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城观影 | 假期必看的十部女性电影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8-10-06

Le Mal De Vivre 来自半城会 04:44





奥斯卡十大经典女性电影

半城编辑部

女性主义影评人安妮特·库恩:“女性角色通常被架构成男性主导世界的‘他者’或‘局外人’,女性无法得到讲述她自己故事的机会,因为电影故事均围绕男性为中心,影像也以男性为主体。女性仅是男性的性爱对象——依她们的外貌及性感程度来评价。女性在银幕出现的主要目的是去支持男性,很少能为自己活出充实的人生,婚姻和家庭才是她们的奋斗目标,而非显赫的工作表现。”


大多数电影中,女性角色大多被边缘化,几乎不是事件的中心,她们的功能是在一旁欢呼,等待男主角来领取他们的奖赏,所有男性的特质——聪明、野心、自信、专业、主动,都很少出现在女性身上。有些电影,会突出女明星,集中表现她们“典型”的女性特质,如伺候丈夫、教育小孩、平衡工作与家庭的矛盾等等。当面临婚姻或事业抉择时,通常电影中的女性都被安排“选择婚姻才是明智的抉择”。如果女性选择了工作,她通常就会受到生活的折磨。



奥斯卡电影从来不曾忽略对女性的关注,因此,女性题材的影片层出不穷,佳作纷呈。我们试图精选出十大经典女性电影,以展示女性成长的历史变化,使女人在影像的世界里看到女性鲜活的美丽人生。



01. 纯真公主的美丽爱情

❁《罗马假日》

第二十六届(1953年)最佳女主角


这是沾沾自喜的美国人在那个时代的一部理想化的电影。片中奥黛丽·赫本扮演的纯真公主,成就了好几代人对完美女人的幻想。


年轻的公主不堪压力偷偷出走,遇上了英俊幽默的记者,跟他一起感受了几天平民的快乐。当然最后公主优雅地回归了王室,留下记者无限追忆,暗自神伤。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都满足了观众的善良愿望,这也是所有女人的浪漫梦想。







02. 两个女人对男人的复仇

❁《末路狂花》

第六十三届(1991年)最佳原创剧本奖


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反男人”的女权主义电影,当年被男人们视为洪水猛兽,也被独立的新女性引为经典。它的编剧是女性,导演是男性,这一点非常有趣。


片中一个家庭主妇,一个餐厅侍应,两个人厌倦了平凡的生活,决定一起上路旅行。在路上因为反抗一个男人的强暴,她们开枪杀了人,从此开始逃亡。警察的追捕,男人的欺骗,让这两个女人对男权社会彻底绝望,继而开始了报复。于是,她们变成了强悍的男人杀手……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这部片子里可谓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它也由此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奖。







03. 苏醒的爱情

❁《钢琴课》

第六十六届(1994年)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这部由法国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影片《钢琴课》,是奥斯卡史上女性题材影片的经典之作。


一个视钢琴和音乐为生命的哑少妇,嫁给了一个无法理解她的男人。她内心对爱的渴求,只能在弹奏几下被丈夫避弃的钢琴时得到缓解。这时,另外一个听懂她音乐中的骚动的男人,唤起了她的激情。钢琴点燃了两人的情欲之火……本来沉默恭顺的女人,忽然迸发出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激情去享受爱情。音乐促成了一个女人的自我觉醒,看起来惊心动魄,就像蝴蝶破茧而出一样美丽,这也正是片子的感人之处吧。







04. 传奇女人的一生

❁《贝隆夫人》

奖项:第六十九届(1997年)最佳歌曲奖


这部片子当年因为麦当娜出演阿根廷的国母艾薇塔,在阿根廷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艾薇塔是个传奇般的女人,一生大起大落,当过妓女,做过娱乐明星。遇到贝隆上校以后,她找到了真爱,也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贝隆当上了阿根廷总统,艾薇塔就成了国母。人们对她褒贬不一,有人叫她“穷人的旗手”,富人们则称她为“不择手段的女人”。33岁的艾薇塔去世时,整个阿根廷都为她而哭泣。


这个女人的一生,选择了权力,又坚信自己的爱情。她是贝隆夫人,但更多时候还是艾薇塔。她的勇气,在当时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但是她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当她成为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女神时,她的心灵深处一定在暗自流泪。







05. 她不想做女人

❁《男孩别哭》

第七十二届(2000年)最佳女主角奖


《男孩别哭》讲的是,21岁的问题女孩来到小城法奥斯,决心像个男人那样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当女儿身不慎暴露以后,她被昔日的哥们儿强暴并杀害。


她一心想做个男孩,但保守而又骄傲自大的男性社会,决不会接纳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人。这部片子更多的是,给人带来对现代都市女性命运的思考。







06. 东方的女权主义

❁《卧虎藏龙》

第七十三届(2001年)最佳摄影


这是华人导演首次在奥斯卡获奖,到现在还余温不散。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部飞来飞去的武侠电影,其实武侠故事只是李安进行深刻人文探讨的外壳。


李慕白想爱不敢爱、重义轻情的传统操守,代表了东方男权社会的伦理。而反叛的玉娇龙性格里面却包含了浓重的女权主义色彩,对父权的反叛、对爱的自由追求。她个性解放,全然不把所谓“道义”放在眼里。这无一不是在展示女人的自我觉醒以及对男权社会伦理的反抗。







07. 三个孤独无助的女人

❁《时时刻刻》

第七十五届(2003年)最佳女主角


这部根据伍尔芙小说改编的片子很女性化地揭示了女人的脆弱和无助,讲的是三个处于不同时空的感情不稳定并且生活在孤独、抑郁中的女人的故事。她们被戴罗薇夫人这个名字交织在一起,一个近乎疯狂的天才女作家,一个想要自杀的怀孕的家庭主妇,一个爱上了因艾滋病而濒死的诗人的女人。


她们在片中的一天,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女性寻找自我、体认自身力量的过程。三个女人同时被闹钟叫醒,梳妆,开始崭新的一天。这天在三人看来都是“阳光灿烂的一天”,而阳光下三个人都有各自的压抑和绝望。这是一部对女人充满怜悯和无奈的片子,艺术气息很浓。







08. 土著少女酋长的成长

❁《鲸骑士》

第七十六届(2004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这是部讲述纽西兰土著第一位女酋长成长的故事。纽西兰海岸责任酋长唯一的孙女,梦想自己有一天能接过祖父的担子,但祖父坚持要挑选男性为自己的接班人。小女孩只能利用各种机会,向祖父和族人证明自己不比男人差,能胜任酋长的位置。最后她靠智慧和勇气骑上鲸背,像当年祖先一样驰骋在海上,她也因此成为了下一位酋长……


这部片子票房相当不错,小女孩的倔强要强和惊人勇气,打动了无数人。相比于太多暴力血腥的反抗,这部女性题材的电影让我们看着舒服多了。







09. 绝望的同志之爱

❁《女魔头》

第七十六届(2004年)最佳女主角


奥斯卡又一部女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如果《男孩别哭》是进入男性社会的渴望,《女魔头》就是女人寻找最后的爱和希望的旅程。这也是改编自真实故事的一部影片。沃诺斯从小家庭不幸,流落街头以卖淫为生。主流社会从来都不接纳她,没有男人真正爱过她,她也没有爱过任何男人。同性恋希尔比的出现,让她意识到同性之爱或许是人间最后的温暖和希望。于是为了爱人,沃诺斯开始疯狂地杀人。最后却是希尔比在警方的劝说下出庭作证,将沃诺斯送上了绞架,也彻底摧毁了沃诺斯的精神世界。


这部片子没把沃诺斯描绘成一个女魔头,而是力图在病态和情感之间寻找平衡,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片子。在残暴的背后,女魔头仍然是一个纯洁的、善良的、爱憎分明的女子。








10. 表演爱情的女人

❁《成为朱丽娅》

第七十七届(2005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一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强权女人朱丽娅,伦敦歌剧院的当家女主唱,因为意识到年轻情人联合自己的竞争对手来欺骗自己,开始了维护自己地位的斗争和对背叛的报复。她凭着多年的表演实力在对手和情人间周旋,最后无情地毁了对手的前途,把自己的事业推上了新的高峰。


这样的女性角色在奥斯卡影片里面不是很常见,朱丽娅不容许任何人取代她,她就是财富和名望。所以,这个在男权社会中得到财富和名望的女人,最大的法宝还是要成为自己。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Simone de Beauvoi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