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让我来看“天书”--国庆桐庐行

 甜糕 2018-10-09
​        10月1日,晴,驱车出发,目的地是约90公里的桐庐凤川街道归园田庄,应该一小时的路程,高速堵车,用去三个半小时到达。
​        归园田庄(驻地),地图五角星处,东、北面方向小山阻挡,西、南面农田,百米外有南北向大源溪,远离社区,风水偏阴。庄院内有强烈的艺术气息,让你有被染色的感觉,环院漫步,别有洞天之感,小桥流水,庭院小湖,文人画廊,恰是我微信“十一去哪的地方”。车到驻地已是饭点,品尝农家菜肴,实话这家已经与外界交道多年,乡土特色不多,符合养身,少盐、油、味精,多素少荤,数量也刚好,不浪费。
  ​     饭后稍息,我感觉到水的呼唤,要去找水的源头,有导航按提示向南步行(约3.5公里)。途径三鑫玫瑰园,感觉附近都在搞农家乐,另一特色就是创建古村落,江南木质的房屋很难保留,明末建筑已不多见。大幅路标三鑫古村落,应该就在水库边。​
 
 
​       肖岭水库与我同龄,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建造,看泄洪坝就像一个老人,勉强支撑着,淡水季节,大溪无水,更显一派荒凉。三鑫古村落,没有路标提示,时间不够看了,返程驻地。
​       驻地的卧室还行吧,一应俱全,有点百搭的感觉。这夜是那样的安静,连狗的叫声都没有,天气有点的寒,估计十二三度,能听到山风吹叶的沙响。我看百度地图,听穿越小说,零点过后睡意朦胧。。。。有个声音在呼唤,让我登山看看,就是背后的山。我感到早晨的阳光,睁开眼六点整,起身和衣,出民居,我在外墙转悠,没有发现上山的路,山边还有小溪阻挡,问服务人员,无人能说清。
​       10月2日,晴,我们结队去凤川街道翙(HUI)岗村,古称凤冈村看看,近路就是穿过大溪,现在无水,直接从积水坝上通过。翙岗村是桐江华氏居住地之一,元末刘基曾在元至正十年(1350)的《赠桐江临溪西庄华氏宗谱序》而载入桐庐县志。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       翙岗村(古村落)的修复规划是省美院搞的,就像杭州的河坊街。我们是看客,也不管什么门道,拍拍照,聊聊天,一路来到村展示馆。当我看到展馆的照片惊讶,万国山神秘“天书”之谜,照片那是我们的驻地,有神奇的图案,无人能辨。让我仔细辨认看看,回想是谁托梦,让我一路追寻。
 
 
​​         中午回到驻地,问店老板,是早期的村书记发现,在背后的山里,没人带路难以发现,原来如此。我细细回想梦境,好像让我去寻水源,然后让我登山。
​       百度一下:
​       万国山位于凤川镇翙岗村大源溪东侧,那批神秘“天书”便刻在山顶一处横岙岩石上,由于不清楚这些石刻的含义,当地村民们便将其称作“天书”。当地教师吴宏伟描绘了他第一次看到“天书”时的情景:只见一块巨大的岩石,斜躺在山脊西面的横岙上,上面刻着一些奇里古怪的图形,面积约二平方米,有的形状像房屋,有的像凉亭,有的像插着天线的蒙古包,还有的像“田”“木”等汉字。许多图形由于风雨的侵蚀,只留下了一个朦胧的影迹,只有仔细辨认才能分清。而在山上的其他一些岩石上,他们也发现了类似的石刻。
​       桐庐县文管许重岗述说,关于万国山这些摩崖石刻,八十年代进行过调查,一直没有结论,有关的争论和观点也很多。桐庐属于良渚文化圈,早年在凤川镇也曾发现过不少新石器时期文物。1984年当地文物管理人员专门上山进行过调查,并将石刻的拓片带给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沙老认为这些石刻有可能是文字,但如何对这些石刻进行解释却十分困难。后来将石刻的拓片带到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曹锦炎进行鉴定,认为石刻并不是文字,是一些符号和图形。这批石刻似图非图、似字非字,确切的产生时期也无人能知,被当地百姓称为神秘“天书”。虽然几十年来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省市专家都曾进行考证,但始终未能弄清这处“天书”的真正含义。
​       冥冥之中让我来,必定有原因,我来推演一下。
​       首先要排除岩石的自然纹理,受雨水侵蚀出现纹理图案及后人特意修饰。八十年代人们还忙于生计,基本可以排除人为修饰。
​       “凤川”这个名字就是水流多又好看的意思。这里离深澳乡很近,都有利用澳的特点(暗水道)。这种暗渠的历史非常悠久。假如你是新加入这个乡,你也会关注水源的问题,谁是水源的掌管人?为了让这个规划已久的水源网络世代相传,需要记住在石碑上,是永恒的。好了你也有些感觉了吧,让我们再看百度地图,原来的凤川镇一定很小,仔细看凤川大道,他就是“帐篷”的顶,接下来是半圆的道路,那是地下水的道路。正常的水网络应该主源线分成多终端线并行,形成帐篷状。这些水应该最终排入大源溪。先人十分智慧,让这个水网络图世代传承,刻在上山,可以俯瞰村庄对照图画,石刻上还有建筑的位置图,大溪的走向,村庄的出入口。
 
 
​       这趟没白跑,就像我看到良渚玉产于七贤君的璞山,当然无需专家的认可。 10月3日,晴,早驱车5公里的江南镇石阜村(几个村在一起),有未开发的明清古村落,维护规划还没跟上,一片灰败。草草参观回驻地,打包回杭,一路顺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