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给孩子钱?

 木香草堂 2018-10-08
如何给孩子钱?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宋承昊摘录】

    昨晚爷爷给二哥4岁的儿子小睿一个红包的时候,正吃着薯条的小睿一脸的呆愣,他不知道什么是红包,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谢谢眼前这个老人家,因为他也没想要。关于钱,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我的父母他们省吃俭用给我们钱,他们到底要得到什么呢?在家庭当中他们的角色难道就只是把钱掏给我们吗?不是的。幸运的是,我的妈妈她不识字却懂得投资的道理,她一直都把自己当成一个投资人的角色来看待而不是提款机。投资人的钱是要回报的,投资人的钱是强调回报的。
       什么是投资人?
       投资人将钱投给合作方,这个合作方本身要去创造价值,父母拿钱给孩子,孩子拿钱要去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是什么价值?
       第一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让父母得到一种宽慰,得到一种快乐;
       第二是数年之后得到家庭的幸福、家庭的完美。孩子发展得好家庭就好,孩子发展得不好,数年之后父母在这个家庭当中会很痛苦,所以我妈非常清楚她把钱投到我们身上,希望得到的回报是:
        一、孩子自身的发展,这一点能给她带来快乐;
        二、保证十年之后她的生活。
        十年之后她是作为一个给孩子养老的人,还是她可以享受到孩子给她养老,取决于她现在这个钱是怎么投的!她没学过理财也没学过经济学,完全是看电视看多了,同时在生活中借鉴听到的、学到的和问到的经验,在她身上我获得了很多的前车之鉴。
       有些家长就会说了,投资人可以选择合作方,我现在是没法选择合作方了,生下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这个观点是错的。作为投资人而言,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你就应该做什么?你就应该做的是培养合作方,培养合作人。他现在达不到你的要求,达不到你的标准,没关系,把他培养成一个可以创造价值的人。这就是身为父母从理财的观点看,应该扮演的角色:投资人的角色。
        更多的人是一边骂着孩子不争气,一边给孩子当长工。不算账,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如果不算账你就提不出恰当的要求,如果不算账,整个家庭并不会向着越来越有希望的方向发展,恰恰相反,孩子有可能因为长久的依赖而逐步地走向衰败。从小不注重财商,到了大了孩子成为一个啃老族,天天依赖父母,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到了那个时候父母再后悔不已已经太晚。
       要知道你认为你的孩子是什么人,他就是什么人。你认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你认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也就是一个懦弱的人。你认为他是一个拥有养活自己能力的人,他也就是那样的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他已经可以帮助父母挣钱,甚至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带弟弟妹妹,并不是说光只有这个孩子拥有这个能力,所有的孩子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
       父母应该知道赚钱其实是一种生存的心态。这一点都不需要讳言,应该把如何提高孩子挣钱的能力和孩子理财的能力看成是提高孩子生存能力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说想让孩子未来能够发达起来,能够生活得更好,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从小在孩子面前谈钱,这似乎成了一种叶公好龙,心口不一的事情又怎么能够成真呢。
        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一些赚钱的机会,应该给孩子建立起靠自己不靠父母的行为习惯。应该尽早地把孩子培养成父母生活的合作者,而不是长期的吊在父母身边的这样一个人,他应该是家庭生活的参与者,应该是父母人生的合作者,我们应该给孩子培养这样一个基本的生存理念。
       作为孩子他在消费,他在花钱的这样一件事情上有着一些很基本的缺失,什么样的缺失?
        第一: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于价值判断的缺失:1元、2元、50元、100元,它到底对等于多少?这个价值本身用什么来衡量?50元到底应该买到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在这个理念上面,在这个想法上面孩子是缺乏的。你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在外生活的时候甚至为了买一根火腿肠付出50元的代价,有的孩子说:“这根火腿肠我要50元。”馋极了,就直接给了50元。对孩子来说那根火腿肠让他得到了需求的满足比那张纸更重要,当孩子对钞票的价值本身缺少一个认识的时候是很可怕的!如果孩子手中拿的不是红红绿绿的钞票而是卡,那问题就更麻烦了,所以孩子们对价值判断的缺失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积累认识的缺失。我今天有了1元,明天有了2元,我是应该慢慢的逐步的把它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去消费,还是有1元就花1元, 2元就花2元?在生活当中,大部分孩子就是今天有钱今天花…… 越是在财富的积累这件事情上面,意识比较欠缺的孩子越有可能在他成人之后成为一个地地道道啃老族,所以父母管了小学管中学,管了中学管大学,管了大学管工作,管完工作还管结婚,结婚完了还要接着管,管孙子!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解决这两个缺失的前提条件是:怎么给孩子钱?给钱这件事本身就是有学问的。
       有的妈妈说:“要让孩子知道钱是身外之物,花完再挣。”有的妈妈说:“我们挣钱不容易,我宁愿他吃掉,也不愿意他拿出去乱花。”这是两种不一样的想法,这件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爱是无条件的,但是给钱是有条件的,给钱并不直接等同于爱。
        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钱永远是自己挣的花起来最自由、最轻松,如果是父母给的就一定有相应的规范和规则,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是提款机,没钱了找爸爸妈妈,缺钱了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越往后期甚至只是给父母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请你把钱给我放在什么地方,我去取。”完全没有跟父母交流,但是依然处于对父母依赖和索取的状态,我们怎么会让孩子对父母有这样的一种认识?
        孩子向父母要钱的时候,父母应该打出这样的一系列组合拳:
        第一:零花钱按周付。不要一次给很多,特别是高中和大学,一次性的给了孩子一笔钱,父母希望他好好的花,有理财观念。要知道理财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你说完就有的,是需要你对孩子进行培养的。按周付会有一个好处,会让孩子觉得我这段时间花费是有限的,那么我要节约、减少消费还是储蓄都好,他就会开始思量,因为这是有限的。如果无限,一开学就拿到了整个学期的消费,对他来说觉得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不要因为我们的过失而助长了孩子随意花钱的行为!
       第二:零花钱有定数。很明确的让孩子知道这一周有多少钱,如果这一周出现了超支和透支,是绝对不会给你追加。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对话,孩子说:“妈,我钱花完了,再给我点钱。”妈妈说:“前段时间不会给过你了吗?”孩子说:“你给我的那一点根本就不够用,你再给我一点,再给一点,再给一点。”一来二去,妈妈说:“行了,行了,争不过你。”掏钱给孩子,说:“省着点花。”这样的对话是让人遗憾和无奈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总是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为被动方,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占据主动,让自己成为被动。我们应该知道在家庭教育当中,任何一个成为被动的角色都不可能充当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所以零花钱有定数,限制好孩子花钱的那个数额,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原则的、是有标准的。有的父母会说我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所以我们就尽可能的用给钱的方式、买东西的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满足孩子的愿望,拉近父子、母子的关系。越是用这样的方式,在教育上就错得越远。
        既然有定数,那就牵涉到怎么定?
         应该在定下来这个零花钱的数量之前跟孩子进行一个谈判,要跟他有一个约定:这一年之内每一周的零花钱是多少?这一年都谈好,如果你希望有所改变,那是下一年的事情,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心存侥幸。当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给过钱之后,孩子又跑去跟爷爷奶奶要,跑去跟其他亲戚要。既然已经说了零花钱有定数,那么在教育管理当中也得有定数,必须跟家庭所有的教育参与者达成共识,如果连基本的一致都做不到,还只能像其他家长一样地摇摇头说:“不行啊!”如果只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连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都做不到,还别说财商教育。
       第三:大开销 一次定。
       什么是大开销?
       上百、上千,学习必需品,大的玩具,大的文具,甚至是服装、鞋帽等大的消费,最好跟孩子一次谈好:这学期你大概需要哪些大的开销?服装上面、文具上面,一次谈好之后,中间不再追加。避免让孩子觉得想要什么,无非就是去跟父母缠一缠,绕一绕,自己就一定能够得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愿望不可能被实现的,自己某些想法根本不可能被满足的,那么的欲望,他的需求就是无止尽的。一个不能够自我控制愿望的孩子,且不说会给家庭会带来很大的拖累,他对整个社会来说在未来也会形成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大的开销在一次性谈定,现在孩子全部都是穿校服,那就比穿鞋,到了冬天就比帽子和手套。这个鞋买得越来越贵,父母穿的鞋都没有那么贵。父母要跟孩子谈好,衣服、鞋子是在大概多少的费用之内,样式和品牌你可以挑,但是价格有一个大体的限制,那孩子就会自己去考虑,否则孩子就会觉得我只需要去找,去想那个我最喜欢的,他不会去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什么是父母一定不会同意的。这些都是要提前谈好的大开销!
       第四:不拿成绩做交易。 
       孩子为了钱而去努力学习,而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成就而努力,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悲哀。其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自身的角色就是一个学生,很多孩子意识不到一个学生的角色意味着什么?
         很多孩子觉得我学习就是为了爸爸妈妈,如果拿成绩做交易,只会助长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他只会觉得我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某种奖赏,非常不利于建立起孩子、学生的这种角色感。完全可以跟孩子说:“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你是学生,在工作这件事情上妈妈是职员,妈妈所有的职能就是扮演好职员这个角色,妈妈去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在你面前我是妈妈,付出所有的努力去做好这个妈妈,你作为学生,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你付出所有的时间去学习,我付出所有的时间来照顾你,当一个好妈妈,这就是我们的分工。如果你可以不认真的去学习,那么对于妈妈来说,我也可以不认真的照顾你。”用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角色的提醒,千万不要拿钱作为学习成绩的交易。
       第五:临时要求不满足。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孩子对付父母是很有一套的,他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蒙蔽爸爸妈妈,甚至是哄骗爸爸妈妈,因为孩子有很多的时间去想怎么搞定父母,对付父母。对于父母来说他能够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能够考虑孩子问题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说当孩子采取某些手段,临时性地提出一些金钱上的要求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原则,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要这样的一个博弈当中,孩子往前走一步,父母就退一步,不要在这样的博弈当中陷入被动,所以说临时的要求能不满足就不满足。孩子提出来的临时性要求一定要提前跟爸爸妈妈进行商量。
        第六:不要给小孩子花大钱。孩子在学校谈论家庭、谈论自己的父母、谈论生活、谈论花的用的,就是他们生活当中很重要的内容,很主要的内容,幼儿园的孩子就已经会进行相互的比较,一个孩子希望在别人面前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在家庭这件事情上他也希望去追求一种成就感,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怎么去评价自己的爸爸妈妈,怎么去评价爸爸妈妈的价值?这是家庭给予他的。
       很多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沾沾自喜,标榜自己 :你爸爸在外面能够挣大钱,所以你爸爸是多么的强!你妈妈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妈妈有多么的强!这些是我们教给孩子的,我们应该尽量的避免让孩子感觉到因为父母能够为自己花大钱,所以自己很荣耀。比如在普宁这个地方私立学校学费都很高,一次在车上一个亲戚骄傲的说:“我的儿子在二中实验读书,每学期学费6500元。”我问:“读几年级?”
       “初一。”
       开学的时候家长给孩子买名牌的服装、书包、文具,一个文具盒要价100多元,因为是某某名牌,对于一个小孩来说,第一没有必要,第二你所附加的东西,用品、穿着打扮方面你所附加的某种理念对孩子是有害的,所以说不要给孩子花大钱,不要让孩子说出:“不要碰我,不要惹我,我爸爸是老板!”不要让孩子说出这样的胡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e0c67a0101anzu.html

 

 如何给孩子钱?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