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有八个层次,你站在哪一层看世界?

 黄昌易 2018-10-07

长安夜书房

有时候,阅读的美妙,在于作品的深度,在于读者的沉醉。好的文字,能够在平凡中领略真意,激赏间感悟收获。深度的开掘、情思的摇曳、趣味的高妙,都在一卷文字中。即便是一本翻旧的书,因为能令人不断叩问心灵之门,也是弥足珍贵的。


写书人的乐趣,在于造迷宫;读书人的乐趣,在于走迷宫。这一造一走,类似于“含着笑意地给出谜语”与“心领神会地解开谜底”。今晚的《长安夜书房》让我们在阅读中体验思维的跃动,这如同一种心灵的探险。如果说思维有八个层次,你愿意站在哪一层看世界?

夜书房私享音乐

-《灵魂》-

0 1

展开剩余96%

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处于艰难的思考模式的时候,通常都有一种无力感,好像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时许多人会得出结论——我不善思考!其实,并不是思考本身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是我们的思考模式不对,这些错误的思考模式就是思维谬误。一旦它们植入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就会自动强化它,弱化与它们相悖的事项,从而觉得这世上所有的海都会让人下沉、所有的海水都是蓝色的这一类的思维谬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思维方式首先要正确,要不然再忙也有可能在瞎忙中与愿望背道而驰。我们来记几个例子说明这一点。

举例一:在一个夜市上,有两个米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房。为什么呢?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米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才能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米线在冷水里过30秒再端给顾客,吃的时候温度刚好,顾客很快吃完腾出座位可以接待下一位顾客。我们从这个小生意的经营思维中可以得到启发:为顾客节省时间等到更好的服务体验,顾客才会源源不断主动向你靠近。

举例二: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举例三:在一个小镇上,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进出小镇路过的司机都愿意来加油。第二个商人来了,开了一个快餐厅,加油等候的司机们常常顺便买一份快餐带走。第三个商人来了之后开了一个超市,很快这片就繁华了。在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来了之后都是开加油站。为了抢生意几家都陷入了恶性竞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到的启发:一味地复制,重复走别人的路,也可能就堵死了自己的路。

举例四:一个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如果这个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左右;如果坐高铁,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左右;如果换乘飞机,不耽误吃饭喝水1小时能跑1000公里左右。我们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到的启发:人还是那个人,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平台和载体,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归根结底,人和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个人的思维格局有多大,你的人生就能走多远。一个人所站的思维层次高低,决定了你怎样看待世界和自己。

0 2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还有一句话:“格局决定结局。”可见,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层次有多重要,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思维格局。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一段周莹选子的故事。周莹要从二叔和四叔家的五个孙辈孩子里,选一个继子,为公平起见,举行了一场“选子比赛”,比赛共分三场,第三场比试,最有意思,比花钱。给每个孩子二十两银子,要求很简单:限一个时辰之内花完,并且花得其所。

花钱容易,可“花得其所”真没什么衡量标准,孩子们对“花得其所”的感觉是让婶婶周莹满意,可怎么让婶婶满意呢?一个孩子说,买婶婶满意的东西。玉林买了打折的玉镯,转手可以赚两倍,而且玉镯越放越值钱,两年后能值两百两银子,能想到两年以后,的确有眼光,也有眼力。玉进买了人参和当归,虽然现在人参和当归在高点,他不为赢得比赛,只想让婶婶好好补补身子。玉同买的是吃的和玩的,花钱花得开心,当然就是花得其所了,玉胜买的是几车草料,拉到兴平,至少能赚三两银子。而玉成呢,因为他压根不想给周莹当儿子,所以他直接把二十两银子送给了四位哥哥,然后自己开心地玩去了。当问起玉成时,他振振有词:“哥哥们都花完了吗?他们花完了就相当于我花完了。我把银子花在哥哥们身上,只要他们花得其所,我也就花得其所。”

挣钱靠本事,而一个人花钱的方式,能看出他的思维模式和层次。周莹评价:玉林眼光长远,玉胜精于盘算,将来都是做生意的好手。玉同不把银子当回事,玉进善良细心,将来也一定能张扬吴家的招牌。但是他们都把钱花在了东西上,而玉成却把钱花在了人身上。这小小年纪就知道用人,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周莹透过现象看本质,已经点出了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和人生的高度,果然,电视剧的大结局定格在周莹送别上船的玉成。后来改名为怀先的玉成从泾阳出发,飞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是思维层次的不同。你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可能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是什么样。

赵强大学毕业,按照父母的期望回到家乡,进了一家大型央企公司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在没动过窝,迄今为止只跳槽过一次,但还是在这家央企内。初入职场那几年,赵强很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步非常快。可过了几年,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人就有了惰性和倦怠感,开始享受安逸、不求上进,对人生失去斗志。赵强的30岁就像在玩“找凳子”游戏。每个人都绕着凳子跑,但是快30岁的时候音乐突然停止,所有人开始坐下。

赵强也不想成为那个唯一站着的人,只好将就着,找个离自己最近的凳子坐下,可赵强的弟弟赵亮正相反。赵亮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毕业后,他也按照爸妈的要求回到家乡,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这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向往渴望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想过温水煮青蛙的生活。赵亮喜欢钻研电脑,早就做好打算,自己的未来在北上广的IT领域。为了这个目标,他早早布局,做好了职业规划。现在的稳定,只不过是在为他的未来积蓄力量。

趁着这段稳定期,赵亮如饥似渴地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还报班学习一些计算机课程。多少个深夜醒来,哥哥赵强看到弟弟赵亮屋内的灯光还亮着,他要么还在看书,要么在电脑边。后来时机成熟,赵亮悄悄辞职去北漂。母亲知道后几夜都没睡好觉,苦口婆心劝赵亮:外面的世界很险恶,工作不易,生活艰难,还是留在家乡不要出去。可老妈的眼泪最终也没能挡住赵亮的脚步,他义无反顾地走了。弟弟赵亮的30岁,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家有爱,还有一份他喜欢的工作,赵强和弟弟赵亮出自同一个家庭,他们俩专业相近,学历相同,可是他俩的30岁,大相径庭。不得不承认,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是思维模式和层次的不同。

徐芳曾经喜欢逛淘宝买便宜货、打折品和送的赠品。后来才发现,便宜的衣服,穿不到两年,送的赠品要么质量差,要么真没什么用处。果真便宜没好货,卖家永远比买家精。况且在淘宝上花几小时浏览挑选买到的东西常不合适,还不如直接到商场当场买下。贵也贵不了多少,关键是省了时间和精力。有这时间还不如浪费在一些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读书、陪伴家人或者陪伴自己,徐芳不断反省自己,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现在的徐芳思考问题和以前大不相同。剩饭剩菜该倒掉就倒掉,硬撑有害健康;衣服就是用来穿的,餐具就是拿来用的,买了不就是为了用吗?压箱底难道是自己不配用这些高档的物品吗?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用钱解决,因为时间比金钱更宝贵。钱是有灵性的,如果你善于用它,它就会越花越多;如果不善于用它,老是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或喜欢贪图小便宜,怎么会有大格局?徐芳把钱用在买书、买课程上,不断投资自己,最后自己能力和职位都得到了提升。

虽说每个人的思维格局都有局限,很难改变,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跳出原有的思维格局,不断修炼,你也能突破局限。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决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是思维层次的不同。

共读经典

《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这篇文章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先生在1928年的一段经典演讲,先生的讲演系统阐述了他在思考、思维与思想方面的看法,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哲学不是人人所能够学得的。没有哲学天才的人,便不配学哲学;如果他要勉强去学,就学一辈子,也得不到一点结果。与科学不同,学哲学不仅要有天才,并且还要下功夫,才有成功的希望。哲学所研究的问题,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寻常随处遇到,深远难知究竟。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眼前有了两个道理或更多的道理,心中便没了道理,很是不安,却又丢不开,如是就占住了脑海。或许学问大都以这种感觉为起点吧。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就是偏见!有所见便将之视为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见亦可,斥之曰偏见亦可。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学问!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之多少。

大家不要被以往的哲学家吓住。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但浅薄亦好,要知虽浅薄也还是我的。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真是不错。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问你,柏拉图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阳明也懂;康德、罗素、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一种常见的毛病是:自己头脑简单,却说人家头脑简单;自己粗浅,却看人家粗浅。想当然地对别人批评攻击。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栽赃。与此类人相反,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对方比我高明,疑心对方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两句话希望大家常常存记在心:第一,“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第二,“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我二十岁的时候,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才去留意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才去努力了解其他的道理。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 —— 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有无学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发现一套武艺都白学了。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讲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

上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 —— 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所在。末了,我要向诸位郑重声明的: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思维逻辑层次是目前广为熟知的整理思维最强的方式,当我们被某个问题陷入困境百思不得其解时,需要用逻辑层次来进行思维上的分层整理。希望通过今晚的分享让我们能够帮助自己建立一个内在地图,使我们更加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和突破点。

夜书房主题歌单

-《那些你很冒险的梦》-

-胡夏《改变》-

-郁可唯《时光正好》-

-李健《深海之寻》-

长安夜书房编后语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你唯一的工具就是把榔头,那么你会把所有问题都看成钉子。”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思维局限的可怕性。一旦人们形成思维定势,只要遇到问题,就会自然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人的“自我”是很复杂的系统,内在会同时存在着各种声音、看法、立场……它们经常存在很多冲突。有时我们决心朝某个方向走,但是不久之后,由于内在和外在种种因素的影响,另外又有其他想法抵消原来的动力,因而造成我们放弃之前的想法,导致我们的“认同”发生改变,于是那件事情便不了了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的整合“内在”, 就会经常陷入思维瓶颈,变得困惑、纠结和迷惘,不知道自己目前的状态是好是坏,不知道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分不清哪些事情是短暂微不足道的,哪些事情是对人生有深远影响的。

有人说,冬天的面孔是冷峻的,沉淀了季节无尽的甘苦。其实冬天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季节,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用心去感受此刻寒冷里的意境,也许会摄取到一种力量。“理想仅仅是征途上的路标,而不是征途的终点。”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理想也是在“升级的”。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寻找如何“提升”的方法。“思维是行为之子”,人生最需要升级的正是自己的思维层次,也就是一个人看世界的方式,以及对于各种事件反应的模式。思维有八个层次,你愿意站在哪一层去看世界和自己?人生的一切至关重要的事情首先都受限于思维层次,努力去提高思维层次,能牵一动而发全身,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多具体的改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