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文艺女青年眼中的常德城

 藍天追雲 2018-10-08



我喜欢走路。
最常做的事情,
就是在常德的大街小巷
无所事事地闲晃。


  外地的朋友来常德,最广泛的评价就是“街道干净,绿化很好,米粉好吃,节奏很慢,非常宜居,适合养老”。的确,常德比起很多噪音多、灰尘多、绿化不足的大都市来说,显得舒适自在很多。城市不太大,一个人骑自行车一上午就能环城悠闲地逛完。

  单身的女孩子相个亲可能转来转去就是同学的同学,父母亲戚朋友的儿子。城市不太燥,上下班时间出租车、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各种堵堵堵,人们表情倒也平静,极少见怒路症。



  常德气候宜人,武陵大道的香樟树一年四季常绿,每年五月份可以从老太太的菜篮里买到新鲜的栀子和白玉兰。



  “三改四化”以后新修的马路宽敞,街道也更加干净整洁。虽说报纸电视时常有骇人听闻的新闻发生,但常德的治安还算良好,大街路口都设有24小时治安执勤点,摄像头在各个巷子的路口也很常见,夜里行走的人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常德的牛肉粉很有名,好吃的有“贺记”和“刘聋子”。米粉餐馆也非常多,几乎随处可吃。比起市中心宽敞明亮广告打得多的粉馆,许多好吃的米粉往往是藏在老城区巷子里的小店。


  店子的老板大多超过50岁,它们通常都有了一定的历史,就餐环境拥挤但桌子椅子擦得明亮干净,牛肉、牛肚、牛腩、猪脚、肉丝各种浇头的米粉真材实料,加点老板娘腌制的脆萝卜、酸豆角和盐菜,味道杠杠的,价格也相当良心。如果吃了几餐粉想给肚子刮油,北堤巷子里的煎米茶配油条也暖胃舒心。


顺便说一句,常德的米粉店老板绝不会问你“恰圆滴还是恰扁滴”,也没有“嗦粉”这一说。地道的常德人,会比较反感这样的以讹传讹、牵强附会。


  常德是慢城,但没什么闲人。常德人走路不慌不忙。往武陵阁步行街一看,周一到周五与周末比起来,人流量区别明显。大家平时都要上班,没什么失业的。常德的女人会打扮得漂漂亮亮踩着高跟鞋去上班。周末到新开的商场喝咖啡,还能碰上官员带着极少的随从低调视察工作。


  常德人喜欢饭后全家出动出门散步,只要不下大雨,早七点晚七点广场舞音乐会在各个公园、广场准时响起。

  如果你愿意倾听,一个河南人在街边开的红薯烧饼摊可能随随便便就月入七八千;一个说话温和待人真诚的出租车司机可能是从良的黑社会混混;一个大桥底下只喝茶不打牌的大爷可能年轻时在沅江开过船当过船长背过死尸。许多人做着普通的工作,但一开口就有故事。




  常德一直在变,尤其是这两年,随着老西门的重现,德国风情街的开街,万达广场、友阿国际广场们的入驻,变化尤其大。城市的市容市貌有了显而易见的改观,但老城区的常德会战抗日纪念碑、常德古城墙、常德诗墙依然是常德耀眼的文化名片。常德城郊的抗战碉堡,依然有老兵的后代义务守护。


  常德市民的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演唱会、音乐会、广场舞大赛,各种油菜花节、桃花旅游节,到处都有常德人的活力和热情。各种摄影交流会、读书会、诗歌朗诵会氛围浓厚。天气好的时候,柳叶湖、沾天湖、沙滩公园、枫林花海人群挤爆。

  常德的茶馆也很专业,常德人谈生意、谈感情、谈人生、聊八卦都喜欢聚在茶馆,但是有情有调的咖啡馆也开得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我在小巷子里闲逛,一不小心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发现一间新开的咖啡馆,他们用上好的咖啡豆做出一杯手冲咖啡,关键是老板还很会讲故事。



  常德人很喜欢在“德”字和“水”上做文章。

  先说德。常德人极包容。“德语”很好懂,可能是属于北方语系的缘故,常德话不比湖南其他地方方言显得神秘艰深,虽然不至于好听到让耳朵怀孕,但易懂好交流,听起来也不会让人觉得凶。如果操一口普通话的外地人找本地人问路,常德人通常十分热情。


  “常德德山山有德”,常德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一方面,“德”字跟常德的历史有关,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常德人的价值观。德行天下,常德人认为常德之德源于人有“德”,这其中蕴含着常德人对于做人做事的理解。

  常德人很好客,由于本身也很会吃,所以到常德人家里作客,炖个钵子菜,喝杯武陵酒,相当过瘾。 
   
  再说水。常德人傍沅江水而居,常德因水而建。市内就有内湖柳叶湖和内河穿紫河。沅江两岸也有沿江风光带,和其他城市不同,这风光带的风光主要是诗墙,妥妥文艺范儿。


  我在一桥底下的露天茶馆曾遇到过一位开过船的老人,他告诉我,早年常德因沅水就有“黔川咽喉,云贵门户”之称,沅水、澧水主干线航道,经洞庭湖入长江,沿江上溯四川,下抵上海,水运非常发达。常德的“下南门”、“盐关”码头车水马龙兴旺热闹,当年担任船长的他带着一队人马开船送货,有时候一个月要从水里背好几具落水的不知名的死尸,后来交通运输结构发生变化,船运公司倒闭了,曾经繁华的码头景象也留在了老人的记忆里。

  在诗墙公园,矗立着一座醒目的抗洪纪念碑,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大多数常德人都经历过。现在常德治水兴水的工程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每年一到防汛季节,全市的防汛工作都会抓得特别紧,老百姓倒没什么紧张感,依然平静有序地生活。

  今年,常德又在穿紫河开通了水上巴士,常德人玩水乐活,惬意得很。


  倘若把这个城市的夜晚拆开,到处都是细节。

  午夜粉馆的服务员正打着呵欠,雨天的洒水车殷勤多余。KTV里突然涌出一群欢声笑语的年轻学生,流浪汉裹紧了大衣在路边长椅上酣睡。商厦工地上的工人在彻夜赶工,夜间的士成了无人邀请的孤客。菜贩凌晨四点踩着三轮车进城营生,酒驾者撞飞了马路中间的栏杆。夜宵摊喝了酒的男人随地撒尿,中年夫妻一前一后沉默地走路。沅安路上亮着红色霓虹灯的店子通宵营业,全副武装的武警夜间巡逻。高楼里的灯光明明灭灭,人间烟火真实而繁盛。珍馐美酒,山川河流都比不上城市那一刻的宁静孤独。




  生活在这个城市,时间感都渐渐模糊了。有时候在这个城市走着走着,一抬头,不是瞧见高山街的樱花开了,就是迎风巷的泡桐落下了,屈原公园的白梅、红梅、腊梅、海棠开得极好,连角落里的皂角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结起了果实。


武陵大道永远绿树成荫,小巷子里的光和影迷死人。若是谈了恋爱,在诗墙边上等一场日落,站在丹阳天桥上接吻,或者在雨后小花堆积的育才路散步,都美好得让人忘记了时间。


  每次晃荡在城市的白天夜晚,市井街头,脚步就自然轻快起来。穿梭在蓝天白云高楼林立之中,穿梭于大街小巷的专卖店、菜市场、校门口、烧烤摊的人声鼎沸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世俗生活的气息。生活在这里的人,凝聚了常德的一种气,或是气场,你说不出这个城市究竟美在哪里,但她就是特别迷人。常德有迷人的现在,有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也连接着我的过去与未来。这个城市终究是可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