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互动”中父亲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木香草堂 2018-10-07

“亲子互动”中父亲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作者:徐志刚    来源:本站原创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他人”。父母与子女直接自然的亲密、频繁交往,便构成了亲子互动。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亲子互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社会适应性、性别角色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亲子互动的研究,是近几年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热门课题。但是对亲子互动的研究,尤其是各种亲子互动活动的参与,母亲总是明显多于父亲的。人们常认为育儿更多的是母亲的责任,父亲的育儿功能常发挥得不足。 
   的确,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比其他家庭成员更贴近孩子的精神世界。婴儿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连体的,因此存在着一个宫外孕期,即蒙台梭利说的“心理胚胎期”。他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生理的,在出生前,一个是心理的,在出生后。“心理胚胎”的发展必须依靠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营养,正如生理的胚胎需要在母亲的子宫内才能成长一样,他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而不受伤害。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不仅是提供营养的供给,更是在于这种精神交流的肌肤传爱。同父亲及其他家庭成员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势。但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父亲的育儿功能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心理学家Heth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他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1] 
   父母应该共同承担抚养的责任,子女健康的成长应该是父母合力的结果。缺少父亲的亲子互动是不全面的。加强父子互动的研究,尤其是父亲在“亲子互动”中的功能研究,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父亲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促进功能 
   
   父亲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例子很多,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题为《黑莓冬季》的自传中,把自己的许多成功和价值观念归功于她的父亲:“他教我思考的重要性,他教我保持个人目标的重要性……对一个女人来说,既致力于母性又致力于认知,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一点上,正是我的父亲为我确定了在世界上的地位。”[2] 
   而父亲缺失对儿童认知发展产生有害的影响。(父亲缺失是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研究表明,5-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而缺失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 
   父亲离去时儿童的年龄,以及父亲是否经常在儿童身边,都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那些学业欠佳的儿童,大多来自父亲缺失家庭;那些学业优秀的儿童大多来自父亲经常在家,并且随时为儿童提供照料的家庭。其原因在于,与儿童经常呆在一起的父亲,能够成为坚毅、果断和成就的动力。父亲能为儿童提供家庭外成功操作的典范,以便儿童有机会观察和模仿父亲,而这些观察和模仿对于儿童发展应付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有利。父亲缺失固然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而虽然父亲经常在家,但父子互动较少,父子关系属于消极的性质,那么,即使儿童拥有一个颇具才能的父亲,也不一定有助于他们的认知发展。 
   在家庭中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儿童的成就、想法需要反馈时,父母应提供适时的注意、鼓励和刺激。对于孩子的鼓励,父母存在着差异。一般说来,父亲倾向于鼓励孩子冒险,父亲要比母亲更加鼓励孩子的独立探索能力,尤其是男孩子,更可能被父亲训练成具有独立性和探索性的个性。 
   
   二、儿童情感培育中的依托功能 
   
   情感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人的一生,社会、家庭和学校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与学校相比,家庭是“首属群体”,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强烈的情感连带,充溢着频繁而精致的亲情互动。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为复杂,教师有双重角色,教师教书更多的是“工具角色”,育人更多的是“情感角色”,教师时而是工具角色,时而是情感角色,教师形式上的工具角色带给学生的是冷淡、疏远的感受,这容易导致学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事实上学校带有情感抑制的作用,学校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浓厚的普遍主义、成就本位的情感抑制、专限性及集体取向。”[3]家庭的情感功能应该大于学校。情感教育为何难进行,就在于其真。情感过程的三个基本成分是:主观体验、生理反映和表情行为。这三者是相互渗透,不可拆分的。没有主体真实的情感体验,就不能有真实的情感产生,只有真情才能培育出真情。在家庭中父母的喜、怒、哀、惧这些情感有着更多的真实表现。父母情感的真实反映是儿童情感社会化的最好材料。儿童常常参与到家庭的情感波动、纠葛中,在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中,儿童的情感得到发展。但这种发展有正、负向之分。亲子之间欢快地共度美好时光,甚至会出现马斯洛所说的情感高峰体验,而父母之间的争吵则会给儿童心灵蒙上阴影,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倘若父母要争吵时也要注意配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在我国的家庭中,父亲往往在争吵中把胜利让给母亲,父亲更多地承受家庭的情感压力,这有助于家庭矛盾的解决,为儿童良好情感发展提供温馨的环境。 
   孩子的记忆中母亲的泪是常有的,父亲的则很少,这于儿童情感的社会化提供了不同的参照。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如果说家庭是个人情感寄托的最后一块阵地,父亲则是这块阵地上的最坚强的力量。父爱使儿童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护心理,这一点在动物界表现得相当明显,人类也并不例外。 
   
   三、父亲在儿童意志发展中的强化功能 
   
   莫雷利博士《心智哲学介绍》中说:“意志教育远比智力教育重要得多,因为它是形成每个人的命运的关键。”如果一个孩子要想在这个世界上与众不同,一定要靠意志的力量。成功的关键常常是在于有坚强的意志.荀况《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提出的也是意志的重要性。 
   “意志对行为执行着两种功能,即激励和抑制功能。前者在于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所必须的行动,后者在于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为。”[4]儿童在学习中、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需要父母不断激励,父亲在家庭外的成就往往大于母亲,对孩子的激励和抑制更有说服力。父母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让贪睡的孩子每天按时起床,让贪玩的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都是锻炼意志力的好时机。不能因为疼爱而舍不得这种锻炼,母亲往往心软,看不得孩子吃苦,在这方面父亲要多督促。父母自身的意志力如何对孩子有着榜样的作用。父亲一般都有吸烟、喝酒等嗜好,在孩子面前如能加以克服,对孩子是极好的意志教育。 
   “意志行为的特殊表现之一是所谓冒险行为。一个人为了理想或道义上的理由,是否敢于冒险,能承担多大的风险,从一个侧面鲜明地表现出他的意志力。”[5]人类的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曾经经历过种种冒险,冒险也是创造力的表现。在各种游戏活动中,父亲比母亲更多地鼓励儿童冒险,在家庭中父亲的冒险行为也明显多于母亲,适当培养儿童的冒险精神,对儿童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四、父亲在儿童社会适应性上的示范功能 
   
   心理学家Stanley等测查了25名父亲离开超过8个月的4-5岁儿童,测量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发现他们的得分明显低于父亲存在的家庭的儿童,表明父亲缺失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他们解释为父亲缺失的儿童较少男性的榜样示范作用。[6] 
  
   心理学家也曾经研究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父亲离家的儿童,发现儿童4岁前父亲不在家,会对儿童的同伴交往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直到8,他们的同伴关系仍较紧张。心理学家提出的假说是:在父亲经常不在家的情境里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机会习得必要的父亲——孩子文化,致使他们比较羞涩、胆怯,甚至不愿与同伴玩剧烈的游戏,而这些特征使得他们无法与同伴合群。经常不在家的父亲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儿童成年。研究发现,父亲在孩子5岁经常不在家,孩子成年后移情质量较差;童年时期经常得到父亲关怀的儿童,成年后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而且婚姻幸福,能够主动与朋友或同事一起从事文娱活动。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际交往。知识很多,不会交往,那么成功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从小抓起。在孩子,尤其是幼小孩子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很高大,而且无所不能,孩子通过对父亲的观察与模仿,逐渐明白在特定情境中,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或受鼓励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或受惩罚的,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正是这样一种对父亲的观察与模仿,促进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父亲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大于母亲,常常带孩子接触陌生人,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给孩子以指导,使得孩子学会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交往,是为孩子未来之路开启的成功之门。 
   
   五、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中的参照功能 
   
   几乎所有发展理论都认为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同性别父母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父亲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亲。可以说父亲的很多行为品质和习惯多会在儿子的身上体现出来;而对于女孩,与父亲的交往使她学会了如何与异性交往,而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 
   认知的观点则强调儿童在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会通过处理大量不同的与性别有关的信息而形成对性别角色的理解,父母是重要的信息来源。信息来源越少,则发展的选择性就越小。有研究指出,父亲缺失儿童将会发展出更少的性别图式,父亲存在家庭中的男孩在很小的时候表现出拥有更多的性别类型活动的知识。 
   当前的情况是,家庭中儿童与母亲接触的时间长,而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也大多是女性。女教师从自身的天性出发,往往喜欢把“听话”、“文静”当作“好学生”的美德,而把“调皮”、“好动”作为“坏学生”的标准。这种教育环境从小遏制了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独立意识与刚强性格的发展,从而变得听话、顺从、缺乏主见。男性性别角色参照的缺乏,不仅对男孩子的性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由于男孩子性别发展的女性化,也影响了女孩子对男孩子的性别识别。所以父亲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使得孩子性别角色健康发展。 
   在家庭中,父母因其角色的不同,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不可替代,缺一不可。在当今日益竞争的社会里,父亲的家庭外经济功能不断增强,在家庭中的时间,尤其是与孩子互动的时间常得不到保证,这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婴儿的诞生,父亲的职责刚刚开始,而不是告一段落。父亲创造了儿童的生命,就要对他负责,保证与孩子的互动时间,充分发挥父亲功能,这是父爱的最好体现。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http://www./jjlt/ShowInfo.asp?InfoID=5509

 

 “亲子互动”中父亲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