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不无道理(老子解蔽) 李怀乾参悟《老子》十数年心得

 鹿文康金 2018-10-09







 

续接上文:


无积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今译】


真实可信之言辞理论以“不”平衡调节,才能显得美妙动听而易于被人接受;华美之言辞理论以“不”平衡调节才会接近真实可信;明道之人以“不”平衡调节运用知识才能使知识更加广博;知识广博之人以“不”平衡其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得以明知;完善之人以“不”平衡调节处理众多问题,众多问题以“不”平衡调节处理才能臻于完善。


圣人以整体全息之“无”累积自己的德性,但圣人对于自己修悟大道所累积的德性是不会藏私的:他帮助别人启人智致人有,自己的生命也更加充实完善;他给予别人帮助多,自己积德也就更多。所以,天之道,利益万物而以“不”平衡调节来避免造成伤害。人之道,是以“弗”矫正行为减少争端。


【解蔽】


《老子》最后一章,老子说出了他留下这部《老子》之原因,为预防后人曲解大道真理,连续使用了七个“不”,将大道振动本质精髓再次集中宣示出来以作强调、归纳和总结。同时,为有利于大道理论易于被人接受,有利于实施教化,老子从本质和外观的关系角度给出了理论创建和教化的方法,“信言不,美。美言不,”,将符合天道的理论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适度装饰,有利于传播而惠及众生。道本无言而强言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如果联想到老子西行被关令尹喜所留而著《老子》之情景,《老子》最后一章亦包含这样的意味:“我虽不善言辞雄辩,所述虽不动听,但全是道德真理。因为明悟道德真理,所以我不会藏私,不会留下些私货不拿出来分享予你们,因为道德真知这种存在给人越多自己所得就越多。这就是宇宙之道德之全部秘密,我都说完了,你放我出关吧”。颇有推背归休、后会无期的意味!


然,自老子《老子》开始传布天下之日起,还是未能免遭世人曲解。两千五百多年中,《老子》解读之书汗牛充栋,竟无一真髓全得者。悲夫!吾今得悟老子道德真传,述而“不”作,““不”能,发明发微诉诸文字奉呈天下,道德真意“无、不”呈现,澄明天下众生之心,期道统文明普照天下。幸甚!

 

后记:宇宙道德,无不伏藏


道学著作《老子》阐释了哲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即宇宙之本体存在状态和宇宙之生成方式。宇宙存在之终极本体是“玄”,宇宙存在之终极秩序是“道”,宇宙万物在“道”支配下的生成和存在方式称之为“德”。宇宙之“道”和“德”是通过“无”和“不”存在和体现出来的。《老子》所有论述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的举例说明。


“道”是宇宙本体存在秩序,这个秩序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宇宙是以整体全息的隐序之“无”状态存在的;其二,宇宙整体全息隐序存在包含部分完整振动显序存在之“不”。概括说:宇宙本体之整体全息隐序存在是“无”,部分完整振动显序存在是“不”。


是之振动呈现为“有”,离开“不”,“有”即不存在。


支持“有”存在的完整振动是“可-中-非”这样的螺旋振动,将“可-中-非”螺旋振动模式称之为“不”。


“不”是定域振动,是对“有”之平衡完整振动模式“可-中-非”的称呼,也可以说“不”本身就是高度抽象的描摹宇宙振动本质的模型。


“可”和“非”是定域振动范围边界;“中”是“可、非”振动所喻示的最佳效能呈现之所在。


“不”之定域振动呈现“有”存在四个方面性质:一是,振动产生并显示定域空间,振动之振幅大小决定“有”之空间大小;二是,振动产生并显示时间,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时间的长短;三是,振动产生并显示秩序,振动产生的时空确定性决定了秩序的确定性,也就是显序之“有”序;四是,振动产生“本位”。即:“不”之振动产生并显示存在之时间、空间、本位和秩序的统一才产生的确定的“有”。


“无”与“”是涵容关系,也就是整体全息隐序存在与部分完整显序振动存在状态关系。“无”涵容“”,也就是“无序”涵容“有序”。


“无”与“有”,在时空上是含入关系,即“有入于无间”;在互相作用上是利用关系,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为“有利”和“无用”


“有”与“不”是外相与本质的关系。“不”之振动灵动状态呈现是“”,所以“不相”“真”;“具体呈现为“有”,是为“有相”有相”并不能呈现振动存在的实质,因而是“假相”;“假相被集体生命灵智的振动共识固化为“物”。


宇宙万物是“昆成”的,在宇宙昆成之前不存在时间、空间,自然也不存在时空中的一切。因而不能以时空解释“有”的诞生。


“不”外化呈现为“有”。没有“不”,“有”即不存在,而“有”对“不”又起遮蔽作用。“有”所呈现出的特征为“性”,其实在“性”为“物”,“有”之实在性特征为“物性”,“物性”对外呈现“物相”,不同“不”呈现的物相不同。生命灵智之“观”对“物相”的观照成果,是“物理”。


“有”之“物相”会遮蔽“不”之振动本相;生命灵智可以从“有”之“物相”探究“物理”,又可以经过对“物理”追索到“不”之“真”。


宇宙之整体全息隐序存在是“无”,“不”之完整振动平衡显序存在是“一”。即“道无”和“德一”。其对人行为的指导就是“居无”和“守一”。


之系统完备性为“大”。


宇宙整体全息隐序存在之“无”体现为“曲”,是为“曲则全”;宇宙部分完整振动平衡显序存在“不”生之“有”体现为“枉”,是为“枉则正”。


宇宙之生成方式是:“无”生“有”,“有”是通过体现“不”之振动的方式来衍生衍化的,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玄”为宇宙终极实体,称为“道体”;宇宙之终极秩序赋予事物的性质,称为“道性”。生命灵体的终极实体,称为“自体”;“自体”存在状态的隐序和显序,称为“自性”。“自性”出自“道性”,生命灵智发自灵性。


生命灵智也是振动存在,因而其振动加之于其他振动,会对其他振动产生干扰。生命灵智对外在事物的干扰即为“观”。


生命灵智之“观”对外在进行测度,必然会对外在产生干扰而改变振动之“相”,这种被生命灵智之“观”干扰加工过的“相”就变成了“象”,是为“观象”。


单个或多个“不”振动被生命灵智“观”,与生命灵智振动合振而呈现的“象”,所以只要经由“观”干扰加工的“象”都是合振之象,被生命灵智之“观”加工的万事万物都是“合象”。


万事万物皆是以“象”呈现而被生命灵智“观”照感知的,被“心”感知并加工的成果是“”,所有“象”都是不能避免生命灵智之“观”的振动影响的。“”分化成可用于指导应用的具体的规律是“甫”。


“不”之平衡振动称之为“复”,其表现为“正”;突破平衡振动称之为“反”,其表现为“奇”。


“不”与“不”有合、和、化、斥四种关系。多个“不”围绕共同的“中”振动为“合”;多个“不”围绕共同的“中”协调振动所达成之状态为“和”,这个谐振过程即为“合和”;多个“不”融合为一个不同于所融合的任何一个新“不”,是为“化”,这个融合过程即为“合化”;多个“不”没有围绕共同“中”振动而形成相互振动干扰是谓“斥”。


“不”之均衡振动或多个“不”之均衡谐同振动所表现的状态为“静”;“不”之非均衡振动或多个“不”非均衡谐同振动所表现的状态为“动”。所以说“守静”和“反动”。


“不”之振动性作用于万事万物是无遗、灵动、浸透和精微的,这种无遗、随顺、浸透和精微作用称之为“柔弱”。


“柔弱”体现在万物之灵动性上即为“灵性”,灵性在对事物判断的表现即“生命灵智”,灵性对外物的影响表现为“灵力”。道有多强大,人之生命灵智的潜力就有多强大,灵性本原为“自性”。自性无差别,灵性由强弱。


是指道作用下未经干扰的事物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是日且冥的状态。也是自秩序机制之“弗”之前的状态,当然这个“前”是不存在的。


是指宇宙本体存在秩序之道赋予事物的“道性”和生命“自性”所具备的自秩序机能,它具备自动校正的特征。


道之“无”和“不”圆融和谐的状态就是“光”,不能与道之有序之“不”和合振动的“有”的存在就是“尘”。


“光”,是指特定事物符合道之秩序所呈现的和谐明晰效果,这个秩序是整体全息存在隐序之“无”和部分完整振动存在有序之“不”的总和。“用其光”就是遵循大道自然本来的秩序,即“居无”和“用不”。


“尘”,是指与特定之“不”振动不能围绕共同“中”形成和谐振动的其他“不”,而对特定之“不”形成的干扰。所以说“尘”是对特定振动而言的,不能与特定振动和谐振动的“不”,在这个特定之“不”来说是“尘”。如果这个被特定之“不”视为“尘”的存在,却可以与其他振动之“不”形成和谐振动,那么此时这个“尘”就不再是“尘”。


“尘”在道性和自性的自秩序机能之“弗”矫正下,会融入整体完备的系统,这个过程和现象是“和光同尘”。


人之灵性、生命灵智、灵力和灵能也是以“不”之振动方式存在的,灵性和灵力之定向支配力量是生命灵智,生命灵智的综合存在即是“心”,也称之谓“心智”,心智支配的灵能灵力可以感受到道之整体全息存在之“无”和部分振动存在之“不”并作出反应,是为“感应”。心灵对感受可以做出主动性反应而改变和支配“无”和“不”。心有多强大,道为其提供的力量效能就有多强大。


生命灵智的至高存在就是“自性”,自性源于道性。自性和道性具备自秩序机能“弗”,修行的终极方式是以“弗”祛除“尘”而恢复自性澄明,也就是说修行的终极目的是恢复生命自性以感知道性。


自性被“尘”濡染扭曲就变成了“自我”,自我具有吸附外“尘”同时对拮抗外在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僵化固执的特征,这些特征被描述为“弄辱”,弄辱会使得生命灵智永远得不到安静,是为“弄辱若惊”。


自我因不能敏感而精准地感应振动之“不”;不能感应或扭曲感应道之振动的原因,是由于“心”被濡染蒙蔽,濡染蒙蔽心的是情欲之私


祛除“自我”恢复“自性”,需要澄明内心,澄明内心就需要绝情去欲,绝情去欲的方式是“损”,是为“为道日损”。


……


综上,本书是以道性和灵性两条脉络,双线螺旋并行的方式阐述宇宙本体论和生成论的。可以这样形象化比拟:宇宙之道“无”是个上了锁的箱子,“不”是打开“无”的一把钥匙,它伏藏在“无”中。《老子》就是描述“无”这个箱子形貌和举例说明“不”这把钥匙的使用方法的。


“无、不”是宇宙存在之“道”,而对“无、不”之认识、运用和达成的状态即是“德”。《老子》五千言,二字以概之:无、不,无不即道德。


深刻认清“无、不”,就可认识把握宇宙万物整体全息隐序和部分完整振动显序存在的本质,一切“尘”将被化“无”,一切包裹蒙蔽灵性之“尘”都会被振动而不能附着,一切都会呈现宇宙本有的澄明。


《老子》遗世和今日重新发明之目的,是为了道统继续。在流传过程中,《老子》一如人之原本澄明内心包裹上尘垢,当今重新解读亦如人之明心而发明其道心。使人类认清宇宙自然大道之“无、不”本质,拨乱反正,澄明内心,感悟道性,复苏自性,去除一切人为对生命灵智自由发展的钳制和束缚,使人类文明跃进到道统文明。道统文明,表现为生命灵智文明,也可以说是生命自性文明。


以上这些道理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成为人类之常识而化入人类生命灵智,人类自性也将振落包裹的尘埃而逐渐恢复澄明,人类文明将重新走向道统文明。


附:

老子原文

道名第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miǎo);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jiào)。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相生第二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è)已;皆知善,不,善矣。有无之相xiànɡ),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而弗bì)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圣治第三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弗帝第四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呵,始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始或存。吾不知其谁子也,象帝之先。

 

守中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與?虚而不淈(ɡǔ),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於中。

 

玄牝第六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jìn)。

 

长生第七


天长(zhǎnɡ)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zhǎnɡ)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善治第八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wù),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守第九


而盈之不,若其己。之不,可长葆(bǎo)之。金玉盈室,mù)之守也。富贵而,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玄德第十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tuán)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能,毋有疵(cī)乎爱民栝(huó)国能,毋以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zhǎnɡ)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利用第十一


卅楅(bì)同一毂,当其无,车之用也。埴(zhí)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户牖(yǒu),当其无,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彼此第十二


五色,使人目明;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木相;驰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弄辱第十三


弄辱若惊,贵大若身。何谓弄辱若惊?弄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弄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为天下,若可以厇(zhé)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rǔ)可以寄天下?

 

道纪第十四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mǐn)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至计。故绲(ɡǔn)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miù),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mì)望。隋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深不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是以为之呵,其若冬涉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淩泽;屯呵,其若朴;湷(hún)呵,其若浊;zhuānɡ)呵,其若浴。浊而静之,徐清。女以之,徐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观复第十六


至虚,也;守中,笃也。万物作,以观其复也。天物雲雲,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mì)身不上以下心yì)

 

不信第十七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之。信不,足。有不,信!呵,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谓:我自然也。

 

道癹第十八


故大道癹(pō),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兹(zī);邦家緍(min)乱,有正臣。

 

绝弃第十九


,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上心下为ɡuì弃虑,民复季子。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或令之或乎属:视素保楃(wò),少私寡欲绝学亡忧。

 

圣俗第廿


唯与诃(hē),相去几何?美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bó)焉未佻(tiāo),若婴儿未咳(ké)。纍(lěi)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chún)呵;鬻(yù)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蔡蔡,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门元以悝(kuī)。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德廿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也?以此!

 

弗居第廿二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米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曲全廿三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矜,故能长zhǎnɡ)。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德失廿四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弗能久有,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昆成第廿五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xiù)呵缪(mǒu)呵,独立而不亥(hài),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shì)筮,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轻重廿六


重,为(wéi)巠(jìnɡ)根;,为(wéi)趮(zào)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甾(zāi)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巠于天下!巠,则失本;趮,则失君

 

袭明廿七


善行者无,勶(chè)迹。善言者无,瑕適(shì)。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闩(shuān)籥(yuè)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mò)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㤹(qiú)。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眯,是谓眇要。

 

知守廿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楃(wò)。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貣(tè)。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

 

道器第廿九


楃,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jiǒnɡ)或炊、或强或㭫(cuò)、或伓(pī)或撱(wěi)。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楮(chǔ)。

 

果不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胜哀第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tiǎn)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凶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㥋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恒第卅


道恒無(mò)名,楃唯小,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俞甘,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bǐ)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

                 

明知第卅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大小第卅


道沨(fēnɡ)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故能成大。

 

执大第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微明第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與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王守


道恒,无为也。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tián)之以无名之楃wò)。阗之以无名之楃,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是以有;下不失,是以无。上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而後,失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取此。

 

得一第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亓致之也。毋已清,将恐莲;毋已宁,将恐發;毋已灵,将恐歇;毋已盈,将恐渴;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juě)。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坖(jī)。夫是以侯王自孤、寡,不榖(ɡǔ)。此亓贱之本?非也。故,致数與无與是故不欲禄禄(lù)玉,硌硌(luò)若石。

 

道隐第四十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于亓中;中士闻道若若亡(wú);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明道如孛(bèi进道如退夷道如huì)。上德如,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质。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无形

 

动第


道褒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损益第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

 

无能第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长久第


名与身孰?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藏必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zhǎnɡ久。

 

大用


大成若夬(ɡuài),亓用不幣(bì)。大盈若,亓用不穷。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zhuō),大赢如㶧nèn)。趮(zǎo)清清天下

 

知足第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糞;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厚于甚莫憯(cǎn)欲得莫大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恒足矣。

 

不知第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kuī)于牖,以知天道。亓出也,弥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损益第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损,以至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亓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无心第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竖心旁xi)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hái之。

 

生死第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亓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shǐ)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椯(duǒ)亓角;虎无;兵无所容亓刃。夫何故也?以亓无死地焉。

 

德第五十一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袭常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上既下心得亓母,以知亓子复守亓母,没身不殆。闭亓门,塞亓兑(走之兑duì),终身不堇。启亓兑(走之兑duì)亓事,终身不。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亓光,复归亓明,毋身央。是袭常。

 

道夷第五十三


使我(提手絜jié)有知也,行于大道,惟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厭(yàn)食,货财有余。是谓盗yú),盗杅,非道也。

 

建德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修之身,亓德乃真;修之家,亓德有余;修之乡,亓德乃长zhǎnɡ);修之邦,亓德乃;修之天下,亓德乃。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以此。

 

德厚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蠭(fēnɡ)蠆(chài)虫蛇弗螫(shì)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未知牝(pìn)牡之朘(juān)怒,精之至也。终日乎而不,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蚤(zǎo)已。

 

玄同第五十六


者弗言;言者弗知。塞亓兑(走之兑duì),闭亓门;和亓光,同亓尘;亓兑,解亓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无事第五十七


以正之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亓然也?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起;法物兹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而民自

 

正奇第五十八


亓正闵(外门内系)闵,亓民屯(tún)屯;亓正察察,亓邦夬夬(ɡuài)。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亓极?亓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人之上米下心也,亓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xiè),光而不眺(tiào)。

 

积德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chónɡ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亓极莫知亓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zhǎnɡ)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zhǎnɡ)生久视之道也。

 

交归第六十


治大国若亨(hēnɡ)小鲜以道立天下亓鬼不非亓鬼不伤人也。非亓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下取第六十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jìnɡ)胜牡,为亓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亓欲,则大者宜为下。

 

道贵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善人之所也。美言可以市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求以得有罪以免舆(yú),故为天下贵。

 

圣难第六十三


为,为;事,事;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亓易也。为大乎,亓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不为大,故能成亓大。夫轻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yóu)难之,故终难。

 

第六十四


亓安也,易也;亓未兆也,易谋也;亓也,易判也;亓,易散也。为之于亓有也,治之于亓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之高,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败也;无执,故无失。人之败也,恒于亓成事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之所过。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稽式第六十五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亓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王,以亓能为百下,是以能为百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之;亓在民上也,以言下之。亓在民上也,民弗亓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詀(zhān)。以亓不天下莫能与之

 

三葆第六十七

天下皆我大。大而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zhǎnɡ)。今舍亓兹,且勇;舍亓检,且广;舍亓,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兹垣之。

 

善不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善胜敌者弗與。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之德,是用人。是天古之极也。

 

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尺。是:行,无行;,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於於適(shì)適,斤亡吾葆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易蔽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君有宗。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不病第七十一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亓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亓所居,毋亓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取此。

 

天网第七十三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tián)。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wù)孰知亓故?天之道,不,战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tán)而善谋。天网ɡuài衣旁圣,疏而不失。

 

司杀第七十四

若民恒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是死,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伐司杀者杀,是伐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则希不,伤亓手矣。

 

贵生第七十五

人之饥也,以亓取食税(兑走之)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亓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亓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强弱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亓死也㮓(ɡěn)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天损第七十七

天之道,猶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成功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xiàn贤也。

 

正反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亓无以易之也。水之刚,弱之胜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ɡòu),是社稷之;受邦之不祥,是天下之。正言若反。

 

无亲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勶(chè)。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小。

 

用第八十

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有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zhèn)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亓食、美亓服、乐亓俗、安亓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积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完结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