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湖北班主任的发言火了:家长有五层,你在哪一层?(深度好文)

 蓝天、勇气 2018-10-07
100君

襄阳四中一位从教20多年的班主任李自斌老师,对教育一直有自己的心得。作为老师,他担任过备课组长、班主任、年级主任;作为家长,他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此文是李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的发言,他提了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内容适用于每一个家长。章较长,建议细读,重温经典好文。


图为:李自斌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各位家长朋友:


我是襄阳四中李自斌老师,更是一名去年刚毕业的高三学生家长。有朋友说我人生很成功,职称是特级教师,荣誉是全国劳模,职务是名校教务主任,家庭关系上夫妻恩爱,教育培养上孩子出息。


我只能说我很幸福。


我认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我确实很幸福,与许多朋友在一起聊天时常常被人提起,我尽量低调一些,不能得瑟。


如果真的探讨起来,我认为家长培养孩子主要是两个字:坚持。坚持在平常中,坚持在每个环节,时时刻刻在坚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网上、微信上到处转,关键是哪位家长能坚持!


我做过14年高中班主任、2届年级主任,带完13届毕业生,当了19年的爸爸。那么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站在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来与大家交流。我提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家长这个职务是伴随着孩子出生自动拥有的,不需要别人任命。



三个问题



你的家长职务现在走到哪个层次哪个级别?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座的各位不管收入多少都知道给孩子多花点钱上名校,这一点比许多人强,让我充满敬意,至少说明两点:


第一点,你们有眼光,因为名校的教育资源和将来孩子发展的人脉资源肯定不一样;


第二点,你们个人很成功,因为三万六并非每个家庭都出得起或者愿意出,社会肯定还有许多家庭没有这个财力,你们当父母的有这个经济能力,这也本身就是你们人生成功的表现。


除了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你会花时间吗?你还更高层面地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


我们做家长的是否满怀热情和梦想,是否科学做家长、理性做家长,结果侠义衷肠,以父爱母爱的名义在有意无意中伤害我们的孩子,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呢?


现在我列举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我问的第二个问题:




你无意中使用了现代教育误区的哪几把刀?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你以为父母无偿地付出就会有理想的回报?虽然我们付出不图回报。我们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知我们的爱,不要让爱泛滥,也不要什么都以爱的名义。原因何在?


(1)孩子在成长,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对家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家长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水平有限、权威下降;

(3)相处时间很少,机会减少,缺乏深度的交流;

(4)新时代教育孩子的民主独立法治维权意识增强。


说,你现在说不过你的孩子,发脾气也没有用;管,过去管得严的未必现在管得住,过去没有管的现在也不容易管住。但是不管过去管不管,现在都要介入。因为你是孩子的家长,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18岁以前你不管,18岁以后还是来找你麻烦。


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就是你的孩子发展状况。


所以我们家长朋友不要只管现在快活不管孩子,将来烦恼不断,只要孩子过不好,你一辈子就会牵肠挂肚,这就是中国的父母!



我问的第三个问题是这次开家长会你提前备课了吗?


这里没有官大官小,这里没有级别,都有一个平等共同的称呼:学生家长。但是就是有家长觉得不习惯,所以就不来,为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放下架子花费时间,至少说明不是称职的家长。


为啥?家长会就是教育者的大聚会,家长是我们老师对孩子教育的合伙人,合伙人不来如何合伙教育你的孩子,对你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想上心?指望别人上心?老师可以上心,但是效果就差远了。


家长要提前备好课,至少完成四个环节:


(1)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如确因工作忙脱不开身,则应向班主任老师说明情况,请假,日后约请老师单独交流,不要错过时机。 


(2)赴会前有机会应认真地与孩子谈一次话,带着问题与主管教师作个别交谈,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和老师共同研讨。


(3)要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重点领会学校工作的进展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动势,从而明确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


(4)回来后与孩子认真谈心,交换意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制订下一步努力目标。


家长会交流时老师要面对很多学生家长,学生家长要主动一些,不要东扯西拉,要直奔主题,谈核心问题,多共同想办法,少埋怨牢骚,有的家长见面教师就是“我的孩子初中怪好,怎么一上高中就是这样?”只会彼此误会,还不如不谈。


原因何在:孩子在发展变化,每一个学段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怕的就是家长与老师接上了头,孩子就没有了自由的空间。所以有孩子给班主任留的家长电话是假的,不愿意将老师的电话告诉家长,不愿意家长到学校找老师。每次新生报到时,让新生填家长联系电话时,也有家长就说随便填随便填,生怕老师麻烦了家长。


只要管理有真空,孩子的发展就会有危险。


所以家长朋友,家长会一定到场,既是对孩子重视,也是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学校家长都发力,成长才有力;消除管理真空,希望才不落空。要想齐抓共管,必须联络畅通。


由于中学阶段与小学不一样,班大,人数多,教师教学负担重,没有周六周日,精力有限,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向老师反映和了解孩子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四条建议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要注意哪些呢?



1. 相信和配合学校老师很重要

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家长的长度可以决定学生的人生的高度。学生是顶点,无论活动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我们办学追求点!


规则不是针对哪个人定的,我们许多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非议老师,非议学校的规定要求,不就是给你带来不方便吗?


你不维护学校权威、规则至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只会让孩子增加抵触情绪、投机心理,最终只能害了孩子。


我们有的家长朋友瞧不起年轻老师,也不尊重年轻班主任,但我们都是从年轻过来的,优秀与年龄不成正比,不要将官场、商场、社会的游戏规则带到校园,记住:到学校大家就是家长,与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与你交流的是你的老师,你家庭未来发展的贵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家长可参与教育,但不能任意干预。我反对家长随意指手画脚;我反对家长抱团群体谈事,群体舆论起哄;我们和家长是教育的合伙人关系,合伙时间就是孩子在校期间,让懂教育的来从事教育。谁都不应该成为弱势群体,但是谁也不能凌驾为强势群体。



2. 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策略

你知道孩子在成长变化吗?你知道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吗?你会与孩子交流吗?


多年来我与儿子既有严父的一面,也有挚友的一面,希望这种幸福你也有。


有时候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姐妹,孩子大了,传统的招数失效了:打,不一定打得赢;说,不一定说得服;吓,大灰狼也不怕。他有手,他有腿,他有脑,他敢冲动,他不计后果,什么都敢做!中学孩子在成长,你要知道该管与不该管的区别,理解与尊重的重要。


那么平时怎么与中学的孩子交流呢?


首先是抓住把柄谈。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


其次是集中时间谈。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外面任务重,回家你啰嗦,没有给予他喘息的空间,他怎么可能会与你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呢?


因此平时应看在眼里,注意场合,一周或一段时间,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将问题集中起来。要么不说,要说则集中起来一次说到位,有力度有深度。


其三是针对问题谈。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不足,而且不足表现在多方面。与孩子谈话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开花,集中性的针对一两个问题突破就足够。其他问题时机不成熟则不谈。要就事论事,孩子最忌提陈年老帐,与其他孩子攀比,胡乱联系,主观臆断。


总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发展机会,孩子才会慢慢理解家长的苦衷,才会慢慢敞开心扉。愿你早日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当然有个别的差异性,每个孩子的叛逆期有长短。孩子出现的问题再复杂,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在接触学生的案例中,发现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父母当年这个年龄犯的是一样的问题。比如说早恋问题、与父母对抗、赌气不上学等。


所以有时我奉劝我们的家长,理解当年你的父母苦恼,知道当父母的不易。


当然有的千万不要说:“孩子,怪不得你,当年老爸老妈也是这样!”而应该是想办法,高手是谁?孩子的老师,一物降一物,因为高中生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家长多,更要依赖学校,所以有精明的家长就知道在孩子的班主任或者崇拜的老师中找到成长导师,自然少了很多烦恼。



3. 需要懂的三种基本教育理论


我觉得家长朋友常犯困的,主要是没有体会透两大理论。


(1)压力与绩效理论。


压力与工作绩效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压力太小不利于激发人的动力,压力过大又使人被压抑,导致不能得到高的绩效,所以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绩效。我觉得许多学生有时对自己定位不准,自我评价不到位,无端加压往往是增加学习焦虑的重要原因。


北大清华谁不愿意上?但并非北大清华人人都能上。在努力中实现,在实现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不断地增强自信,才会不断地进步。适度的压力是动力,不当的压力是反动力,并非压力越来动力越大。学会因人而异,适当加压或减压。


我们许多孩子之所以成绩不稳定,要么是家长加压过度,要么是自我加压过度,都会造成荡秋千。其实只要有进步就表扬,只要十名以内的班级名次波动就是正常的,每次提奋斗目标要切合时间,目前多谈年级名次很具体,少谈将来上哪所高校,太飘渺。


(2)教育的先天论和后天论的作用。


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的主观能动等等。先天论强调遗传,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人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后天论强调环境、教育、后天主观努力对人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孩子走多远,家长先审视自己,当年的读书状况,现在对生活的努力状况,爹妈都不一样,何况孩子!


给孩子的期待一定要恰当,在正常期望值范围内,低于或太高于都不行。


所以现在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装也要装个样子给孩子看,比如生活态度积极、热爱工作、喜欢学习新知识等等,自己成天牢骚满腹,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您的教导有说服力吗?有些家长动不动就要求孩子就应该上211或者985高校,考上这些学校,有这么容易?


如果平时,孩子的暂时发展状况没有我们期待的好,我们沉住气,多正面鼓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对他的失望,不然他泄气、破罐破摔的速度比你还快!期待可以随孩子进步缓步增长,但是不能无限期待。有时将这种期待藏在心中比挂在嘴上更有效。我们首先是有保证有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



4. 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

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终生负责,他来自家庭,他成长于家庭,将来他也营造更高水平的家庭,也就提高了家族的品味,三代出贵族啊。所以我的体会是:夫妻关系很重要,家庭和谐最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大树,是孩子的靠山,没有父母就没有家,更谈不上良好的成长环境。


许多案例证明,父母有榜样,孩子就跟上!有的父母当年读书做事习惯,往往在下辈重演,上辈的父母关系质量不高,下辈的夫妻关系也不会高到哪里。幸福的夫妻绝对成就身心健康的孩子,也给孩子安全与稳定。当然最好是永远一家亲!


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的,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人到中年,事业要,家庭也得要。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管我们在外面如何轰轰烈烈,最终我们还要回归家庭。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关注他的成长,同样可以作为一项事业,母亲应该,父亲也应该!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多一个成功的家庭,成就和谐的社会,不也是在为社会汇集正能量吗?


最后作为一位过来人,我谈几句家庭教育的感悟。


1. 你可以不优秀,但是你可以表现很积极。


2. 你可以生活委屈,但是你表现很热爱生活。


3. 你可以很平凡,但是你不能表现太平庸。


4. 你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你指望孩子积极乐观发奋自强?


5. 你成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你指望孩子努力做事学有成就?


6. 你不爱学习瞧不起老师,你指望孩子渴望知识尊重老师?


7. 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


8. 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


9. 每一位失败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潜在的根源。


10. 管教孩子必须父母思想统一立场一致。


11. 关爱孩子必须理性科学让他感知。


12. 教育孩子是一项永不退休的事业。


家长朋友们,孩子学业成长的过程,有风有雨还有阳光,我们要坦然面对,没有不变的社会,只有我们对孩子不变的心。


家长朋友们,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孩子,然后才是成人的、成才的、扬名的孩子。


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多元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上天为每个努力的人都准备了一扇打开命运的窗户,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绩不是唯一,但是必须要学习,因为它是当前最好的,进入主流社会需要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