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兴衰

 十九四 2018-10-09

奥斯曼帝国持续了六百年。这是一个独特的帝国,不仅复兴了其主流宗教,在亚洲统一了宗教世界,而且还为之前属于欧洲宗教的东欧带来了新生。奥斯曼帝国在其存续的相当长时间以内,都推行宗教宽容政策,要比南欧、中欧、西欧的君主国家甚至共和国更加开明——不同宗教的信徒在中世纪和近代,确实能够共存于很多国家,却无法共享政治权力,奥斯曼帝国却能做到这一点,允许主流宗教以外的少数宗教在国家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务,并参与国家重要事务,且因此大大增进了帝国活力。事实上,20世纪中期以前,善待(过)犹太人的欧亚帝国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扩张图

 

奥斯曼帝国就像是稍早的蒙古帝国那样,涵盖了亚欧大陆的辽阔领域,也同样实行宗教开明政策。这些特征甚至接近于古罗马帝国,“在那个时代,只有奥斯曼帝国承认全部三个一神教信仰”。宗教少数群体的成员甚至被奥斯曼苏丹选为侍从,可以凭借能力晋升为高官,“征服者通过被征服者实现了对国家的统治”。这是奥斯曼国家体制的优越性所在,使得这个帝国能够很长时间内免受主流宗教其他国家常见的“世袭贵族破坏性的内斗和裙带关系泛滥的荼毒”。

 

曾著有现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传记的著名作家、英国历史学家帕特里克·贝尔福在其代表作《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书中分析指出,塞尔柱土耳其人相比匈人、蒙古人、阿瓦尔人等历史上其他的游牧民族,为了适应定居文明的需要,改变了自己的传统和制度,让宗教传统与社会、经济、知识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个长期稳定而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的中前期曾长期保持着对欧洲的攻势,从奥斯曼一世起,一直到苏莱曼一世,连续十任苏丹都有着雄才大略。奥斯曼帝国率先进行了军事变革,大量采用火炮,骑兵进行了正规化训练,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有很强的战斗意志,这让同时期的中东欧诸国叫苦不迭。奥斯曼帝国的进取步伐,在欧洲是踩着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前行的,跨过了多瑙河和巴尔干,直抵维也纳,在亚洲和非洲则是以将波斯湾和地中海南岸都据为己有,掌控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洋的海路。

 

所评图书:

书名:《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

作者:(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译者:栾力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书影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这本书分为七部分。前三部分讲述奥斯曼帝国的崛起,直至鼎盛。奥斯曼帝国崛起中最重要的篇章就是不断蚕食腐朽的拜占庭帝国,当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几个世纪以后,沙皇俄国乃至于从奥斯曼帝国架构中独立出来的巴尔干诸国,也采取了当初奥斯曼帝国对拜占庭帝国的侵蚀手段,让这个老大帝国最终滑向崩溃解体。

 

奥斯曼帝国崛起中,也曾经遭遇致命险境。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济德毫无必要的挑衅了当时中亚霸主帖木儿,后者强有力的打败了奥斯曼帝国。帖木儿没有彻底肢解奥斯曼帝国的计划,而是转头率军,准备进攻中国明朝,在途中患病死去。

 

奥斯曼军队围城战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书中不无赞许的描述了在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奥斯曼苏丹如何完善了多元化统治的政治框架。奥斯曼苏丹公开宣称自己才是拜占庭帝国甚至更早之前西罗马帝国皇帝(天命)的继承者,这项宣告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奥斯曼帝国对于欧洲的野心。

 

而在这之后,奥斯曼帝国的《法令集》推出,记载了国家等级制度、惯例、仪式要求、职位职责、组织机构、奖惩制度。书中点评指出,这项改革在当时是必要的,避免了一个过大帝国仅仅依靠宗教律令治国的窘境,因而可以较好的适应更加多元化而复杂的治理环境,能够很好的管理世俗社会。但在近代之后,奥斯曼帝国突然失去了革新改革的活力,错过了若干次改革自救的机会,反而变得相比过去更加闭塞。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体制,曾经高度集权于苏丹一人,严格限制宗教领袖、行政分支官员以及地方总督的权力,各路官员都必须对苏丹忠诚。苏丹甚至在不断消灭旧的统治阶层,让私人奴隶出任高官,“决定荣辱的就只有官阶”;非但如此,奥斯曼帝国的经济运行也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有活力。

 

苏莱曼一世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作苏莱曼大帝,他在1520年登基。这是个历史风云变幻的时代。欧洲多个君主国家都强势崛起,而奥斯曼帝国位于巅峰状态。但维也纳之战的失利,避免了欧洲的心脏地带落入土耳其人之手。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甚至还一度主宰了地中海。

 

苏莱曼大帝

 

帝国转折点出现在苏莱曼一世在位的末年,他诛杀了自己多个有才华的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沉湎酒色的继承人。尽管如此,这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因为奥斯曼帝国先前稳固确立的权力体制,使得官僚阶层能够在君王不谙政事的情况下继续勉力而为,所以帝国延续着扩张的惯性,无论是在欧洲版块,还是亚洲、北非版块。当然,荒败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了。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一世及之前几任苏丹苦心孤诣建立起的强力机构、拱卫君权的常备部队,都变得腐化。苏丹的近卫军甚至开始干预苏丹的人选,将不合己意的在位苏丹推翻,拥立会赏赐丰厚金钱给自己的人选。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书中谈到,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周期性的陷入动乱,然后重新稳定,但这等于也是一种停滞状态,相对来说,欧洲却开始有了剧烈变化。而在奥斯曼帝国的东北部和正北部,出现了一个最为危险的敌人,那就是沙皇俄国。从彼得大帝开始,沙皇俄国的君主一心南下,以打败和肢解奥斯曼帝国为己任。这期间,站在奥斯曼帝国敌对面的还有奥地利。体制腐朽的奥斯曼帝国在两条战线上都不断陷入失利。

 

到了19世纪,英国、法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半个保护国,帝国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完全是看前二者的宫廷政客的脸色行事——在英法的支持下,希腊从奥斯曼帝国的框架中挣脱出来,走向了独立。为了避免沙皇俄国独吞奥斯曼帝国,英法两国不惜与俄国打了一场激烈的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地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敌在侧,危机频频,奥斯曼帝国在19世纪的历次改革却仍然无法避免破产的命运,所以在新的世纪(20世纪)到来后,这个国家其实已经不能控制诸个边疆地区,而只能听凭欧洲诸强的支配。在德国的蛊惑下,奥斯曼帝国一战期间加入了同盟国阵营,这项选择将使得1918年成为帝国存在的最后一年。

 

凯末尔的努力,让土耳其摆脱了帝国身份,以民族国家、共和国的名义存活了下来。而凯末尔等人推行的现代化改革,又再现了奥斯曼帝国头十任苏丹勉力革新的盎然生计,证明了开明政治、包容社会和技术创新无论是在中世纪的末端,还是近代、现代和当代,都是避免让国家腐朽的唯一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