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这家养老社区,入驻率已达90%!看民营资本如何入局养老产业?

 老骆驼4753 2018-10-08

养老,已成为上海面临的严峻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超过48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40万人。

面对愈加沉重的养老压力,在《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让更多社会力量及企业“唱主角”,助力老年人“幸福养老”。

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访沪上养老社区发现,一些民营资本参与运营的养老社区得到市民欢迎。其中,泰康之家·申园开业一年来,已经接纳居民248户373人,其中独立生活区(即自理老人生活区)入住率更是达到了90%,它为何能受到老人们的青睐?

“文化+医疗”创新养老模式

从走廊到卫生间,随处都有扶手、座椅等适老化设计,让老年人活动更自如;红色醒目的急救拉绳无处不在,一旦发生意外能立即报警,及时得到救护;房间门口的记忆台可以放置老年人最熟悉的物品,防止因记不住房间号码找不到家……走进泰康之家·申园,种种精心设置的人性化细节,使得记者印象深刻。

漫步于这家养老社区内部,游泳池、健身房、电影院、医院、餐厅、老年大学、各种活动室等设施应有尽有,几乎涵盖了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入住率很高,开业仅一年间,入住率已达到90%,后面的客户已经需要排队。“有的客户一开始对在泰康社区养老还心存疑虑,体验了一段时间后,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不再来回跑了。”泰康建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刘淑琴告诉记者。

为何这家养老社区,在短时间内就受到普遍欢迎?已入住申园的潘老夫妇介绍,社区内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接触到的朋友素质也很高,很多是大学教授,可以自由参加摄影、手工等兴趣小组,每天生活都很充实。

同时, 社区内还提供强大的医疗保障。针对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容易跌倒等特点,社区内部提供综合性的疾病护理系统,把康复医学的模式渗透到老人日常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去,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根据专项调理逐步缓解老人衰老,而不是单纯依靠医疗技术。另一重要保障是急救能力,申园内已建立完善的专业诊断室,面对脑梗、心梗等紧急状态快速提交医疗机构合作,不耽误老人的康复时机。

刘淑琴介绍,泰康在预防保健、急性医疗、亚急性、中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各个阶段都提供了连续性、完整性的医疗服务,能较好满足老年客群的医疗需求。

民间资本助推养老产业

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近年来,国内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增加,民间资本逐渐成为国内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参与和推动力量。但养老产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初始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蛋糕虽大,但并非人人都能分到一口。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EO刘挺军告诉记者,申园是泰康集团从保险转型养老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人寿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定投资的优势,注重长远布局,因而非常适合投资长周期的健康产业。虽然周期长、见效慢,但一旦培育成熟、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后,就会给泰康带来非常稳定的现金流,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除了泰康,万科、远洋、保利、绿地、新城控股等品牌房企也纷纷入局养老产业。2015年,上海万科携手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推出“申养”品牌,建立了社区养老、照护机构、长者公寓、护理医院等四大产品线,涵盖了所有养老形态,并试点把三甲医院的门诊部嵌入养老机构,对内成为养老机构的医护保障,对外辐射整个地区,完全向社会开放,有效补足了国内“医养结合”尝试的最大短板。

养老行业在国内属于朝阳产业,但尚未发育成熟,市场现状使行业在5-10年内可能都看不到开花结果,长期的高投入、低回报将是所有养老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民间资本的这一片情怀同样需要政策的呵护。“泰康之家·申园”作为先行者,其探索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意义。

养老,已成为上海面临的严峻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超过48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40万人。

面对愈加沉重的养老压力,在《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让更多社会力量及企业“唱主角”,助力老年人“幸福养老”。

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访沪上养老社区发现,一些民营资本参与运营的养老社区得到市民欢迎。其中,泰康之家·申园开业一年来,已经接纳居民248户373人,其中独立生活区(即自理老人生活区)入住率更是达到了90%,它为何能受到老人们的青睐?

“文化+医疗”创新养老模式

从走廊到卫生间,随处都有扶手、座椅等适老化设计,让老年人活动更自如;红色醒目的急救拉绳无处不在,一旦发生意外能立即报警,及时得到救护;房间门口的记忆台可以放置老年人最熟悉的物品,防止因记不住房间号码找不到家……走进泰康之家·申园,种种精心设置的人性化细节,使得记者印象深刻。

漫步于这家养老社区内部,游泳池、健身房、电影院、医院、餐厅、老年大学、各种活动室等设施应有尽有,几乎涵盖了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入住率很高,开业仅一年间,入住率已达到90%,后面的客户已经需要排队。“有的客户一开始对在泰康社区养老还心存疑虑,体验了一段时间后,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不再来回跑了。”泰康建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刘淑琴告诉记者。

为何这家养老社区,在短时间内就受到普遍欢迎?已入住申园的潘老夫妇介绍,社区内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接触到的朋友素质也很高,很多是大学教授,可以自由参加摄影、手工等兴趣小组,每天生活都很充实。

同时, 社区内还提供强大的医疗保障。针对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容易跌倒等特点,社区内部提供综合性的疾病护理系统,把康复医学的模式渗透到老人日常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去,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根据专项调理逐步缓解老人衰老,而不是单纯依靠医疗技术。另一重要保障是急救能力,申园内已建立完善的专业诊断室,面对脑梗、心梗等紧急状态快速提交医疗机构合作,不耽误老人的康复时机。

刘淑琴介绍,泰康在预防保健、急性医疗、亚急性、中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各个阶段都提供了连续性、完整性的医疗服务,能较好满足老年客群的医疗需求。

民间资本助推养老产业

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近年来,国内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增加,民间资本逐渐成为国内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参与和推动力量。但养老产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初始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蛋糕虽大,但并非人人都能分到一口。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EO刘挺军告诉记者,申园是泰康集团从保险转型养老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人寿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定投资的优势,注重长远布局,因而非常适合投资长周期的健康产业。虽然周期长、见效慢,但一旦培育成熟、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后,就会给泰康带来非常稳定的现金流,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除了泰康,万科、远洋、保利、绿地、新城控股等品牌房企也纷纷入局养老产业。2015年,上海万科携手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推出“申养”品牌,建立了社区养老、照护机构、长者公寓、护理医院等四大产品线,涵盖了所有养老形态,并试点把三甲医院的门诊部嵌入养老机构,对内成为养老机构的医护保障,对外辐射整个地区,完全向社会开放,有效补足了国内“医养结合”尝试的最大短板。

养老行业在国内属于朝阳产业,但尚未发育成熟,市场现状使行业在5-10年内可能都看不到开花结果,长期的高投入、低回报将是所有养老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民间资本的这一片情怀同样需要政策的呵护。“泰康之家·申园”作为先行者,其探索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意义。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林红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