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乡愁记忆

 往事随风1yv189 2018-10-09
〔往事随风〕 

容城西北阳村的红色乡愁记忆
与安新县王家寨村的红色血缘

烽火连天映荷红,
血染湖畔水相融。
安新容城一家亲,
并肩抗战皆英雄!
自从雄安新区成立以后,雄安三县就不在是单独的哪一个县了,三县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新区新政府领导下,团结一致,打造和高标准建设好雄安新区。不仅仅是现在,就是在过去战争年代,三县人民也是互相团结合作,共同抗日。著名作家孙犁老师书写的雁翎队,就是描写白洋淀周边留通,同口,王家寨等村联合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我们西北阳村和全国一样,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中有村里第一届的老党员、老支书、老村长。他们和三县人民一道,配合主力部队,在地方开展游击战。还有鲜为人知的秘密堡垒户,秘密保护了人民群众和地下党组织,甚至是革命后代。

西北阳村里最早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是在一九三八年,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名字是张宝善,他的家里为了救治八路军伤员,把值钱的东西多次变卖,秘密购置药品,支援八路军抗击日寇。他自己也是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他经常带领队员,转战三县以及白洋淀附近,秘密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最早是一九三八年就建立了西北阳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经常带领群众积极分子支援前线,送物资、救伤员,有时一夜走上百公里路。后来有一次日本鬼子进村扫荡,为了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张宝善书记牵着马和大家一起步行,当走到我县西里村附近时,被日本鬼子围住,日伪军发现了张书记,当时日伪军让他说出其他党员干部在哪儿。张书记大义凛然,坚决不说。日本鬼子恼羞成怒,用刺刀在张书记身上连捅数刀,老书记英勇就义。直到一九四零年才公开了他的党员身份,老百姓才知道村里有这样一个党支部。(时到今日,当提及老书记的事迹,张月英部长禁不住眼圈湿润,她爷爷的故事她很少和人提起。只有容城烈士陵园里的纪念碑上留下了千古流芳永久的记载。)

在同一时期,还不得不提起堡垒户耿连元夫妇两个,耿连元也是西北阳村第一届老党员,为了保护党的干部和伤病员,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救助聂荣臻元帅的部下马载,当时他是华北军分区的司令员,都叫他马司令员,他和他的爱人刘露受伤后就住在耿连元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刘露当时带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儿,一起在耿连元家秘密养伤。伤养好后为了去部队没有拖累,狠心把几岁的女儿马灵芝继养在耿连元家,耿连元家两个儿子,比马灵芝大几岁,所以叫她妹妹,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马司令员夫妇一走就是十几年,转战南北。解放以后马司令员一家才来认领女儿,后来带着女儿马灵芝去了北京,现在马灵芝已经七十多岁了。后来在她的回忆录里提到了这段往事,是眼含热泪写完的。
耿玉坤也是我村第一批老党员,同时还有信宝安,刘世荣,张克明,孙国才,耿字九等。在抗战时期,配合区小队,抗击日寇,掩护群众,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使日伪军闻风丧胆。传说日伪军就怕张克明的匣子抢,张克明手握一把盒子枪,枪法好,指哪儿打哪儿,再加上他们小队机动灵活,神出鬼没,使得日伪军闻风丧胆。有一次日伪军又要进西北阳村扫荡,为了给村里老百姓报信,通知干部和群众及时转移,张克明一阵匣子枪响,吓的日伪军不明缘由调头就跑,瞬间跑得无影无踪。他们配合区小队多次打击敌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敌人对他们也是恨的咬牙切齿。
后来耿玉坤,刘世荣,信宝安三家为躲避日伪军的搜捕,去了白洋淀里的王家寨村,把妻子儿女安排在王家寨王怀玉家,一直到日本鬼子投降。由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几个人和王怀玉拜成了把兄弟。现在老人家以经不在了。可他们的晚辈还是亲如一家,经常来往。三县人民的革命友谊由此接下了不解之缘。(王家寨王怀玉家的女儿王燕葛,现在被推选当村里的支部书记,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雄安新区成立以后,三县成了一家,当地百姓生活美满幸福,人们都知道,新的幸福生活是过去老一辈人艰苦奋战换来的,不但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忘记,让我们的下一代更不能忘记,不能忘记过去党的历史,这是作为新区人应当永不忘却的记忆,不能忘记先辈的光荣革命史。也是我们西北阳村人一段抹不掉的红色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