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士和:画画有两种,“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

 海天一线_ 2018-10-08

探险,是一种特殊的旅行。


出发之前不知道终点何在,向着未知的目标,踏上未知的行程,迎接所有不期而至的遭遇,探险的过程别有一种魅力、一种刺激,是通常“轻车熟路”式的旅行无法相比的。


画画也有两种,“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胸无成竹”的画法就有些探险的味道。



  一 

构思与动笔,可以说是两个环节,但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下笔的过程当中其实眼睛还在看,心里还在感受、还在揣摩,所以每一笔不空洞。说“行笔要慢”,原因之一就是让手的运笔速度与眼睛观察心理感受的速度之间保持同步,不要脱节。也就是说,下笔之前并没有完全设计好了这一笔怎么画,而是画着看,看着画,感觉着画,摸索着画。


试一试,画鼻子的时候,不从“关系线”开始,不必从直线来“切割”,下笔直接造型,直接画鼻梁子,不满意就再加一笔。每一笔都“当真”在画,在描述了,而不用中间环节,“过程”和“方法”,不用“关系线”和工具。


丢掉程序的拐杖之后,画面上没有“几何形”提示的方位,仿佛旅行失去了地图指引,一张白纸茫然没有依靠。这正是造型自由探险的开始。什么是“自由”?自由恰恰是失去了依赖。在这张自由的白纸上,从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局部开始历险。


不让那些现成的程序引导作画。尽管程序是张可靠的地图,但它已经不会引领我们发现什么新东西了。宁可失去“正确”,失去“科学”,但是要有趣味,有兴味,有好奇,有发现。

 

戴士和《牧歌》布面油画 2017年


  二 

“胸无成竹”,一面画一面成竹,笔下之竹与胸中之竹同步生成。水墨下笔是写,写出作者心里头活了的,比眼见的更单纯,更有意思的竹子。


油画也有“写”出来的,也能“写”出味道来。与“描”相比,“写”的不只是外形,更有意味;与“描”相比,“写”的行笔过程更是形神相生的过程,是由内向外无中生有的、生成的过程;与“描”相比,“写”的每一笔包含着密度更大的精神活动。


“写”的好处不在于引进了书法的程式,而是开辟了新的生机,它让画家的每一笔都变成有趣的甚至可以是惊险的了。

 


  三 

好的颜色,是传递了更丰富的精神信息,更多的感受。单讲冷暖、形式感、或对立统一、讲色彩构成都讲不透那些颜色的好处,它的生命,它的呼吸。好颜色像是在画布上悉心培养、生成的,而不是制作出来的,生成的方式之一,就是写生。


去写生,先抱着好奇心,抱着期待,今天的蓝天与昨天的蓝天不是一个蓝色,一个小时之前的阳光与现在也不是重复。每一幅都是新的课题,比方卢昂教堂,比方草垛。没有这个信念,没有强烈好奇心,就复习功课了。如果“熟能生巧”就变成死路,变成“总结推理”、“归纳套路”。


从看到画,又是一次创造,也没有直通车、没有现成的翻译办法,没有现成的模式。笔下之竹还不是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也不是眼中之竹。


写生过程步步是创造,写生当中的感受既要单纯又要丰富。一片阳光下的水泥地白花花,晒得冒烟。高调子,视觉上单纯强烈,连投影都晃眼。但就在这么单纯的色块里,能“看出”水泥呛人,能“看出”粗粝的生活,能“看出”灼人的重压与焦虑。这些意味不是预先设定,往往是在下笔之后,在调色、行笔的过程生发转换而来,比方是从“平淡”的意味,凝聚加强,逐步调整而来。


戴士和《画室窗下》九联画左1 布面油画 180x100cm 2017年

戴士和《画室窗下》九联画左2 布面油画 180x100cm 2017年

戴士和《画室窗下》左2局部 布面油画 2017年

戴士和《画室窗下》左2局部2 布面油画 2017年

戴士和《画室窗下》左4局部 布面油画 2017年


  四 

“胸有成竹”画画并不消极,不是照方抓药死守套路,当然不是。从正面讲,它强调作者作画不满足于看局部,要主动精神,有整体的把握,强调避免琐碎局部的被动抄摹。从正面讲,下笔之前的所谓在胸之成竹是个大体的意味、初始的动机,所谓意向、意象。即使是胸有成竹也有生发的大空间,在正稿上,在落笔之后,还有迁想妙得、再生发再转换、神来之笔的余地。


而“胸无成竹”,强调的则是精神活动贯串始终,从开笔到收笔,感受都在活跃,都没定型,没完成,一直在积极进行。下笔之前,胸中之竹并未生成;落笔之后直到停手,胸中之竹也一直在生成发育,甚至还有大的蜕变。这些作品活力无穷,生生不息;循着这个思路,作者不必执著一时,而应追寻着心灵的生机,顺应着思路的延伸,不必计较是偶然还是必然,只须放笔述说,从一个局部跳到另一个局部不必论证其间的关系有什么逻辑,只要它们连在一起变成一句有趣的表达。胸无成竹,落笔不知收于何处,探险的魅力就在于它有发现的可能,于是风险本身也就成了魅力之一。


2003年6月


戴士和作品欣赏


戴士和《太湖渔船》布面油画-80x80cm,-2013年


戴士和《阳朔遇龙河 山麓》布面油画 80x60cm,2013年


戴士和《瑶王父子》布面油画 80x70cm 2013年


戴士和《旅顺 美术老师与学生》布面油画 100x120cm, 2104年


戴士和《大连渔民》布面油画 100x120cm, 2014年


戴士和《立鱼干、鲜河豚》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4年


戴士和《旅顺 柏岚子岸边》布面油画 100x110cm,2014年


戴士和《青岛市观象路旧巷》布面油画 90x120cm 2012年


戴士和《画室窗下》左9局部 布面油画 2017年


戴士和 女画家闫平在兴平写生 布面油画 70x60cm 2008年


戴士和《惠安行》三联画左1 布面油画 150x500cm 2016年


戴士和《惠安行》三联画左2 布面油画 150x500cm 2016年


戴士和《惠安行》三联画左3 布面油画 150x500cm 2016年


戴士和《河南三门峡旧厂》布面油画 65x100cm 2015年


戴士和《石壕村村口》布面油画 80x80cm 2015年


戴士和《云深不知处》布面油画 2017年


戴士和《春雨纷纷》布面油画 2017年


戴士和《石窟之二云冈》布面油画 2017年


戴士和《笔耕》纸板油画 200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