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寻韦岗战斗

 梦想童年594 2018-10-08

研读新四军2团上下会战斗时,在读书、查阅资料中偶然发现《新四军·文献(1)》(1988年12月,解放军出版社第一版)中竟有一幅“卫岗战斗图”。查阅《粟裕文选(第一卷)》(2004年9月,军事科学出版社第一版),竟没有登载这幅附图。再去翻阅《粟裕战争回忆录》和《粟裕传》,都没有登载这幅图。深知这幅附图对于研究卫岗(现称:韦岗)战斗之重要意义,于是,便根据《新四军·文献(1)》(电子版)套描了这幅附图(套描方法详见本文后附录)。

至此,笔者根据粟裕报告原文及附图,对韦岗战斗的经过进行一“兵棋推演”。

先将“兵棋推演”中作战时间计算方法如下:粟裕报告中没有说明攻击日军各车的具体时间,但可以根据报告文中给出的时间信息,大致推测各车的作战时间。打完敌第1车(邮车)后6-7分钟第2车(军官包车)至,打完第2车后5分钟第3、4、5车至,这样战斗的等待时间为:7+5 = 12分钟;战斗历时半小时,那么攻击日军车辆的战斗时间为:30-12 = 18分钟;将这18分钟作一大致分配:打第1车用时3分钟,打第2车用时5分钟,打第3、4、5车用时10分钟。

“兵棋推演”如下:

1938年6月16日晚,粟裕率先遣队及一支队各一部(4个连)宿营杜村。选出参战部队,计有步兵6个班,轻机枪1个班2挺轻机枪,1个短枪便衣侦察班。其余部队取道徐家边,经赣船山以南之东昌街、南青山镇到达上元村附近停止待命。

17日凌晨2时,参战部队与大部队分别冒雨出发。

17日7时左右,参战部队经徐家边在小芦荡(距预定战地仅8里)稍事停止,进一步进行鼓励与具体分配各部之动作任务,旋即继续前进。

8时,部队经由K点到达F点时,日军汽车1辆由句容方向向北驶往镇江,因我军未能进至作战预设位置,距离太远,便放弃攻击,敌车驶去。

8时10分,短枪便衣侦察班经由C、B点到达L点、粟裕率轻机枪1挺进至B点时,敌第1辆车(邮车)自镇江向南驶向句容方向,侦察班按照作战预定方案放过敌车,但我军机枪尚未布置完毕,仓促向敌车车头开火射击,击穿汽缸。敌车猛驶至E点停止,因我军后续部队未到,日军乘员全部弃车而逃,缴获邮件一车。随即侦察班进至A点。(8时13分左右)。

随后,我军后续部队赶到,2个班占领H点,向句容方向警戒,并准备截击敌车。 此时,我军部署为:侦察班位于伏击圈A点,控制战场北面道路,向镇江方向警戒;2个班位于伏击圈H点,控制战场南面道路,向句容方向警戒;4个班及机枪班位于伏击圈B点至L点周围,以形成交叉火力。

6-7分钟后(8时20分左右),敌第2辆车(军官包车)由镇江方向开来,当其进至B点时,我军以机枪、手榴弹进行火力打击,击伤日军驾驶员,敌车失控翻入B点以西之水沟中,随后击毙驾驶员与乘员土井少佐。潜伏于车下之日军大尉梅泽武四郎,乘我军打扫战场之际刺伤我军战士(估计是刺伤1人),众战士群起向敌射击,此时误伤1名战士,致使其牺牲。此车缴获手枪、军刀各1,日钞7千余元。(8时25分左右)。

约5分钟后(8时30分左右),敌第3、4、5辆车由镇江方向驶来,载日军共30余人,我军当即进行拦击,第3车被击中停于B点以北,第四车被击停于L点,第五车乃自行停止于G点,日军纷纷下车还击。此时我部署在B点之机枪射程受限,不能压制处于G点之日军火力。粟裕乃命令另一机枪占领D点高地,实行瞰制射击,终将敌全部击溃。逃敌向北逃窜,我埋伏于A点之短枪便衣侦察班因武器均为驳壳枪,火力太弱,未能阻止敌之后撤,故敌之第5车乃得以装载伤兵数名逃回,而敌之残余步兵则沿公路西侧之水沟中泅水逃回。此战历时30余分钟,计毙敌13名,伤敌7-8名,缴获步枪10余支,手枪、军刀各1,钢盔数顶,日钞7千余元,4车军用品。我军伤亡各1名(根据粟裕报告中所述,被敌刺伤1名,自伤致亡1名)。(8时40分左右)。

由上所述,韦岗战斗自1938年6月17日8时10分开始,约至8时40分为止,历时30分钟。韦岗战斗“兵棋推演”至此结束。

战后,参战部队动员战场周围村庄之群众逃避日军报复,然后沿I点至J点分路撤出战场(粟裕报告中并未作I点和L点之说明,笔者认为此两点应为参战部队撤出战场之路线,因两点均为经南青山镇至上元庄方向的乡间小路),进至上元庄与大部队会合,安全撤退。

参照“卫岗战斗图”,后人对于韦岗战斗的经过便了如指掌了。

至于作战当日的气候,6月中下旬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从粟裕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数夜急行军及大风雨中行进,全身尽湿仍然勇气未减,且能与敌肉搏”;“天候大雨并有雾气”;“天雨路滑未能先期赶至伏击地点”;“敌之先头车辆虽负侦察作用,但在大风雨中被我军狠击时,其后续车辆并未闻到声息”;“敌探亦因天雨未出”等语句,可以判断作战是在风雨天中进行的(参见《新四军·文献(1)》224-227页)。

笔者根据所套描的地图测算,韦岗战斗我军伏击圈的大小为:南北长大约900-1000米,东西宽大约350-400米(测算方法详见本文后附录)。在这样大的范围中,我军兵力仅为8个班,还不到1个连。部署为:北面A点为1个侦察班,因驳壳枪火力有限,只能起警戒作用;南面H点为2个班,距离伏击圈外沿大约2000米,因此不能成为伏击圈中的打击力量;机枪班2挺机枪在B点,后1挺转移至D点,其余4个班应该在伏击圈两侧。从图上大致的范围测算,伏击圈周围G、A、L、B、C各点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50-400米;D点上的轻机枪打击B、L点上的敌车是有力的,距离约300米,但是打击G点上的敌车,射程就不够了(距离约1000米,轻机枪射程约500-800米)。因此,粟裕在报告中说:“参战人员太少”,伏击圈我军兵力仅4个步兵班、1个机枪班,散布在长约千米、宽约4百米之范围中;又考虑到打击敌军对象为汽车,其运动速度较快(如果车速为60km/小时,则每秒运动16米左右),我军的打击力量就更显捉襟见肘。

很多文章都称韦岗战斗打击的是日军一个车队5辆车,笔者不敢苟同。从上述战斗经过的描述来看,第1车与第2车间隔时间约为6-7分钟。考虑到汽车行驶速度在60km/小时上下,6-7分钟的间隔就大约是6-7km。第3、4、5车应该是一个车队,3辆车之间的平均距离约在300m左右。第2车与这一车队的首辆车第3车间隔约5分钟,大约5km。以上测算方法还忽略了打击第1、2车的时间。因此,可以判断:日军第1、2车是单独行驶的车辆,第1车是邮车,第2车是军官包车,2车之间无必然联系;而第3、4、5车则是一个车队。日军军官包车竟敢单独行驶,可见日军占领江南初期的嚣张程度。韦岗战斗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仗,战斗规模不大,也就连一级的伏击战,但是,正如粟裕在报告中所说:“大大提高了战斗情绪及本军的政治影响”,“大大地兴奋了群众”,“打击了日寇横行无忌的行为”(见《新四军·文献(1)》225页)。

粟裕的报告标注时间为1938年6月17日,《粟裕传》说:“也就是韦岗战斗结束的当天,粟裕给新四军军部写了一份长达五六千字的报告”(见《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196页)。战斗结束已经快9时,撤出战场,进抵安全区域,大约应该到下午了。即动笔写作5-6千字的报告,并在5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注进入、撤出战场路线,伏击圈、侦察、警戒与火力打击、敌车被击毁位置,应该到17日的子夜时分了。整整一天的行军、部署、指挥、作战,未及休整,还要即刻写出战斗详报,可见粟裕将军之劳苦,同时也可见此报告的真实可信程度,当之无愧被列为历史文献。

有关韦岗战斗的回忆录凤毛麟角,粟裕的《战争回忆录》中仅提到韦岗两字,竟没有些许描述,可能是因为他认为有当年的报告就足够了。《新四军·回忆史料(1)》中有童炎生写于1987年4月的一篇“江南处女战”(294-297页),童时任连队指导员。再有就是邹志成,时任通信班长,老人生前笔者曾在2003年多次采访过他,他的有关言论还见诸报端。童、邹两位前辈的叙述增添了韦岗战斗些许细节,如:侦察、击毙土井等细节。因年代时隔久远,叙述中难免有些记忆不准确,作为参考,还是可珍贵的。其他的文字都应归于转述,就谈不上历史意义了。

以上所述及“兵棋推演”均为纸上谈兵,万难恢复韦岗战斗原貌,找寻韦岗战斗的过程还在继续。

附录:

地图套描方法:

1、打开电脑,找到地图pdf文件或其他电子文件,在电脑屏幕上蒙上纸张,适当调整照明灯光,使电脑上的图像能够透射到纸上,纸越薄图像透射得越清晰,最好用描图纸,笔者第三幅图就是用描图纸画的,基本上与原图不相上下;

2、用铅笔轻轻地在纸上画出地点的小圆点、河流和道路的线条以及山川的等高线;

3、拿下描好的纸张,参照电脑上的地图,根据描出的铅笔痕迹,用水笔描出地图的线条;

4、标注文字。

比例尺计算方法:

1、找到画好的地图上两个点,这两个点应该可以在搜狗、百度、谷歌等网站卫星地图上找得到的,例如:卫岗和东昌街;

2、在电脑上找到卫星地图上该两点,测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例如:卫岗到东昌街的直线距离为5.5km即5500米;

3、在画好的地图上测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例如: 卫岗到东昌街的直线距离为16cm;

4、5500m ÷ 16 = 343.75m,则在画好的地图上1cm 大约为350米。考虑到pdf文件的画面要稍大于纸质版的画面,因此估计粟裕所画的地图,比例尺为:5万分之一,即1cm 为500米。

[来源]27军子弟网

http:///

本刊接受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