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从数字看变化(二)

 天涯共暖 2018-10-09

本文参加了【改革开放这40年】有奖征文活动


大哥是个靠木工手艺为生的人,四十年前,他每天工资一块三,还要全部缴工,然后才能拿集工分来维持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大哥一边承包着土地,一边仍然继续干着他的老本行。那时,他每天工资五元,种地收入却比他的工资还高。记得小时候,我每天放学后,一回家就帮哥嫂剥棉花,有时还要忙到深更半夜。哥嫂对种地特别感兴趣,后来,我结婚时,让大哥帮忙做家具,大哥还是挤出一点点时间日夜加班完成的。几年后,哥嫂迅速建起了全村一栋令人羡慕的小楼房,并给我一间房子住了下来。

九十年代初,侄儿继承了大哥手艺,那时,每天工价只有十元,大哥看到时代发展的需要于是买回了部分现代化机械设备,让侄儿开办了一个木器家具加工厂,没两年,侄儿加工厂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工人工资已涨到每天三十元。两千前后,小侄学会了泥工手艺,这时他已从外打工回来,也着手准备走商业之路。那时,工人工资每天已涨到八十元,小侄嫌工作太累。次年,工人工资已达到每天一百二十元。两侄儿看准了农村房屋建设市场决定共同联营,2004年,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小侄借款租房、进货终于在集镇创办了当地第一家五金水暖建材批发部,大侄负责外部工程联系业务。几年后,砌木两匠工资已涨到每天两百多,当地年轻人在外面承包工程每天收入可达到三至五百,而侄儿也都买回了小车,2000年小侄儿不仅在市区购买了一间门面,而且在老家建起了一栋价值近百万的别墅,大侄儿在城里也买了新房。

长江后浪推前浪,亲眼看到侄儿们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不得不都为之兴奋,为之自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