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月薪160元到身价30亿,她的蜕变告诉我们什么才是”高质量的人脉”

 wzchen666 2018-10-07

公众号ID:FN-LouBao



1


这段时间被两个人刷屏了。一个是步步高、OPPO和VIVO的幕后教父段永平,另一个是海底捞的老板张勇。在朋友圈看了众多讲述两人发迹的文章后,我发现有个细节,在两位大佬身上都很相似。


其中有一篇《杨丽娟的被“逼”向成功》,说的是海底捞的最牛服务员杨丽娟,从17岁就跟着张勇做服务员,一开始拿着160元一个月的工资,在海底捞上市后身价达30亿。


要知道,杨丽娟只有小学文凭,她凭什么能如此平步青云呢?在这篇文章里,我找到了些许答案:


那时候,最让杨丽娟接受不了的是:张勇老是逼迫她学习。


比如指定一些书让她读,《致加西亚的信》、《性格决定命运》等;比如要求她每天写工作总结;比如逼着她学电脑等技能。


这些压得小学文凭的杨丽娟喘不上气,一天她直接打电话给张勇,一边哭一边说:张大哥,我真的干不来了,我不想做了!


结果张勇直接把她训了一顿:合资麻烦我来解决,生意不好,我们慢慢做。但是,你不想学习,不行!你这么年轻,你什么都能学会!


杨丽娟那时候还不太懂学这些的意义,但每次她都选择相信张勇。在张勇的逼迫下,她先是花了30元买了一个键盘,然后让餐馆旁边打字店的人教她打字,后来又攒了7000元买了台电脑,之后她还报了个电脑班专门学了一个月。


类似这样的技能,在后来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她学的电脑,在海底捞整个公司连上电脑系统后,她毫不费力的就跟上了节奏。


张勇不仅对杨丽娟如此,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同样的,段永平在最初发展事业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

段永平在小霸王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并非利益共同体。凌驾于企业之上的怡华集团多次否决了段永平的股份制改革请求。一气之下,段永平在小霸王最辉煌的时刻提交了辞呈。


辞职后的段永平,几乎带走了小霸王所有的中层干部,跑到与中山一江之隔的东莞长安镇,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跟着他出来创业的六个人里就有后来OPPO的创始人陈明永、vivo的创始人沈炜和步步高现在的CEO金志江。



从昔日的无名小辈到现在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佬,张勇和段永平的发达之路,并没有局限于他们自己,还带动了身边的一干人等一起发家致富,其中就包括杨丽娟、陈明永、沈炜和金志江。


2


通常我们讲人脉,大都是从“我”出发,比如在某个场合认识某个贵人,帮助自己,然后扶摇直上。


在《煤老板自述三十年》里,就有煤老板们为了打通关系,大摆各种高规格的饭局,以期认识各种深不可测的“人脉”,好作为自己的靠山。


这是各种心灵鸡汤,成功学意义上的“人脉”。


可是反观段永平和张勇的经历,我们发现这些大佬即使在最低谷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去酒桌上结交某位大佬高官,给自己各种资源或者是大开方便之门。他们的做法毫无例外的都是一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身边人,把他们打造成自己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人脉。


再联想起新东方在创业之初,俞敏洪找的人脉,也不是某位大佬,而是昔日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一个是大学班长王强,另一个是在大学里一起侃大山的教师徐小平。三个人一起从默默无闻到三驾马车,一举成就了今日的新东方。


当普通人在四处游走,在各种饭局上觥筹交错的时候,高手们却在打磨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这就是普通人和高手对待“人脉”的区别。


普通人喜欢把眼睛盯着外面,希望通过各种场合,比如饭局,活动认识各种高高在上的人物。但是高手则是着眼于身边,不断地修炼自己,并且把自己身边的人,朋友,同事等打造成越来越牛逼的人。


普通人意图攀附某个高高在上的“大佬”,而高手则是在“发展'自己的人脉;


普通人喜欢去和周围的人比谁更好,而高手则是把身边的人带向更好;


普通人希望有人脉可以帮到“我”,而高手则是不断升级“我们”。


3


雅尼娜·加纳是LBDGroup的创始人和CEO,她被DARE杂志列入全球十大“敢作敢为”的女性。她在她的著作——《新合作思维:从我到我们的商业新逻辑》中讲到,


在现代社会,任何面向未来发展的企业和个人,想要拥抱更大的成功,都必须从关注“我”,转移到关注“我们”。

一个人如果只关注“我”,他的人脉质量会很低,甚至逐渐丧失人脉。具体来讲,如果只关注“我”,你会:

  • 墨守成规,保守,只想从别人那里直接“得到想法,得到创意,拿到知识产权”

  • 简单地进行于传统联络活动相关的名片交换

  • 信奉“自我生存”(或者甚至是适者生存)


而如果你把视角转向“我们”,从“我'到“我们”展开合作。你才会:

  • 创建动力

  • 推动新思维

  • 建立适应力和取得成功的决心

  • 促使个体和企业探索可能性,发展面向未来成功的策略


之前看《哈佛商业评论》,其中有一期采访了一位女高管Deb,她在一个高科技公司管理全球运营部门,她的部门人数超过7000人。同时Deb也是《哈佛商业评论》评出的最幸福最成功的高管之一。


当被问到是怎样一步步晋升到如此高层以及为什么她能如此享受她的工作时,Deb和杨丽娟一样,也把答案指向了她周围的人。


一个是他的老板,公司的CEO,那个总是在背后指导和支持她的导师;一个是斯蒂夫,她的同级部门的老大,每个月他们都会一起吃个午餐,来一场头脑风暴;还有汤姆,她带的徒弟。


在公司之外,Deb还有来自三个不同领域的策略伙伴,他们时常能给Deb带来新的想法。


舍拉,Deb的前同事,现在从事和Deb完全不同的领域;她的丈夫鲍勃,一个慈善组织的高管。她还与和她一起加入的高中校园安全志愿者项目的志愿者同行们保持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她在网球协会和读书俱乐部的朋友们也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活力。


由此可见,“我们”才是一个人最需要关注和挖掘的人脉。在“我们”的世界里,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对知识、洞见和才智的分享,能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进步的空间。


4


塑造“高质量人脉”,离不开那个积极推动者。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躲避“暗中的破坏者”和“盗梦者”。


那些看起来对你好,但实际上却总是在暗处挖墙脚。你可能到死都在维护他,直到有一天,你终于认识到,他才是真正的害群之马。这就是“暗中的破坏者”。


“盗梦者”比“暗中的破坏者”更加隐秘,他们可以是你的同事、朋友,甚至是你的家庭成员。他善于给你“忠告”——“你不能”,“这样做是没用的”,“这是不安全的”。不排除盗梦者有些是真正想保护你的,但是更多的是那些嫉妒或者消极的盗梦者,他们不想看到你实现梦想,他们会对你的失败幸灾乐祸。


“暗中的破坏者”和“盗梦者”不希望你做出改变,他们喜欢你呆在舒适区,呆在固有的小圈子里,这样的社交网络不是“我们”,不是一起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且互相绑架固步自封。


拿出勇气,睁大双眼,躲避“暗中的破坏者”,远离“盗梦者”。去找到高质量的人际网络,他们能够为你的思想、你的企业和梦想增值。


4


再来对照张勇和段永平的经历,可以看到他们都是着眼于“我们”,不只自己在不断进步,而且积极推动身边的人不断地进步。杨丽娟就是被张勇推动的典型,段永平则更不用说,一手推动了步步高、OPPO和VIVO的老板,最近随着拼多多的上市,我们又知道原来拼多多的老板黄峥也是段永平一手推动的。


这就是“互惠式社交”,互惠式社交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因为个体不断地寻找给予的方式,为他们的人际网络增值。互惠式社交要求个人积极地做人际网络的一个模范。无条件地给予知识,心甘情愿地敞开大门,分享见解,推动其他人不断成长和成功,吸引他们因你、你的梦想、你的行为而参与。


只有“互惠式社交”,才谈得上是“高质量的人脉”。


张勇是杨丽娟最高质量的人脉;段永平则是陈明永等人的高质量人脉。高质量的人脉是能够不断地互相进化,彼此成长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我们谈“人脉”的时候,常常倾向于舍近求远。希望某个未知的大佬会扶自己一把,却把自己的身边的人忽略了。


打造自己“高质量的人脉”,还要记住远离“暗中的破坏者”和“盗梦者”。须知最有价值的人脉是与你一起进步,互相成长的那些人。


谨以此文献给一路上互相碰撞,共同成长的伙伴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