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女娲和伏羲的远古读音与含义
2018-10-07 | 阅:  转:  |  分享 
  
女娲和伏羲的远古读音与含义贾玉民从中国远古时代寻找华夏文化起源,站在最前列的应该是一个女人,叫女娲。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女娲创造了人,创造
了华夏大地上的古人类。但女娲不是用泥土造人,而是用血肉之躯孕育了远古人类。那个时代,人类不知男女交媾会十月怀胎,所以屈原在《天问》
中喋喋不休追问: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这问题,其实也是整个母系氏族时代人类的一个普遍疑问:为什么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却不能?于是就产
生了女性崇拜,也就成就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萌发,即女娲时代。等到男人们后来知道,没有男人的帮助,女人就生不出孩子时,男权化的父系氏族社
会就萌芽了,这就是庖羲时代。屈原这里所说的女岐(qi),属于南方传说;类似的传说在北方也有不少。《山海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
,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远古母系时代,女人生孩子不避人,所以人们误将女阴看成是女人的肠子。按照语音学原理,在发音上,人类是先有庖羲
,后有伏羲的。伏羲是庖羲之后很久才有的发音。远古时代,庖、伏本是一字,按汉字进化过程,庖、伏的最初发音是bao或者bobai,北
方地区民间至今仍有人将父辈中的老大称为bobai。女娲的娲,在远古也是有两种发音,wa和gua。知道了这个,我们再看远古时代的三
皇,排名第一位的,显然应该是女娲。可我们现在看到的文献记载,却都将伏羲排在第一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进入文字时代后,社会的话语主
导权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男性社会为了彰显男权世界的霸权地位,才有意为之的。那么,远古时代,人类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氏族女性头领叫女娲,
而将自己的氏族男性头领叫伏羲呢?我们知道,汉语中的妈(ma)这个字最早是出现在《广雅》里的,但它的读音是母(mu)而不是妈(ma
)。许慎《说文解字》里压根儿没有妈(ma)这个字符。妈(ma)这个读音也是到宋代中期才有的。那么,在妈(ma)字出现之前,母系氏族
社会那些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人们是怎样称呼自己母亲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娲(wa),或者娃(wa),陇东南地区读作nia。这是母系氏族社
会唯一留存给我们的对母亲、对首领的称呼。尽管史书记载中不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等名称,但那都是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的巫史们叠加给他们
主子的封号,这从后者极为复杂的多字读音便可知晓。既然娲是母系氏族社会对老祖母兼部落首领的统称,那女娲就不可能是指某一个特定女人,而
是对贯穿于整个母系氏族社会的所有部落女性家长兼首领的统称。她们无论年龄多大,都被称为娲,或者娃;给娲的前面加上女字,只是春秋以后的
人们为了追记历史时不致与男性混淆,而特意加缀的性别提示。这种前缀词头在先秦典籍中比比皆是。伏羲的名字大抵也是如此。伏羲又称宓羲、庖
羲或包羲。同一个对象所指,之所以会有多个不同名字,音韵学家考证,这是因为,从隋唐到五代,中原汉人的声母b和p,是一种轻唇发音,就是
f。所以,隋唐之前的中原人称伏羲为庖羲,隋唐之后的人则称庖羲为伏羲,其暗含的意思是伯(bo)或者爸(ba),有男权第一、血缘至上的
蕴意。与女娲一样,庖羲或伏羲也不是父系氏族时代某一个特定男人的名字,而是对贯穿于整个父系氏族社会的所有部落男性家长兼首领的统称,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这两个字有着不同的发音而已。
献花(0)
+1
(本文系chiananxic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