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的全息特性,头痛医脚的道理原来是这样 | 山海精舍

 太阳系i87kped2 2018-10-09

而且,当有些人生病时,“循经感传”的线路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有时感传会完全离开平时的线路,直奔病灶所在的地方。而血管或神经系统,即便是病入膏亡,它的路线也不会变动。这说明:经络不同于目前任何已知调节系统,是一个未知的人体内调节系统。



接下来,再看一种奇特现象:经穴的全息特性。

 


一、什么是全息?


从字面理解,就是全部信息。再延伸一点,就是局部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全息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全息摄影,就拿这个举例说明。


比如两个人的合影照片,如果是普通摄影,那么把拍摄出来的普通照片(photograph) 从当中撕开,其中的一半只有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若是撕碎了,就啥也看不到了。


如果是全息摄影就不同了,一张全息照片(hologram),不论你将照片碎成几块,其中的任何一块还是两个人完整的影像。这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区域,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这就是全息概念的由来。


 

普通照相,是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将立体景物“投影”到感光底片上,形成光强 (即明暗) 和光波长(即颜色)的平面分布,因此没有立体感。


全息照相则不同,要利用光的相互干涉来记录物体信息。全息照相的原理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干涉记录(编码),衍射再现(解码)。物体所发射光波的全部信息,既包括光强和光波长,也包括位相 (物点的位置) ,都被记录下来,就仿佛是用编码方法把物体的光波“冻结”起来,变成一张全息照片。它再现的是一个精确复制的物体光波,由于真实地保存了原来物体的视差和景深,这样就具有了三维立体感。


当我们“看”这个物光波时,可以从各个视角观察到并再现立体像的不同侧面,犹如看到真实物体一样,具有景深和视差。全息影像(holographic display)已成为科幻电影的常见元素,而且现在各种类型的全息投影 (hologram projection)也层出不穷。

 



二、经穴的全息现象


与全息照片的概念类似,局部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的现象,在经络中也存在,只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其原理。


从《黄帝内经》以来,就有着两个相互依存的基本思想,一个是经络学说,另一个则是全息思想。中医学的全息思想认为:部分可以反映整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部分又可以治疗整体各部位的疾病。


例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黄帝内经》的面部色诊和其他关于体表内脏相关的大量论述,以及扁鹊《难经》中所称的“决五脏六腑生死吉凶之法”的脉诊,都体现了全息思想,这是一种朴素的人体全息整体观。


在经络现代科学研究中,对现代科学,尤其是对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学的最大的挑战,还是经穴的全息现象 (holographic phenomena)。所谓的经穴全息现象,包括针灸大夫所熟悉的耳针、鼻针等等。因为在一个小小的耳朵区域内,就有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穴位。在鼻子也是这样,在脚掌上也是这样,在手掌也是这样,甚至在每一个小小手指节的区域内,也可以找到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穴位。 



1、耳部全息穴位群


让我们先看一下耳穴。法国医生(P.Nogier)于1956年提出了42个耳穴点,以及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而后多次进行增补和修改而形成,于1993年制定了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对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记载,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论述颇详。归结为耳与肾、心、肝、胆、脾、肺、小肠、膀胱、三焦等脏腑的关系,其中与肾、心、肝、胆、脾、肺的关系涉及最多。耳高居于头部,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构成统一有机整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耳,……在窍为耳”。

《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针灸学家杨继洲于1601年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一书中,就对耳部穴位做过描述。例如:他谈到过,用艾灸法于耳的顶部可治白内障。《针灸大成》还对各脏腑的大小、重量、形态、位置坐了基本合乎现代解剖学的记载,而且还画了各脏腑在人体内部的位置图以及各赴藏形态的分图。





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胆、三焦、小肠、膀胱、胃经脉。循行于耳部的络脉:手阳明络脉。循行于耳部的经筋:足太阳、少阳、阳明经筋,手太阳、少阳经筋。耳朵,作为身体的局部部位,貌似包含着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所以称之为耳部全息经穴系统


耳针是用针刺入耳廓上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耳部全息微针系统,不论是作为诊断系统还是作为治疗系统,都显示了其有效性。



2、其他全息穴位群


不止耳部,脚部、手部、舌部、口部、也有类似的全息现象。比如耳针穴位系统、面部色诊系统、虹膜诊断系统、脉诊舌诊系统、鼻针系统、面针系统、足针系统等。


这个价值太大了!原来还真的可以有头痛医脚、眼病治耳这回事。


比如头痛,去西医院挂个号,不知该挂哪科,部位是头,要挂脑科? 症状是疼,疼是神经,要挂神经科? 去了神经科,还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人谁分得清啊。有了这个全息诊断系统,就省事了。头痛,也许根本不需要看头,也不需要看神经,看脚就行了。这又是中医西医思维的巨大差异。


足针系统

 

手针系统 


面针系统


3、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上面提及的全息穴位群都是在人体的一些特殊部位,比如耳、手、足等器官。其他部位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全息穴位群呢?


1973年,张颖清教授在第二掌骨(The Second Metacarpal Bone)侧发现一个排列有序的穴位群。掌骨,就是手掌的骨头,手掌共有五块掌骨,看起来并没啥区别。但就在掌骨的侧面,却蕴含着“天机”。


 

他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如果整体上的一个部位或器官有病,在某一穴位对应地就有明显的压痛反应或其他异常生理病理反应;在有压痛反应或其异常病理生理反应的该穴针刺或按摩可以对应地治疗这一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张颖清教授假定,人体的内部器官可以在第二掌骨节肢系统上标出,因为该节肢系统“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 就像全息照片一样,局部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因此,他将该穴位群命名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上端手心一侧是“头穴”,下端手心一侧是“足穴”,中间是“胃穴”;上半截“心肺穴”居中;下半截“腰穴”居中,有了这五个穴位作为人体的框架,其它穴位可以根据人体解剖类推。它们依次为头、颈、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和足,它们排列的结果恰好是一个人的躯体的缩影。


这就是新发现的,完全不同于耳部、足部等特殊器官部位的全息现象。



三、全身穴位到底有多少?


在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基础上,张颖清教授又发现,在人体的所有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有和第二掌骨节肢相似的人体缩影式的穴位群,两个相连的部分都是头和足相连接。这就是张教授发现的“穴位全息律”( bio-holographic theory)。


比如除了手和足之外,上臂、前臂,大腿、小腿均有着类似的规律。加上前人已经发现的鼻针、面针、耳针、足针以及头皮针等个别的微针系统,都被包括在这一总规律之中。

 


穴位全息律(bio-holographic theory)揭示了与经络规律(meridian theory)对等的另一种穴位有序分布规律,它揭示了同样的全息穴位分布形式在机体不同部分的重复。穴位全息律,提出了一种穴位分布的一种新的,过去人们没有发现的有序形式。


穴位在人体的排布很像是元素在化学周期表中的排布,元素的性质除依原子序数的增加发生连续变化以外,还有周期性的变化。周期性和连续性同时并存。


具有诊疗作用的主要的全息穴位系统,你猜猜有多少个?就不细数了,共计有102个主要的全息穴位系统。根据穴位全息律,这样的次要的全息穴位系统还有很多。


搞晕了,咋又冒出来这么多?这种全息穴位系统跟传统的经络穴位系统有啥区别?

 


最权威的《黄帝内经》中经穴为295个,两晋时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经穴为670个,这都是传统的经络穴位。然而,根据穴位全息律,任何一个全息穴位系统都有很多个穴位,而全息穴位系统又是如此众多(主要的就有102个),这样就使得穴位的总数量极大增加了。


这意味着穴位,完全不同于任何解剖学上的器官组织,它的数量是无限的,是不是很奇怪?人体的穴位到底是什么,人的穴位到底有多少个? 等后续文章解读了穴位的本质时,你就一点也不会奇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