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需要艺术

 木香草堂 2018-10-06
家庭教育需要艺术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帮助孩子创设一个美好的未来,怕是天下父母最一致的愿望了,可是,就目今家庭教育状况看,还存在着一个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大多家庭对待孩子教育是“热情有余,艺术不足”。结果造成许多家长事倍功半心力劳瘁,孩子身心畸变苦不堪言。

        教育需要热情,但是更需要艺术。纵向看,今天孩子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较之父母的当年已经有了天壤之变,孩子的心理特性与他们的父母当年相比差异自然也是迥异的,可是有的父母却依然复制着上一代传统的体罚强制等教育手段,并粘贴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横向看,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本该不同,可是,许多家长是看邻家孩子学美术了,我家孩子若是不学,那岂不是太没素质了;朋友的孩子学音乐,我家孩子落下了不就没面子了?就孩子自身看,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也是不同的,可是有的家长忽视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就像一年里不知道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换衣服一样,永远用一种教育手段对应发展变化中的孩子。

        教育需要艺术,自然需要“艺术家”。在高明的“艺术家”眼睛里,纵看,你的孩子是发展着的;横看,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个体地看,你的孩子是成长着的。同样,在这样的“艺术家”手里,孩子既不会因犯了所谓的过失而遭遇非人道的责罚,也不会因承载着家长的梦而在各类学习班中打拼,更不会因爱的伤害而造成永难弥补的缺憾。

        教育呼唤艺术,教育的艺术在哪里?教育的艺术家在哪里?世上没有全知全能的家长,但却不乏个性优秀的孩子,是教育艺术高擎着孩子希望的天空。

        把爱理性化——给孩子最大的理解、尊重、关怀、鼓励。《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是一篇流传很广的智慧短文,文章从儿子在幼儿园写到了考上名牌大学,写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三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母亲都会因儿予受到批评,但她都忍痛去鼓励儿子,从而使儿子获得自信心。作为家长无不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但是我们的评价往往滞后于孩子的行为,或者永远是以不满意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学习。“无中生有”实际是一种超前评价,这样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导向性,也包涵了巨大的希望价值,更有利于孩子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只要是遵循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虽然希望的目标暂时没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来的“无”真的会生出“有”来。上文中儿子的成绩是母亲用爱换来的,这位母亲的爱不正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吗?我们权且把这位母亲的做法命名为“无中生有”法。

       “迂回出击”也不失为教育的一种好方法。教育没有一剂解百病的良药,百病有百药,对症最关键,药到病除柳暗花明的境界经常会给你带来成功的惊喜,这点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儿子八、九岁的时候,不经大人许可拿家里的钱买一些包装花哨质量不卫生的小食品,尽管是为数不多的一、两元钱,但这毕竟是恶习,我就给他讲道理,什么“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啦,什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呀,等等,尽管孩子经常是一脸愧悔两眼含泪三番保证,但仍旧经不住诱惑,仍旧是一、两元,三、五元地私拿家里零钱去花。在我的“大道理”教育出现了贫血般苍白的时候,我愚蠢地采取了无知的做法——武力解决。每次动武的结果都是惊人的一致,经历皮肉之苦的孩子可怜兮兮,大打出手的我身心俱损。过不了多久,故剧依旧重演。一次在偶然中发现我的日记本里面放着的几十元的一元、两元面值的新纸币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怎么办?强悍的武力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已经尊严扫地。一个不很自信的办法在脑中闪现,抓住它,管它是不是稻草,于是,在一方白纸上我写了这样的文字:

孩子:
    这种行为文明吗?让爸爸妈妈防贼一样地防儿子,你愿意吗?战胜自己才是强者,朋友式的母子关系,你不喜欢吗?

        我把字条和剩下的几张纸币一起夹在了日记本原来的位置,重新放好了。几天后,我再次翻开日记本的时候,钱没少,字条也在,不同的是字条背面多了孩子那幼稚的但很认真的几行字:

妈妈:
    我知道错了。我一定不再干这个不道德的事了。请您原谅我这回。请您把这事只保留咱们俩之间好吗?

        从那以后,孩子再没有私自动过一分钱,当然,我也是直到现在还信守着这个约定的(因为写此文的需要,我征得了儿子的同意才公开了它。)。

         对于我的做法,我也讲不出什么支撑的理论,但是,我想说“条条大路未必都能通罗马”,想“通罗马”择路很重要。

      “疏导与截流”相结合也不失为教育的上策。教育讲究一个“导”,但是适当配合以“截”会加快“导”的进程,提高“导”的效益。如,面对厌学不写作业的孩子,你是不是只在老师找到你以后你才着手管理,而且仅仅是严厉地“管理”这一次呢?随后,你是不是又依然故我地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及时去沟通老师,不认真去发现甚至漠视孩子的变化呢?而你的“不检查、不沟通、不发现”就是没有创设一个截住孩子厌学思想发展的环境。你发现你的孩子有迷恋网吧的迹象了,你是不是一阵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甚至声泪俱下之后就感觉尽到了家长的责任了呢?随后,你家又小钱不管理,大钱随处放,心血来潮还赏赐孩子几吊去零花呢?而你的看似大方的持家,貌似爱心的赏钱,就是没有截住孩子去网吧念头,说你在纵容也似不为过。孩子,毕竟是孩子,正面引导固然重要,消极防范也不可或缺,我们没有必要用“常在井边行,就是不湿鞋”的古训去砥砺孩子的意志,至少孩子的现在不需要。

        家长身教的示范性与恒久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的概念当就家长品行人格而言的,良好的身教是一场持久的春雨,永远滋润孩子健康成长,其效力的持久会超过我们的生命期限。希望孩子文明的,家长就要说话不挂脏字;希望孩子自律的,家长就要克己;希望孩子善良的,家长就要屏弃邪恶;希望孩子孝心的,家长首先要敬老;希望孩子勤俭的,家长就不要铺张;希望孩子潇洒的,家长就不要委琐;希望孩子高尚的,家长就不要卑劣……作为家长我们留在身后的脚印,就是孩子前行的路。

        教育呼唤艺术,教育的艺术在哪里?教育的“艺术家”在哪里?教育的艺术就在家长的爱心中,就在家长的智慧中,教育的“艺术家”就在我们中间。
                                     2005年10月5日


 家庭教育需要艺术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