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小学班主任:学习习惯不养好,永远别想考高分!

 慕容田间 2018-10-07
学习和方法
给你最好的学习体验



小学生首选的肯定是培养学习习惯及孩子的阅读习惯、作业习惯、目前成绩及生活习惯等等方面。



先讲讲高考和小学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我们所有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中高考。


一个恰当的对于高考的比方,跟各位探讨一下:


一个省大约30万考生,高考就像把这30万人都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规定3天时间每人必须要从A地想办法到B地,中间的距离是1000公里,不提供任何交通工具、食物,完全到自己争取、获得,谁能在3天内最快出现在目的地,谁就取胜。


以这个比喻来说,从小学入学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时刻在为这个比赛做准备,整整准备了12年。


在这12年时间里,我们有教孩子开汽车,有教孩子开火车,有教孩子开飞机,有教孩子看地图、找食物。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任务是教会孩子怎么走路,怎么避开路上的障碍物或其他状况来找到正确的方向,怎么看地图、找食物,如何使用交通工具。


而教会孩子识别比如100米直径范围内当地的标志、状态等是不是不那么重要?


换句话说,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教会孩子阅读的能力、快速作业的能力。


至于小学的成绩,100分和90分的距离是不那么重要的。


如果教会孩子看地图,那么他在高三这场比赛(高考)里就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地理现象、天气状况,阅读就像看地。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在小学阶段重视孩子的各种学习能力而不是太过重视成绩。



从今年的中考高考卷中看出,课外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多,这就反映出小学里再怎么强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都不为过。


2013后,高中取消了文理分班,代表高中阶段孩子要学9门课,最后必考3门(语数英),选考3门(从文综3门理综3门里任选3门)。


课业量加大意味孩子的学习压力加大,也就意味着学习能力强、效率高的孩子是占很大优势的,而动作慢的孩子会越来越跟不上。



前两天跟一位6年级孩子的家长聊天,我跟她反映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差,丢分很厉害,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到初中100分的语文可能只能拿到60~70分,究其原因是阅读量太少。


但家长觉得孩子平时的阅读量已经很大了,老师要求的阅读篇目都能看掉。


在这里我还是要再强调,阅读要做到”海量”,而不是“池量”、“湖量”。


多少才算是学霸的一个量化标准呢?


我们来举俞敏洪的例子: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平时工作已经非常忙,但有报道称他一年能看200本书。


那么我们的孩子如果想在高中时期成为学霸的,在我看来,一年需要看300~500本书(高品质书籍、非网络小说等)。


阅读非常忌讳的是急功近利,渴望立马从书里认识几个新的词语或者学到新的修辞手法。


家长与其让孩子写阅读心得,还不如多花功夫在给孩子挑好书上。



再次请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把眼光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


培养孩子独立作业、一气呵成的习惯;培养孩子每周整理错题集、错字卡的习惯;培养孩子习惯性阅读的习惯。


反之,如果一味只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味纠结孩子每天作业哪一题做错了,孩子中高考的成绩必然要打折扣。


画孩子这张白纸的笔我在家长手中,怎么画要看家长的眼光。



有家长问,我怎么才能又盯成绩,又抓习惯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但我们的侧重点必然要放在后者,要把80%~90%的精力花在抓孩子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


要明白,习惯和能力好了,成绩自然会跟上来。成绩是验证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验金石。


最后总结:小学重学能;初中学能和学科并抓;高中重学科。


这样,孩子在将来的中高考中才能发挥游刃有余。



学习习惯是“因”,学习成绩是“果”。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就好。缘“果”而寻“因”,查缺补漏优化“因”。


比如,孩子作业、考试得了红叉叉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一个叉叉一个叉叉分析原因,发现:多数红叉叉由这四个原因产生:


  • 知识点不熟,题型不熟。

  • 不认真读题目。

  • 不认真打草稿。

  • 粗心。


于是,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训练,并且主动迅速消除不好的原因,进而消除不好的原因的原因。


特别是不读题目、不打草稿和粗心,这三个原因是多数孩子的重灾区。


孩子得的红叉叉,不是因为孩子真的不懂知识点,而是因为孩子存在这三个问题。


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再得的红叉叉就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问题。


小学一二三年级语文数学95分及格;小学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90分及格。


达不到这个标准,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问题要么在孩子那里,要么在家长那里,要么在老师那里,要么都有问题。


明确了问题,就精准消除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