作为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一定要塑造良好的外表形象和树立美好的内在形象。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和发型,不但会给学生某种暗示,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音乐教师在穿着打扮方面,既要显示其职业特点――文雅、庄重、朴实,又要符合审美情趣――合体、合度、和谐、显时尚但不妖娆。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学生视野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许多事例证明,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最深远,教师魅力越大,学生就越喜欢,从而自然而然喜欢你的课。 
  2. 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能歌善舞、会弹会唱以外,还要具有渊博的学科学识、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创新意识,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者。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音乐教师要练好基本功,并要不断进取,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和相关业务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自己,才能用美妙的歌声、悦耳的琴声和优美的舞姿感染学生。 
  3. 音乐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表演活动,展示艺术才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音乐教师的学识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的审美鉴赏、音乐审美表现、音乐审美创造、音乐现场表演以及艺术修养、文化底蕴的广度和深度上。音乐教师的艺术才华往往是通过一些艺术艺术表演活动中才能得到彰显,音乐艺术美的魅力,为音乐教师展现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为音乐教师应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表演活动,使自己的艺术才华在师生中产生共鸣,提高知名度,在学生中树立更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家长、学校和老师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如:学校对音乐课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音乐课程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影响着音乐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教学部门不重视、投入少、监管缺位等,普遍出现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应付了事的现象,没有真正能将音乐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爱上音乐这门课程,必须从课堂做起,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青春舞曲》这一课时,教师可示范多种唱法,让学生感受、评价。从而让学生知道,如果只是平淡地演唱,这首歌显得很平淡,没有一丝朝气。如果有目的地控制好气息和力度,轻声唱,效果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唱“别的那哟哟”这一句歌词时,要求做到“活泼且富有弹性”,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边唱边听自己的声音,去欣赏自己的歌声,感觉到自己的歌声原来也这么好听,他们便会渐渐地喜欢演唱,喜欢音乐课所学的歌曲。又如:在上以西藏为主题的音乐欣赏课时,事先不讲解歌词大意,不花时间去诠释音乐,而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巧妙地安排了《青藏高原》、《走进西藏》、《阿姐鼓》三首歌曲,中间插入散文诗般的导语,让学生静静地听,深刻地想,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情感启发。这样在学生脑海中不时闪现出高原、雪山、蓝天、飞鹰、寺庙、希达拉宫、青稞酒、酥油茶等景象。这堂课整个过程充满了音乐性,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感悟和净化,是一种文化视野的开拓,不但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还陶冶了学生情操。 
  此外,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多制作音乐课件,音乐课堂教学尽可能借自多媒体电教平台的优势,创造更加鲜明、可观性强的教学情境,使形、声、色同时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音乐教师只要对事业充满热情,积极探讨新的教法与思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和舞姿带领学生去遨游音乐的海洋,相信我们的孩子定会越更喜欢你,也更加爱上音乐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