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级教师说| 张华清:教育清谈(下)

 昵称815848 2018-10-08

张华清,特级教师、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教育行政干部研修部主任、副教授

谈教师“懒”与“勤”

矛盾共生,论及有理。此四种现象,皆应辩证看待。单以“懒”而言,课堂上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师当解放学生,激发他们沉浸学习,积极体验,自主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都应勤奋活跃,不断闪烁智慧的火花。高明的教师是学生学着学着就不见了。退后了,“偷懒”了。把学习交给学生,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教师点点火、引引路、激激情,然后就是看着学生沉醉其中,颔首微笑。如此而已!但,若达如此之功,却又不易。这背后藏着教师艰辛的付出,包含着教师多方面的“勤”。换言之,没有平日之“勤”,就难有课堂的“懒”。天道酬勤,内涵深刻。一节轻松自如的课,需要有无数个日夜勤恳的学习积淀、备课钻研。这正是“懒”与“勤”最好的诠释和明证。“懒”在表面,“勤”在背后。“懒”是表现,“勤”是依托。做个智慧的“懒老师”吧,让学生快乐智慧地勤起来!这是时代要求,是社会需要!

谈观课

听课评课,应该从人出发,关注课堂中的人,看人的活动动机、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课堂中的“人”,一是指执教老师,一是指求知学生。看教师,主要看“三力”,即教育理念执行力、学科学习引领力和教育问题解决力。教师只有把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和行动,理念才具有生产力。否则,只是羊头与狗肉、新鞋与老路关系。教师需有感染学生热爱学科之力,从而使其有趣自觉钻研,由课内到课外,由学科到科学。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课堂以问题引路,以问题驱动,调动学生激情,启发学生思维,同时还要能及时巧妙艺术性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看学生,课堂上除看到当今学生,还要看昨日学生和明日学生。用三句诗对应,昨日学生——远近高低各不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今日学生——俱怀逸兴壮思飞。让每一个学生扬长避短,处于积极思维之中,智慧地学习。明日学生——直挂云帆济沧海。激起学生的志向和情致,满怀信心向未来。

再谈观课

观课,在于观人,是宏观,是中观,亦是微观。宏观,在人之目标、人之理念、人之发展;中观,在人之活动创设、人之活动表现;微观,在人之具体言行。原先重在听课,而今重在观课。由“听”到“观”,是一大进步,一大提升。由教师到学生,这是对象的转移、主体的变化。但现实中,绝不能强“观”弱“听”或用“观”否“听”。无论如何升级,“听言观行”不可取代。“听”,应该听学生的朗朗书声,听学生源于内心的质疑声,听学生真诚的讨论声,听学生探究后的反馈声;听教师巧妙的点拨声,听教师和谐的交流声,听师生内心的融合声。“观”,主要观学生是否激情调动,观学生是否融入情景,观学生是否思维活跃,观学生是否创意新颖,观学生是否领悟意蕴,观学生是否融会贯通;观教师课堂设计之效,观教师课堂生成之功,观教师穿针引线之力,观教师评价激发之能。课堂“听”“观”齐发,会得到一个真切实在的学生或教师,站在此点评课,自会抓住全貌,看准内心,得出科学中肯的结论。简言之,观教师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引导是否得法,观学生学习是否投入、是否有效。其余,皆在其次!

谈作业

《辞海》对“作业”的界定:“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这里需要明确两点:“既定任务”指什么?做完六题作业是不是?写完三张试卷算不算?如果不是不算,那究竟是什么?这些作业又与它有什么关系?如果是,那就更忽视了作业的真实价值,为作业而作业,丧失了作业的意义。如此,则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写完作业就等于完成任务了吗?倘然,学习也太简单了吧!其实,学习与其他任务不同,跑三圈、去一趟、栽两棵树,这是凭个人或集体之力即可养成的,是力量的外显,由内向外,带有一次性质,做完即完,不存在后续牵扯。学习则是一种内化吸收,由外到内,要经过不断地体验、消化、建构,绝非做完作业即告大吉。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往往来自潜移默化和日常感受,突击强化、作业压制,非正道也!作业,仅是手段,不是目的。以手段做目的,是错误。有经验的教师,追求课堂效率、效益,化繁为简,整合调理,四两拨千斤,轻松掌握。愚笨的老师,没有对策,课堂效率低,堤内损失堤外补,只好用作业强化。这种“熟能生巧”,好似学生受益,实际上,牺牲的更多。学生厌烦机械的练习,更体会不到做题的愉悦,又剥夺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身心能不痛苦?对学习还何谈兴趣?认不清根本,只行政命令,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形式耳,风头耳,博眼球耳!

谈学生“低质勤奋”

低质量的勤奋,其实就是耗磨时间,不讲效率,做无用功。当下,很多学生这样,令人惋惜。再看教师,又莫不如此!如此教师,自然教出如此学生。吴非先生曾言:学校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群愚蠢的老师在辛勤的工作。要知道,教师乃成人,是有自己思想、判断和选择的。而学生则在很多方面难以自我做主,他们缺少选择权。现行的教育体制、落后的教育理念、功利的浮躁心态、划一的学校管理,致使学生很多时间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在各方严格的限制下,稍息立正向前看,亦步亦趋无急缓。比如晨读,学生不按学校要求、不听老师布置,行吗?既如此,何谈兴奋点?何谈高质量?一统天下的条条框框,约束了行为,压抑了个性,湮灭了激情,钳制了想象,造成低质的“勤奋”,无效的空忙。学生现状需要改变,但绝非学生本身所能,必须靠学校、老师,甚至家庭、社会对症下药,释放、开放、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