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种各样的《波莱罗舞曲》

 dogpa的图书馆 2018-10-07

https://mp.weixin.qq.com/s/q5aIJkXGZtd9XRps33eLTw《波莱罗舞曲》(Boléro)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最出名的一部单乐章管弦乐作品,创作并首演于1928年。该作品是拉威尔应俄罗斯著名演员和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该曲被公认为是20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拉威尔在创作这部伟大的《波莱罗舞曲》之前,已经成功创作了三部芭蕾舞音乐:《达芙妮与克洛艾尔》(19091912,应俄罗斯芭蕾舞团委约而作)、《鹅妈妈组曲》(先是为钢琴四首联弹而作,1912年改编为乐队演奏版本)、《圆舞曲》(1906-1912)。还有其它舞曲,如:1895年创作的《小步舞曲》和1899年创作的《帕凡舞曲》及《库普兰之墓》(一种舞曲组曲)。《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一生中最后写的一首舞曲。


请欣赏瓦列里·吉杰耶夫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波莱罗舞曲》



“波莱罗”(Boléro)原为一种慢速的拉丁舞,3/4拍,起源于18世纪左右,流行在西班牙和古巴。在西班牙,通常以3/4拍、稍快的速度、以响板演奏作为伴奏,曲式结构为ABA。拉威尔只是借用了“波莱罗”之名作为作品的标题,音乐本身与“波莱罗”关系不大。


请欣赏西班牙的《波莱罗舞曲》



请欣赏古巴的《波莱罗舞曲》


这首曲子由于太受欢迎,除了拉威尔原作的管弦乐版本外,还被改编成各种表现形式:爵士乐、双钢琴和多部钢琴重奏等,甚至流行到街舞表演。

8台钢琴、32只手演奏的《波莱罗舞曲》


亚克·鲁西尔爵士乐队演奏的《波莱罗舞曲》


大街上的波莱罗舞曲(西班牙Banda Simfònica d'Algemesí乐队)



拉威尔《波萊罗舞曲》奇妙与独特之处

拉威尔的这部杰作是典型的雅俗共赏之作:雅,表现在作曲技法之简略而又丰富,是最精彩的配器学示范作品;俗,是指通俗而不落俗,人听人爱,整首曲子重复了九遍而不觉乏味,反而一遍比一遍精彩,最后结束在让人沸腾的高潮处。这部作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大特点:

1)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

2)主题及答句同样地反复九次,既不展开也不变奏;

3)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转调;

4)绝妙的配器。


拉威尔在该作品中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全曲以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和固定的旋律重复进行,由两个主题不断交替反复组成。节奏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小军鼓从乐曲开始到结束,一直重复着节奏相同的乐句。乐曲从弱奏开始结束在乐队强有力的全奏。相同的乐句每重复一次,配器就变化一次,力度就增加一级。


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第一主题舒展明亮,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主题先由长笛在低音区轻轻奏出,期间经单簧管反复之后,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题。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答句,第二主题被作者称为具有阿拉伯风味的西班牙音乐。两个主题在调式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连续反复了八次,整个音乐在进行过程中,旋律、节奏和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在第三次反复时,加入了平行的大三和弦,形成了平行声部,仿佛两个调甚至三个调同时存在,产生了多调式的色彩效果。在主题的不断反复中,力度从弱到强,不同乐器的应用和色彩不断地变化,使得情绪越来越热烈。临近尾声,旋律突然转为E大调,又迅速转回C大调,在不协和的音响和强烈的节奏中,以变格的方式结束了全曲。


请欣赏切利比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演奏的《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故事情节

在西班牙某个小酒店里,一个少女在翩翩起舞。开始时,她只是缓缓跳动,舞姿优美而轻盈,但随着音乐的逐渐热烈,舞蹈也越来越欢快奔放,迷住了在场的人们。他们开始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助兴,并情不自禁地与少女一起欢舞,最后在狂欢的气氛中结束。当然,听者可以借助这音乐去想像自己文化和生活里所熟悉的画面。


请欣赏阿根廷舞蹈家乔治·多恩表演的《波莱罗舞曲》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表演的《波莱罗舞曲》




约瑟夫-莫里斯·拉威尔(Joseph-Maurice Ravel),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187537日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1228日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与克劳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音乐都是用声音绘制的画作,名副其实的音乐绘画。


如果你听了拉威尔这部伟大的作品,想对其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到网上查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