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木香草堂 2018-10-07

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有很多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根源于孩子在0-6岁的学;可如何呵护家长对于孩子的爱,使得孩子们能健康快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凡是皆有度,看得太紧反而容易走样;而家长们,过度的“爱心”让孩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可是,总有家长以“不放心”等众多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孩子进学校以前,其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甚至于价值观,都已经初步形成了。

有很多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根源于孩子在0-6岁的学前阶段没有得到较多的信号刺激和适时的训练,当他们进入学龄阶段后,各种能力都会出现问题。所谓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家长着急是没有用的,应该要有耐心,同时要想办法尽快播种,因为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真正“人”的形成很重要。

可如何呵护家长对于孩子的爱,使得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是所有家长所面临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Highway学生课堂李喜伟教授,提出适度施爱,把握原则的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好像糖水一样。很多家长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错误的以为给予孩子的爱越多越好。

凡是皆有度,看得太紧反而容易走样。孩子虽由父母而来,但却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TA长大以后,所有的问题将由TA独自面对。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一生都陪伴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接受各种教育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让他拥有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家长们,过度的“爱心”让孩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不但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还会自私自利,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我们需要让父母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当他们误入错误的方向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这样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好,以及自我的价值。

可是,总有家长以“不放心”等众多理由为借口,他们想一直陪着孩子,想到忘记了自然的规律,所以他们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总是无度的。就如同现在“抗生素”被滥用的情况,一生病就开始用抗生素以为是正确的,事实上也无错,“抗生素”可以杀死病毒。但他们都忘记了我们面对的都是生物体,“抗生素”用多了病毒也会产生抗体。而在孩子身上加注过多的爱就将使良药变为毒药,可以悔掉孩子的一生。

还有些家长更是极端,他们对于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可是对于他们的缺点确实如数家珍,他们给予孩子正规的训练,不袒护,不扶持,他们让孩子自我发展,自我探索。但他们从不将眼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他们认为孩子改正了他们认为“缺点”,就将变为他们心中最完美的人。这样的结果只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设想在发展,更是让孩子没有了一点的个性。

北京师范大学Highway学生课堂的李喜伟教授提出的“适度施爱,把握原则”,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对于孩子我们要像“滴灌”一样,将最重要的资源用在最有用的部位。适度的爱对孩子来讲,不仅仅让他觉得获得了保护,更重要的是,让他能在这种适度的环境之下,自我探索。

做为家长,适度施爱还体现在:关心TA,而不侵扰TA

我们需要去关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在TA的成长期,大多数情况下,TA还需要你们的鼓励和关怀。是否还记得在TA幼儿的时候,TA发现一个新鲜的事物总会先找您,指给您看。TA不断的与您分享TA的发现。在您要离开TA的时候,TA总是围绕在您周围不让您走,TA找不到您,而拼命哭泣的时候。作为家长就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TA最需要的是被您关注。我们可以看到被人关注的孩子,做事的时候总是充满信心,因为TA知道,无论自己做对还是做错,总有一个人看着自己,支持着自己。

关注TA,其实并非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心思,每天抽一小会时间,和TA谈谈当天的生活和想法。“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吗?”“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吗?”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这些简简单单的问题,不仅传达了您对TA的关注,增加了你们之间的互动,更让您能深入了解TA的内心,帮助TA更好的成长。

TA也有TA自己的空间,我们要尊重TA,要做到关心TA,而非侵扰TA

大人们有时也可能做得过火。可能向孩子提出过多的问题,而且往往是基于不正当的理由,从而给孩子带来侵扰。这时候,孩子们可能视这些问题为唐突的盘问而闭口不言。

家长要爱真实的TA,同时给TA真实的爱,而不是你期望的TA

家长总爱关注那些被他们视之为缺点的东西,并对自己为孩子编织的未来之梦感到担忧,一方面他们担忧孩子不会按照自己的设想而前行,一方面他们担忧孩子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设想而前行,最终他们担忧的还是为孩子编织的愿望可能会落空。在这一点上,他们只是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世界。TA的世界不喜欢被打扰,TA的设想需要的是你的支持和引导,而非您无理的否认。

对孩子过多的期望就等于无望,因为这样成长后的孩子,并不是TA自己,而是您设想的TA。如果家长沉湎于一种理性化的未来,现实总会让您失望,如果家长将这中失望的情绪表现出来,只会削弱TA的自信。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别人接受,认可其真实的自我。实现TA的各项需求。所以, 爱并接受你真实的孩子,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才是“适度施爱,把握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