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的适时性原则

 木香草堂 2018-10-08

 

    适时,即适当的时机。就家庭教育而言,适当的时机不仅是指适当的时间,还包括家长特别是孩子适当的心理状态。

    适时性原则是指家长要注意抓住教育时机(包括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心理状态)对子女进行教育。

    实践证明,时机最容易错过和消失,也最难以捉摸和把握,因而也最有价值,最为宝贵。教育孩子如同农民需要适时播种、适时收获,股民需要适时购进、适时抛出一样,需要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教在“节骨眼儿”上,育到“火候儿”上。只要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要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国内外研究表明,在相应的年龄阶段进行相关的智力、能力培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

2.5-3岁是教育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和说出总数等);

3-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3岁和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的关键期;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的关键期。

9-10岁是孩子行动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幼儿阶段是孩子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小学34年,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要避免“翻老帐”。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习惯于“翻老账”,并美其名曰“新帐老账一起算”:“你这孩子真是无可救药、屡教不改,今天这又是怎么了?昨天你和邻居家的孩子打架,上个星期没按时完成作业,去年还……”这样的教育,一是不利于解决今天的问题,甚至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我今天怎么了?二是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丧失自信心。三是会使孩子认为父母不再爱自己了,这无异于给亲子间的亲情设立了一座无形的高墙。有的多子女家庭的家长习惯于“杀鸡吓猴”或“连带”的方式批评惩戒孩子:一人犯错,其他人也跟着受罚——“你看什么,你以为你是什么好东西呀,你那天还怎么怎么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孩子间的团结,无疑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巧启迪,达到情通、理通、心通的教育境界。

第三要把握教育契机。研究和实践证明,教育效果的好坏,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当时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抓住了有利的教育契机,就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1、孩子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与第一次发生不良行为而未得到及时纠正有关。因此,若能在孩子不良行为刚刚露头,尚未形成习惯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就会得到及时纠正,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2、孩子取得成绩时。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心情愉悦,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家长、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赞许,同时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帮助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鼓励孩子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3、孩子遇到挫折时。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泄气,害怕嘲讽,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此时,家长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的自信心会一滑再滑。因此,家长应当在充分表示理解的同时,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你能行,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4、孩子受到委屈时。孩子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事而受到他人误解或指责感到委屈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希望及时倾诉、发泄。这时家长应当保持冷静、宽容的态度,认真地听取孩子的倾诉,并在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如果真的向孩子所说得那样,也应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可采取“火上浇油”、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报复。

5、孩子犯错误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孩子犯有较大过失时,绝大多数孩子心理上往往会产生畏惧感和负罪感,有些孩子还会主动做家务,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此时,家长决不能因孩子一时“会来事儿”,对其所犯错误一笔勾销。而应明确指出其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以理服人。同时,要教育孩子知道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要为孩子卸下过于沉重的包袱,抬起头来做人,这样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孩子考试前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在考试前后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如,在考试前,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有些孩子都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有的成竹在胸,有的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此时,家长适当的关怀、恰当的心理疏导都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与此相反,如果家长过分紧张、过度关爱、漠不关心,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考试后,有些孩子或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或放任自流、破罐破摔,或刀枪收兵、马放南山,或恐惧、消沉。此时,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7、家长参加家长会或教师来访后。大多数孩子都十分在乎家长在老师面前和老师在家长面前对自己的评价。当家长参加家长会或教师来访后,孩子都会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尽早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介以及家长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又担心受到家长的指责甚至棍棒相加。这种既渴望又担心的矛盾心理正是对其进行教育的良好契机。此时,家长要在充分肯定、挖掘孩子的成绩和闪光点的同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孩子一定会愉快地接受教育。

8、家中来客或外出做客前后。家中有客人来访或带孩子外出做客时,大多数孩子都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都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在他人面前。这种心里为实施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也有些孩子,在家中有客人来访时,表现得更加无拘无束,甚至“无法无天”——“人来疯”。对于这样的孩子也不必“人前教子”,可以在“人后”进行适当的严厉批评教育。并让孩子知道没有在“人前教子”,是对他(她)的尊重,在“人前”表现得不好既是对客人、对父母的不尊,也是缺乏自尊的表现,会严重影响自身形象和父母的形象。

9、与孩子共同游戏、活动时。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家长与孩子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游戏、活动时,孩子平时对家长的敬畏、恐惧等心理会得到有效地缓解,会表现出原本的自我形象,容易与家长以“朋友”、“同伴”的身份进行交流,有的孩子还可能会透露一些心中的小秘密。这无疑给家长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给家长对孩子进行诚信意识、规则意识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10、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含有巨大的文化内涵,是对孩子进行亲情、友情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利时机。家长应当充分利用亲人团聚、参加相关活动等有利时机和孩子好奇、探究等心理,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适时性原则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经典案例

错过花季

一天,一名教授召集来他的学生说:“我这里有一些雏菊的种子,我已经把它们放在许多不同的瓶子里,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了解相关的花卉知识,选择你们认为最好的,然后种植到市区的某片土壤里。土壤的选择也需要你们自己进行。当然,土壤的选择及花的养殖你们可以查找相关地质或养殖的资料。记住,夏天花开的时候,我可是要前去欣赏的。”

作为一直受到众多学生崇拜和尊重的教授,同学们对于他突然布置的这个任务感到好奇。教授一走,同学们跃跃欲试地来到装放种子的玻璃瓶前,十分认真地观察起了种子的形态特征。然后,有的同学上网查资料,有的同学到图书馆去寻找相关的信息或者阅览相关的论文。

十来天后,大部分学生经过观察和研究,找到了自己认为最优良的那瓶种子。紧接着,大家又开始忙碌起市区的地址土壤以及气候状况的实地考察。十几天又过去了,他们终于选定了各自认为最适宜种子生长的那片土壤。然而,这时候,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种子的播种分布需要考虑光照和水分以及附近植物的影响等问题,于是,同学们又埋头苦干了几天……

最后,大家终于择取了最优良的种子、最好的种植土壤、最好的播种方式。然而,夏天已经来临了。

当然,教授无法看到盛夏开放的雏菊了。他笑了笑,对学生们说:“你们的智慧确实足够为花儿创造出最好的外界条件。可是,你们在一开始,就没有对花儿的本质进行过思考,错过了花期,有再好的外在条件,花儿也不能够盛开了。”

花朵错过花期难以盛开,花如此,人生亦如此。

【作者点评】

“花朵错过花期难以盛开,花如此,人生亦如此。”从哲学角度说,就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抓住教育契机,适时、适度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和基本原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c2c580102w7h8.html

 家庭教育的适时性原则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