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同一块翡翠原石,有的人要用两种灯光来看?

 嘉怡翡翠原石 2018-10-07

赌石有四法,一看场口,二观皮壳,三掂手感,四看打灯,这四个步骤是咱们经常用到的方法,而白光看种,黄光看色的说法也常被拿来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谈一谈赌石的打灯玄机。



行内如果去市场看货淘货大部分都是黄灯,因为黄灯是最接近自然色的,翡翠内部的瑕疵用黄灯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来。


一个油青石头的白光图        

                    


黄光,色调变化很大

                                  


大马砍黄雾的东西,双重黄色,所以越来越黄



白光



不同的种水不同的灯的问题。灯光问题包罗万象,自我认为这个东西是赌石中最难学的一步了,这一点大家慢慢的理会就是。灯者,光之华也。我们所看石头,无论是明货还是赌货,光所反射出来的细腻程度,光滑程度,还有荧光程度,都直接的体现了玉石肉质的好坏。


细糯以下的东西,就不说了,毕竟细糯以下的东西,做挂件一类,除非很有特色,比如有色或者工咋滴,不然一般情况下属于料不抵工的情况,就不多做解说了,今天所说的东西,都属于没色的情况,现实中石头变化多端,还是需要差别对待。


这个就是赌料细糯的灯光图,具体大家还是要多接触,才能分辨!

细糯的光是很绵很柔的,打灯所反射出来的光已经很细腻,让人感觉很舒服。细腻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经常吃面食,知道面团,就是那种细腻程度。一般来说到了此类的皮壳表现,已经和其他的石头不同,属于一眼就能识别的对象,具体的表现要视场口而定。


而到了糯化,底子进一步升级,棉和晶体逐步分离,这一点要特别说一下,糯化的意思,我自己认为不是棉完全的化开,玻璃种都还有棉呢,更加何况是糯化。当然赌石万家之言,都没有哪家说的是一定正确的,这一点希望大家理解。我自己所理解,糯化的意思,个人认为是棉和晶体分离,已经开始有亮化感,肉质逐步的清晰,开始出现朦胧的状态,底子已经有浑浊逐步像清晰靠拢!


所以大家平时对于糯化以下的东西,没有必要多关注什么棉,当然了也有少数情况,这里说的是大众情况。



到了糯冰,底子进一步升级,底子朦胧感基本消失,肉质亮化感已经很强,打灯荧光反射很明显,到了此类肉质者,打灯所反射出来的肉质清澈度已经很舒服,到了此类种水,皮壳表现已经不是一般的皮壳表现了,通常伴随着脱沙,种水莽一系列现象,东西到了此类种水,已经属于不错的料子了,已经跨入中上阶段。

                                                


灯光应该是很容易区分的至于冰种,就是到了另外一个级别,石头一旦到了冰种,就和一般的石头完全的划分界限了,无论质还是量都有一个全面的升级。东西到了这一步,啥荧光折光等就不用说了,肯定是爽歪歪的很舒服,料子所具有的吸光现象已经非常的明显,石头脱沙一类表现也很明显,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冰种的划分要求,对于水的要求不是很明显,所谓色浓水短,好多种类的翡翠水短,不过不代表就不属于冰种,这一点要和种嫩水长划分,冰种的要求主要是种和底。


自我认为,冰种的要求


第一就是一定要起荧光,荧光直接代表了石头的通透程度还是有纯净程度

第二就是肉眼要完全的看不到晶体结构,这一点和肉质的细腻程度有关,和底子有关系。就这两点,其他的自我认为没有多少要求。

                                     

至于高冰,东西一旦到了高冰,钢性就开始显示出来,何谓钢性,就是强烈的荧光,这一类就不多余的解释了,看到这一类东西,大家都能理解,至于玻璃,那就不再做讨论了,这一类东西不是一般人所能接触,就不再讨论范畴了。

                                      


玩石头的都应该深有体会,经常有朋友说的“色浓光浅”,说的就是浓色调的东西的光问题。深浅问题,也就是光线的深度问题,好多朋友刚刚玩的时候,都会纠结于石头的水问题,根据水来划分种,这个东西特别新手容易上当。



一分水二分水到底是三毫米还是一厘米?水和种有什么关系?无色玻璃种几十分水,而墨翠冰种打灯水却很短,到底是为什么?其实石头的种水问题,好多前辈都研究过多少年,这其中好多东西都是人规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大家不用钻牛角尖。一位大家所熟悉的“大家”,就把石头系统的划分为老坑种,新坑种,还有油青种。



我自己认为不同的东西还是应该不同的划分,不是说要和前辈高人抵抗,只是说为了更好的理解罢了,方便选择石头。这些东西自认为不能混为一谈,无色的东西,蓝水墨翠,绿色调的东西,还有什么乌鸡等,应该划分开来,具体的划分俺以后会陆续提到,因为就算是冰种的满色,里面的变化还是非常的多的,或者就说一个最简单细糯的货色,里面的变化也十分的多,都分三六九等,只能就货论货。

                                     


好多朋友就此搞不清楚了,其实研究这个东西没有多余的必要,好多货,打灯水很长很长,可是种却嫩的一塌糊涂。种嫩水长的东西所占石头的比例可不小,而浓色调的东西,比如墨翠,蓝水,老蓝水等,还有一部分满色,都属于短光线的东西,而种却很老。


这里也只是稍微做提一下,这里面,石头的纯净度,场口,还有晶体的细腻程度等等,都有决定要素,具体的大家可以找度娘,就不多说了,不然估计的出一本书。石头光线深浅问题,因为这个东西很好理解,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就不多做解释了。


翡翠小知识,什么是B货翡翠:?


“B货翡翠”(其名来自于英文BLEACH,漂洗之意)。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的都是经过人工处理,以提高其品质的翡翠。它经过强酸浸泡漂洗,然后又经人工物质充填处理的翡翠。强酸浸泡漂洗的目的是去除翡翠中的铁质和有机质污染物,可借此提高翡翠的透明度,并使翡翠的绿色因没有这些脏色的干扰而显得更艳丽一些。但酸洗的结果,使翡翠中的有些物质溶解在酸中,致使其内部结构变得紧密,因此需要使用环氧树脂等有机物质进行充填,使酸洗的翡翠得到加固。(本文所有翡翠均是B货)



注胶翡翠主要看颜色。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扩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表面特征。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


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荧光性。无或弱至强的紫外荧光,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


早期“B货”翡翠绝大多数有荧光。短波:弱,黄绿或蓝绿(蓝白);长波:中至强,黄绿或蓝白色。但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通常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色泽。真品翠色浓艳纯正。



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结构。



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


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光泽。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不要忘记转发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