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2018年榜单出炉,国家电网蝉联第二,这是它继2016年一举打败埃克森美孚、BP、壳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石油巨头后第三次登上榜眼位置。
![]()
世界能源公司老大的位置由石油行业拱手让给电力行业,可以说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最好的注脚。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电力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回顾历史,石油工业因汽车而兴。今后电动汽车如果大规模推广,可能会直接影响汽车的燃油消费,进而影响石油开采、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石油工业是否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
从上游看,电动汽车会影响石油供需平衡和油价。以2014年油价下跌为例,当时全球原油供大于求维持在略低于200万桶/天的水平,即2%左右。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球汽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量1/4左右,电动汽车如果替代10%的汽油车,就会引起石油消费需求减少2.5%以上。IMF在2017年5月发布的《Rid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中预测,到2040年,全球93%的燃油车将被替代,届时油价会降到15美元/桶。
![]()
![]()
❶ 影响总量 交通运输燃料是炼厂的主要产品。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替代,可能会引起成品油消费总量萎缩。我国目前炼油产能过剩。随着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放开,地方炼厂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今后电动汽车发展引起消费总量萎缩,炼油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❷ 影响结构 电动汽车主要替代汽油。目前国内柴油消费低迷、汽油消费相对旺盛,今后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会加速汽油消费峰值的来临。 ❸ 影响布局 电动汽车发展较快的一类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也正是炼油和成品油消费的核心区(一类区域炼油占全国70%,汽柴油消费占全国50%),电动汽车的推广会逐步影响炼油、成品油销售的布局,及油品物流走向。
![]()
从下游看,电动汽车今后更倾向于在家庭车库或公共停车场充电。即使在加油站建设充(换)电设施,大部分车也不会到加油站充电。 ![]() ❶ 经济性 以北京市为例,自备充电电价为居民生活电价0.46元/kWh,无需服务费;而商业充电电价为大工业电价,平段为0.87元/kWh,再加上0.8元/kWh的服务费,总体上比自备充电贵1.2元/kwh左右。 ❷ 便捷性 电力供应系统非常成熟,电动汽车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居住地、单位、商场等地方的停车位随时进行充电,除了应急和远途续航需求(如高速路等)外。
![]()
国外,日产、奥迪等车企提出了整合家庭储能(可采用梯级利用的动力电池)、太阳能发电以及电动汽车充电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降低对传统电网依赖,目前已经在试点。
![]() 除电动汽车外,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另一种电气化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通过电机驱动汽车行驶。与纯电动汽车类似,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属于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汽车,终端无污染,行驶安静,能量转化效率较高。
![]()
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各自优势不同,适合发展的领域也不同,今后将差异化发展: ● 电动汽车主要在乘用车领域,替代汽油车。 ● 氢燃料电池主要在城际大巴车、中型物流车等领域,替代柴油车;适用于房车等长途出行,且有用电需求的特种车型领域。 从长远看,交通电气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储氢等技术还存在瓶颈问题,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预计2050年前,石油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
![]()
我们应该看到,“电动革命”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减少碳减排的能源革命。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电动革命”的趋势不可阻挡。与其保守地估计、乐观地预测,不如提前布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实现动力转换。”在2018年中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指出,“能源化工”的内涵是“传统能源化工 新能源新材料”,要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潮流和产业发展大势,不断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中国石化应该充分研判行业趋势,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制定应对“电动革命”专项规划,掌握未来产业竞争的主动权。 毕竟,真正能击败一个传统能源公司的不是“电动革命”,而是在不断创新道路上停滞的脚步。 (更多电动革命相关内容请参见第8 期《中国石化》杂志) 来源 《中国石化》杂志 编辑 许帆婷 雷蕾 魏佳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