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去世,群臣尊孙休的朱皇后为太后。虽然孙休有儿子,但当时蜀汉刚灭亡,再加上交阯(郡治今越南北宁市)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大为震惊,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以前担当乌程令的时候,与孙皓(242年—284年)关系很好。便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说孙皓才识明断,很有当年长沙桓王的风采。又更加好学,遵守法度,于是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 孙皓是孙权废太子孙和之子,是次妃何姬生下庶长子孙皓,孙皓的祖父孙权非常喜爱这个孩子,为他起名叫“彭祖”。当年,孙峻杀死当时执政的孙和妻舅诸葛恪,将孙和押往新都(治今浙江省淳安县),随后赐死,孙和的正妃张妃也跟随殉情自杀。何姬说:“如果都死了,谁来养遗孤呢?”于是孙皓和他的三个异母弟一起被何姬抚养大。 永安元年(258年)十月,孙休即位,封他的侄子孙晧为乌程侯,并且聘娶滕牧的女儿滕芳兰为正妃。在前往封地途中,一个叫住在西湖的叫景养的人给孙皓看相后说他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孙皓心里很高兴但是不敢向外人泄露。 264年八月初三日,孙皓被拥立为帝,即吴末帝,时年二十三岁。孙皓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元元兴,对诸位大臣班赏,吴景帝的四个儿子则分别封为豫章王、汝南王、梁王、陈王,立滕妃为皇后。据《三国志》记载,孙皓从“元老会”手里接过聘书的时候,非常毕恭毕敬地。或许想到自己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又是孤身从藩国来到中央,不摆正心态恐怕是混不下去的。于是默默地给朝廷老臣们端茶递水,默默地开仓振贫抚恤人民,默默地把宫女和珍禽异兽“放生”宫外。在一年里,孙皓知书达理,如此谦谦君子,自然赢得了元老们的交口称誉,纷纷在年度考核评议表上打上红红的“优”。如此一番,这位“预备皇帝”终于“转正”了。 装了一年“乖乖男”的孙皓,屁股稍稍坐稳了江山,于是就开始展现“率真”本性,再也不愿忸怩谦让地扮演“五好青年”,一秒钟玩“变脸”,乐此不疲地开始了荒唐的奇葩之旅。先是借机收捕濮阳兴、张布,将他们流放到广州,又派人在半路上追杀他们,并夷灭他们的三族。接着,孙皓逼杀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不久又追杀其中较年长的两个。宝鼎二年(267年)六月,大兴土木建昭明宫。孙皓要建立新宫,他让侍奉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到山林里监督伐木,穷极伎巧,布置亭榭石木,费用以亿万计算。陆凯劝谏,孙皓没有听从。 孙皓不喜欢别人看自己,朝臣觐见时,没有人敢抬头。丞相陆凯劝谏道:“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发生不测,大家就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您了。”于是孙皓允许陆凯可以抬头看自己。建衡元年(269年)春正月,孙皓立长子孙瑾为太子,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去世。 天纪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晋武帝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六路大举伐吴。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280年5月1日),王濬最先到达,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的做法: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来到王濬营门。王濬接受孙皓的投降,并派人将孙皓一家送到晋都洛阳,孙吴至此灭亡。 孙皓和太子把泥巴涂了自己一头一脸,双手绑在背后,到洛阳的东门,跪求晋朝皇帝司马炎的召见。司马炎派出使者解开两人的绳索,亲自出大殿迎接,正式接受孙皓的投降。一套繁琐的仪式结束之后,孙皓登上大殿,拜见司马炎。司马炎指着大殿上的一个空位,说:“我设下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很久了。”司马炎说这句话,自然是胜利者的骄傲。 按照常理,孙皓听到了这番话,应该是羞愧难当才是。可是,孙皓没有,他昂着头,大声说:“我在南方,也设下一个座位,等待陛下很久了。”群臣大惊失色。 司马炎的宠臣贾充看不惯了,说:“听说你在南方经常挖人眼珠,剥人的面皮,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贾充的意思很明白,你孙皓就是一个暴君,正因为你的残暴,才丢掉了江东大好河山,才会落到国破成囚的地步。今天在大殿上,还狂言什么! 可是,孙皓一句话铲回来,把贾充咽得半死。孙皓说:“是啊,我是经常这么干。做人臣子的,却谋杀他的君王,对待那些对君王不忠的,就要用这种刑罚来对待。”贾充一听,羞愧难当。 当年,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率领几百太监、卫士,就想要去杀掉司马昭。贾充听闻,紧急调派成济率领军队前去阻挡,最后杀掉了曹髦。可以说,天下人都知道贾充谋杀君王这件事情。虽然贾充很有权势,但是在历史上,却注定要成为弑君的奸佞。 孙皓富有才气,能吟诗,并有一定书法造诣,擅长行书、隶书、小篆和飞白,与曹操齐名,称为“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其书迹流传到唐代,书法家韦续把他的行隶,评为“下中”品。公元284年(太康五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