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我家的家用电器变迁史

 小书虫潇潇 2018-10-09

本文参加了【改革开放这40年】有奖征文活动

我的母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七十年代初举家北上,来到农场工作。那时当地物资资源极其匮乏,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铝皮外壳,装两节1号电池。除了父亲晚上外出开会、浇地,母亲临睡前出去挡挡鸡窝什么的,手电筒老是搁在窗户台上我们一般是捞不着摸的那时的电池质量差,不耐用,用不了多久手电筒就不亮了。电池没电了也舍不得扔,放煤火上烤烤继续用,或者用钉子把电池外表凿一个小洞,里面放一点盐,封好,又可以用一段时间。

有次看父母没事去邻居家串门,大姐在睡觉前就蹑手蹑脚地把手电藏到了被窝里,然后在熄灯前不动声色地钻到被窝里,等母亲灭了煤油灯,马上把头缩进被窝里,把被窝掖得严严实实,然后打开手电,看起了小人书。她借着光亮看到我一脸的惊讶,便一把把我拽过去,叫我一起看,还不忘警告我不许多嘴。没多久,母亲就发现这手电的电池消耗的很快,原本1个月用不了两节电池的,这一段还熬不到10天那手电发出的光就开始变得昏黄起来经过观察她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大姐挨了顿揍,手电被看管得更严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些思想活络的人开始做起小买卖勤劳致富母亲也是其中的一员。她买了一头奶牛,每天进城卖些鲜牛奶,由于我家的牛奶干净卫生,物美价廉每次都供不应求,早早地就被抢购一空。

慢慢我家又添了几十只鸡,十几羊,卖起了鸡蛋鸡肉和羊肉。我们姐妹几个,闲时帮着做饭,铡草、拌饲料,家里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一来二去,我家生活质量也有了不小变化,不仅有牛奶喝,鸡蛋吃,时不时地还能炖锅鸡肉,家里还添了收音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1983年秋天,母亲从城里买回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那时电视机在农场可不多见每天晚上忙完农活,左邻右舍都要聚到我家看会电视

把手电筒当家用电器,这是一个苦涩的调侃,但中国近0年的发展结果,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正印证了一句话“苦尽甘来”,慢慢的什么都有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从最初的手电筒,慢慢地收音机有了,电视机有了,洗衣机有了,电脑有了,智能手机也有了……

短短几十年,一头是把手电筒当家用电器的沧桑,一头是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辉煌,我们感叹过去的艰难,也惊叹现在的民富国强,这种幸福的回忆让我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