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顺的忽兴忽灭: 李自成接不下崇祯的烂摊子

 骄阳飞雪 2018-10-07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是个多事之秋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出了五个皇帝,有四个年号: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大顺元年,南京的那位暂时还沿用崇祯的年号,一年后,只剩下了一个皇帝,再过一年,在北京当囚徒的宏光帝也被砍了脑袋,于是大清的年号一直沿用到1911年。

元旦刚过,在西安称帝的李自成就迫不及待的率领号称五十万、实则只有七八万的大顺军渡河进攻山西了,因为西安已经养不起他那拖家带口的几十万男女老幼的追随者了。他本来只是打算过河打一下“草谷”,并没有什么一统山河的雄心壮志,但没想到的是,明朝那边比他更不堪,已经拖欠了数年之久军饷的山西明军,一窝蜂似的投奔了过来,而为了安抚这些新附军,老李刚到手的钱粮还没捂热又如流水般花了出去。这还不说,后面从山西到北京,这一路上的明朝官员和军队都依此将降表递了过来。新出炉的大顺皇帝总不能说我没带够钱粮、不接纳你们啊,那他和崇祯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就只能继续充大、一路走下去。同时,因为标榜“迎闯王、不纳粮”,不能建立税收来源,于是从山西就开始向宗室和在野的士绅行“追赃”之举,勉强维持住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的军队。

当他走到北京时,他名下已经有了四十万军队,但除了他从西安带出来的七八万人外,其余的那些降军到底有多少人,他也不知道,只能认下那些明军降将们的报数,而且还得按此数给他们发钱粮,更要命的是那些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根本就不靠谱。没有多少消化能力的大顺朝,已经被数量庞大的投降的明军和明朝官僚们撑爆了肚皮,李自成充分体会到了崇祯皇帝的当家之难,于是他主动向崇祯皇帝发出了和谈的意向,但死到临头的大明朝的君臣们,继续发挥相互推逶和扯皮的功夫,将最后的生机彻底断送。于是,李自成只得进北京。

进了北京城的李自成才发现崇祯早就是穷光蛋一个,整个大明朝几乎一贫如洗。崇祯为调吴三桂入京时,对吴襄说“内库只存银七万两,搜集一切金银杂物补凑,也不过二三十万两”,而实际上当时内帑仅剩万余两白银,连当时宫中的嫔妃宫女和太监都被崇祯搜刮了好几遍以筹措军饷。李自成进城后在宫中刮地三尺,结果却是“余宫中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钿丝装嵌,剔剥殆遍,不及十万”。至于国库,则更惨,“甲申三月十五日,库中止银二千三百余两,又钱作八百,国家之贫至此,可发一笑”。

李自成觉得自己进了一个超级大坑,崇祯自个跑煤山上去找歪脖子树去了,扔下个巨大的烂摊子给他,怎么办?新生的大顺王朝百废待新,到处需要用钱。跟他打天下的老兄弟和他们的家眷得拿钱粮养着,还有几十万降军需要钱粮安抚,各地的官僚衙门也需要维持,更有数量庞大的老百姓需要救济,另外山海关的关宁军也需要钱来搞定,而且关外还有帮通古斯来的野人的后代还在虎视眈眈,更不用说南方还有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

钱从哪里来?这时的李自成肯定非常恼怒那个“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了,不收税不纳粮,他凭空能变出那些天文数字般的金银钱粮吗,这真是作茧自缚啊。但他还不能出尔反尔,否则新王朝的威信何在,他这个大顺皇朝开国皇帝的脸面何在,而即使现在马上着手建立税收体制,也是远水难解近渴。于是,他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在北京搞“追赃”。

国家的财富在哪里,所有人都知道,连死了的崇祯也知道,但怯懦的他,生前只能低下皇帝那高傲的头向那些人乞讨,死后也只能在遗书中哀叹“文臣皆可杀”。但造反起家的李自成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甚至不怕就此毁掉自己的王朝。于是那些打开城门迎闯王的达官显贵们,不仅没有当成“从龙之臣”,反而成了案板上的肉。

于是,顺军“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余宫中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钿丝装嵌,剔剥殆遍,不及十万。贼声言得自内帑,恶拷索名也。”

李自成的酷烈的追赃,不仅灭掉了无数的勋戚、官僚、宦官和富商,也灭掉了自己在北京城的统治,乃至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他将掌握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命脉的官僚士绅阶层,整体推向了自己的敌对面,但自己却又没有足够的官员和官僚机构,去代替他们统治这个国家。 这完全是饮鸩止渴,但当时的李自成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了,他已经做好了退回西安的准备了,那些“追赃”得来的金银早已被安排运回西安。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七千万两的金银并不能支撑他的大顺王朝,对他恨之入骨的北方官僚士绅地主,立即投向满清,让满清得以集结起中国北方的巨大力量,迅速碾压了他。于是短命的大顺王朝,仅仅生存了一年多就和他的开国皇帝一起烟消云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