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铲根除蔓法——谈类比思维

 昼三夜二205 2018-10-09

十三、铲根除蔓法——谈类比思维

 

铲根除蔓法强调注重根蔓关系。根决定枝蔓,枝蔓反映根。而根蔓又有种情况:一为根所生出的枝干、叶蔓,它直接产生于根,依附于根,反映着根的情况,与根的联系是直接的;第二是外物寄生于枝干之上的,它与枝看似一体,而实非一物,但是因寄生体与被寄生体之间有着一些特殊关系,因而常常同时出现,这是一种间接关系;第三是其他藤蔓攀援生长、交织缠绕其上,看似一体,而根本不相干,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同时存在,并且互相产生一些影响罢了。这些根蔓关系与某些疑难病临床发病情况极为类似。

疑难病症中的顽证或病情复杂、波及面广的一类,本病之外,不仅每有并发症、继发病陆续出现,而且身体的原有宿疾或潜在的其他疾病可能被引发或加重,导致主病引起多种纷繁见症,并诱发宿疾的复杂局面。这种局面与上述根蔓情况完全相同,因而用“根蔓论”来分析和认识这类病症,可以收到条分缕析的效果,用以治疗也可收到明确主攻目标、指导合理治疗的效果。因而,将其作为诊治疑难病的一大法

如胃癌,其出现的上腹不适、胀痛感、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嗳气、进行性消瘦、腹部包块等为其枝。其不同情况的转移所导致的淋巴结肿大、腹水、浮肿等则酷似“寄生枝”。而此时若某患者身上原尚有偏头痛或风湿性心脏病等任何其他病症所导致的症状,则可视作“攀援藤蔓”又如流行性感冒,其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全身疼痛、咽痛、咳嗽等为病之“枝”,而喘咳、气促、唇绀、舌暗、咯血、心悸,或高热不退、谵语、抽搐、神志昏迷等则为“寄生枝”。而若某患者原患有慢性肝炎或慢性胆囊炎等被导发的症状则是“攀援藤蔓”。

将这一类比运用到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较之标本治法,有着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当代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诊疗模式的大趋势下,铲根除蔓法既可在上述“病”的辨治中发挥辨析作用,更可在“证”的辨治中发挥更为具体的辨证作用。

如曾治一73岁老翁,出现全身无皮疹性瘙痒20余年,并有腹泻、头昏,常有飘浮欲倒感。曾3次住院被诊为“非特异性结肠炎、心肌缺血、脑动脉硬化”等病,经中西医治疗而无效。

来诊时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头昏,行走有飘浮感,腹鸣便稀,日三四次,面萎黄少华,憔悴无神,全身皮肤松弛,遍布抓痕,脉弦,舌质微暗,散见点片状乌黑斑。

本患者病程特长,符合久病多瘀;奇痒难耐,符合血燥风盛;老年患病,每多气血运行迟滞,兼虚夹瘀,符合脉络失养;其舌呈暗片状更为瘀血明证。据此可将之辨析为:气血亏虚,皮肤失养,脉络瘀阻,瘀血生风致瘙痒;脾肾亏虚,肠络瘀阻,运化失司而致泄泻;精血亏虚,血脉瘀阻,清气不升,脑失充养而致头。证属气滞血瘀,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服药当晚睡至子夜,头皮突然奇痒难耐,不断拍捶揉搓,但都无济干事。其瘙痒程度为20年所未遇。幸好仅一二分钟即自行停止,而此以后肤不再痒。及至服完2剂后,全身瘙痒竟完全消失,患者欣喜若狂地说,20年缠身的痛苦,没想到服2剂药就这么好了。由此,提出另一要求:治疗腹泻、头昏。此二症与皮肤瘙痒几乎同时存在,因较瘙痒能忍受些,又怕述病太多,医生用药不专,影响止痒,故常在就诊时稍稍提及,而主要求止痒。多年来,止痒完全无望时,也曾专门以泄泻、头昏为主证各处求治,并保存有10多年来服过的一大摞处方。细检诸方,均健脾燥湿、祛风涩肠、温阳益肾、补气导滞之品。二症既均为瘀血作祟,仍当用活血化瘀为治,遂于原方去所加之虫类药,并小做加减。服药2剂,大便由日4次变为1次,且已成形,头昏、飘浮感大减。腹尚有微鸣,冷感,病已近愈。用上方3倍剂量为丸,继服1月。后随访,所患20余年之三种痼疾,尽得荡除。

这是采用铲根除蔓法而获奇效的成功典型。其身患瘙痒、泄泻、头昏,无论在中医学还是在西医学里,三病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从发病情况看,三症难分新感宿疾,亦无从辨析其标本关系。而采用铲根除蔓法,在确诊了其“根”为血瘀后,理清了三症均为血瘀所直接生出的“枝蔓”,症状虽杂却既无“寄生枝”,也没有“攀援枝”,因而只需铲根而不旁顾,果一方而收根除枝萎之效。分析这例病人病程20年,历经中西医长期治疗不效的原因,首先是辨证不确,没认识到瘀血为其病之根本。这样,当然就无法辨析根蔓关系了。以致在治疗泄泻时,将本为瘀证之“根”所直接生出的泻与昏等“枝”,做各种另类处理,导致久治不效。

案一 尿失禁

欧某,女,60岁。8年前胆囊摘除术后开始终口倦怠神疲,多方求治好转,而记忆力自此大幅度下降。5年前开始尿欲排却不出,而起身后即全部自遗,并逐步加重至白日完全失控,夜间转正常。外阴瘙痒,先后在某大学附属医院、某军区总院等多家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硬化,脑萎缩,外阴白癍”等多种疾病,而治疗仅在输注大量强的松后,尿失禁可暂缓解,其余用药全无效果。也曾在某省中医院住院治疗,服中药数十剂无效。近2年除尿失禁外,还出现夜不能眠,常半夜起床或觅食或沿室乱走。白亦有不宁多动现象,但却默然少语,面呈强笑态。

来诊时除上述见证外,白日尿完全自遗,夜里排尿三四次,基本可控,四肢厥冷,唾液多,外阴瘙痒。面色赭红,强笑状,眼周黧黑,脉迟而沉涩。诊为尿失禁。辨为肾阳虚损,肾失摄纳,痰瘀阻络,脑失充养。处以右归饮加味:炮附片20g,肉桂10g山茱萸15g杜仲12g熟地黄30g山药30g枸杞子30g鹿角霜20g,桑螵蛸12g益智仁10g白果15g黄芪30g菟丝子20g芡实30g肉苁蓉20g锁阳15g水煎,日服1剂。

另用成药血府逐瘀片,每口3次,每次4片。

上方坚持服完25剂后,小便已能控制,排尿较为正常,手足转温。外阴仍痒,大便秘结,尚多动。改用:

山茱萸20g杜仲10g熟地黄30g山药30g枸杞子30g大黄6g黄芩10g沉香6g桂枝10g防风10g礞石15g防己10g生地黄60g炙甘草10g

上方服用12剂后,小便失控得止,一夜可安卧而不起,与人能正常述说交谈,也较能安静不动。面色赭红消退,强笑状消失,行走步态较稳。

予上方去防己地黄汤,加鹿角霜、锁阳、肉苁蓉,嘱再服1月,以求巩固。

本例患者之“根”在肾之精气俱亏。其尿失禁为肾气虚而不能摄纳,默语多动为肾精亏虚,脑失充养。其尿失禁、默语多动等乃肾精气俱亏所生之“枝蔓”,而面色赭红所反映的血瘀证则为其“寄生枝”。至于外阴白癍是其原有宿疾,因此是其“攀援藤蔓”。由于紧紧抓住补肾填精的总治法,铲掉了肾精气俱亏这个“根”,因而诸症得除。方中曾加用防己地黄汤,是针对其不语好动等精神症状。加用礞石滚痰丸,乃因瘀常夹痰,久病多痰,以及好动可由胸中痰热所生。而这些都在于助力以铲根除蔓。至于“攀援藤蔓”在未加重主证或主证并未促其加重时,不一定必需兼顾,以免药力过于分散,这就是治疗时对其外阴白癍未做特殊处理的原因。

案二 手足麻木

庄某,女,55岁。发现手足麻木近3年。初时未治,一日忽然阵发心慌,视物模糊,昼夜汗多。急送往某市医院,先以感冒治不效,又以更年期综合征治也不效。住院期间症状日重,渐吞咽闲难,喝中药也难吞下,并出现呼吸间歇性停止,意识模糊,急转往某大学附属医院,其时出现呼吸麻痹,经切开气管抢救缓解。后经核磁共振、腰椎穿刺等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以大剂量强的松治疗病情稍见缓解。

来诊时患者四肢麻木,浮肿,疼痛。严重时全身均痛,头昏,双目昏花,视物模糊,气短难续,并因此而言语困难,双膝以下冷感明显。脉濡缓,舌苔黄厚。已连续服用强的松2年多,至今尚每曰17.5mg

诊断:麻木。辨证:元阳亏虚,阳虚失运,湿浊郁阻。处以金匮肾气丸加味:

炮附片20g肉桂10g熟地黄30g茯苓20g山药30g山茱萸10g泽泻30g牡丹皮10g雷公藤10g黄芪30g,蚂蚁30g威灵仙20g薏苡仁30g仙灵脾20g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15剂后,麻木大减,肢体浮肿大消,疼痛亦明显减轻。肢、指尚有僵硬感,头昏、视力差。而原气短致语言难以接续的现象已完全消失。上方去蚂蚁,加乌梢蛇15g蝼蛄10g服药5剂后全身轻松。因家庭经济闲难停药,2个多月后又感全身软弱无力,夜间时有心慌感。又予上方,服完5剂后,诸症均明显减轻。以后或因他病,或为巩固上证疗效,断续来诊,而其麻木,一直未再发作。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与遗传、感染及免疫因素相关之疾病。麻木与视力出现障碍,以及软弱无力,发音闲难,意识不清,不能清楚地思考问题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其中遗传与免疫都反映了自身先天禀赋特异。而其主症麻木则与体质亏虚、气血不足紧密相关。其余视力障碍、软弱无力、发音困难、思维故障等无不与精血、精气之亏虚相关。因此,本例患者从本质上讲属于虚损。治疗当培补元阳,激发阳气为治。其所有症状表现都是肾之元阳亏虚这一病“根”所生出的“枝蔓”,而只有水肿当作另议。本来肾阳亏虚也是会出现水肿的,本例病人是服用强的松达2年多,至今仍服用着较大剂量者。而水液潴留是该药久服的一大副作用。患者出现与一般虚损症不同之脉儒苔黄表现,就是明证。因此这例病人之水肿具“寄生”性质。

治疗之法遵铲根除蔓法,紧紧抓住肾阳亏虚这个病“根”。肾为先天之本,抓住肾也就直切了其先天禀赋;肾为元气之根,抓住肾也就抓住了从根本上愈病之策;肾为水火之脏,藏精、生髓、主骨、通脑,抓住肾则精血上注而能视,精气上充而不昏,髓充而不软,骨强而不痛,阴阳营卫得充而麻木止,不治诸症而诸症自除。这里温阳除湿时令肿消,不仅体现了“寄生体”与“被寄生体”之间的特殊病理关系,时也说明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可以在“铲根”的同时都得到解决的。

将铲根除蔓同疑难病辨治法进行对照思考,是借用了思维学中的类比思考法。

类比思考法是指把两个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并进行逻辑推理,推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运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进行发明或创造。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现未知属性。如果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属性,那么就可以推测另外一个与之类似的对象也有这种属性。如我们走在野树林间,常见一些树木上长着寄生物,它们原非一体而却集于一身,而这种非一体而集一身的现象又有其规律性。这与人体患某种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常常出现的该病以外的规律性见症十分相似,它们相伴相生,而这种关系又非本质上的一种病,借用“寄生”原理可以较明确地认识这种关系。第二,是把一事物的某种属性应用在与之类似的另一事物上,带来新的认识。本文将藤蔓攀援物与患某病时被引发的宿疾和被激发的潜在疾病类比,就是要教人清楚地认识,看似交织缠绕的一体,实则根本不是一种病的本质。

而我们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必须明确它是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方法。客观事物的相似性和同一性,使类比方法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又使类比方法的结论常有或然性。如果根据两个事物具有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推理,推出的属性刚好是它们的差异性,结论就会错误。

另外,类比推理的逻辑根据是不充分的,它以两个对象的某些属性相似或相同为前提,推出其他属性也相似或相同的结论,前提与结论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而明确这些的目的,全在于更好地运用。

因为这一切并不影响类比的实用价值。这不仅是因为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和推测性两种属性,更在于类比思考法把世间万物都囊括在了思考范围之类,因而在自然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一样具有广泛的使用天地。如春秋时的晋灵公花巨资建造一座高台,并下令谁劝阻即杀谁。在众大臣都缄口不言时,荀息上书求见,灵公让武士张弓搭箭,意在发出警告,若敢劝阻必招射杀。而荀息见面后却说,自己学到了一个杂,想表演与灵公看。灵公十分高兴,荀息将12个鸡蛋一层层累,并在上面放上9枚棋子,灵公看得心惊气促,直言:“好险!好险!”这时荀息才说,比这险的事情还有呢,随即开始劝阻。荀息这里将堆累之蛋随时都有垮下打碎之可能,比喻灵公之危,犹累卵也。用两个事物的相同点,达到了使对方信服的目的。类比思维的这种普适性,能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思路,帮助我们借已知物认识未知物,借可见物认识不可见物,借清晰物认识模糊物,借近身物认识无边物,从而帮助我们获得新的发现。因而类比思考法是创造学领域里一种重要的思考法。我们需要的是将类比推出的假说进行实践验证,而后加以确认。人类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的。

      中医学理念以中同古代哲学为基础加以构建,以天人合一的视野和方法对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现象进行研究,以因发知受为对病因的认定,反映了类比方式是其整个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和重要学术特征。而将“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等,作为对脏腑功能的表述;君臣佐使,作为对方剂组成法则的表述;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和乱世用重典作为对方药使用原则的表述;木火刑金、土虚木乘等作为对病机的表述;滋水涵木、以风胜湿等作为治法的表述;闭门留寇、抱薪救火等作为对错误治法的表述;提壶揭盖、逆流挽舟等作为对一些特殊治法的表述……凡此种种,说明了类比法在中医学中无处不在的具体运凭借着类比思维,中医学达到了不依靠实体研究而能深刻认识实体的目的。可以认为,中医学能成为当代科学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获得许多远远超出时代水平的认识和发现,与其采的包括类比思维在内的独特思维方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