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13

 木香草堂 2018-10-09

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13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八、怎样培养孩子热爱读书

     家长对读书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希望孩子

热爱读书,那么,家长至少应该了解三件事:

     第一件事,家长要了解读书对孩子的意义。

     一些家长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孩子通过读书能迅速提高思

想觉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等。所以,家长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

与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而家长则希望他们看有

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家长多谈的是 “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

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我们能冷静地面对现实,我们就会发现, “一本

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是一个神话。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是哪本书使我们成

为现在的自己。现在又有哪本书能改变你的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

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

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入计算机

网络。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读书的期望值。根据以往的研

究和经验,在孩子读书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强调三个基本观点:其一,读书

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是孩子成长的需

要,没有娱乐活动,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孩子面临较大的

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1992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说明,孩子接

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 “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

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家长如果硬将

其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

了。其二,书籍中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儿童成长需要体验艺术。所以,

当孩子阅读文学作品时,家长应注重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其三,从媒介中

学习 (即受教育)是一种伴随性质的学习,即在满足娱乐需要的过程中,无

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传统的寓教于乐。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孩子很重

要,但并不会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儿童读

书的意义是娱乐、是体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即

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第二件事,家长要了解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

     有许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热爱读书。最主要的方法有如下5种:

     1.为孩子选择他们 “能”读的书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识字能

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如果孩子特别喜欢读书,

可选择稍微高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可以选

择略低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

     2.为孩子选择他们 “喜欢”的书籍。什么是孩子喜欢的书籍?家长可以

根据孩子的下列表现来判断:当孩子走近书柜 (无论商店或是家里)时,他

是否径直走向某个特定的书架?他是否懂得到哪里去找科学书籍、小说或诗

歌?他有没有跟在一两个孩子后头,按别人的选择来选书?如果孩子读书

时,看看孩子是否迅速进入了阅读,他实际阅读的时间有多长,是否经常谈

论与书有关的内容等。如果孩子能自己直接找到一本书,不看其它的书,阅

读时迅速进入情境,阅读时间较长,经常与伙伴谈论书的内容,或做有关的

游戏,则说明他对这类书感兴趣。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1)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儿童保存看过的

图书。

      2)鼓励儿童自己选择读物,和儿童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读物,哪

些是他们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并以此为标准选择读物。给孩子一定的选

择读物的权利。如果为孩子订阅报刊,请孩子自己选择。

      3)合理安排时间,家长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

时间。

      4)定期买书或借书。教给孩子利用儿童图书馆的技能,如图书馆是怎

么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怎么能找到他最想看的书等。最好能参观一下儿童常

去的图书馆,替孩子申请图书证,帮助孩子适应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的技

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每次买书都带着孩子,商量好买什么书后,把钱交给

他,让他自己从售货员手里接过书,完成模仿父母买书的过程,这样做比父

母从街上带回一本书更能让孩子满足。孩子稍大后,告诉孩子要买正式出版

社的书,最好是少年儿童出版社、教育出版社或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要注

意看印刷质量、是否有错页等。这些技能看似简单,但如果孩子觉得困难,

就会放弃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机会,从而影响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5)鼓励孩子记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的书名也好,可以

培养孩子要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

      6)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让孩子安排自己

的书。孩子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

     4.经常与孩子交流。与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起阅读和创作 (如编故事等),

与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起讨论和交流。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尽量回答

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家里最好常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当儿

童提出问题时,引导儿童从书籍中寻找答案。启发儿童讨论思想、艺术方面

的内容,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5.鼓励孩子利用读物。许多介绍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有使用的价

值,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比如,有一本《儿童百科全书》,

在讲解什么是机器的时候,作者介绍了家里的闹钟、电动刮胡刀、自行车等,

也介绍了一种令人开心的 “傻瓜机器”。这是一种滑稽设计,整个机器运转

的目的是为了叫醒一条酣睡的狗。作者在解释了机器的运转过程后,也请小

朋友设计一种更为简单的叫醒狗的机器。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这样的设计

或创造,即使是非常不成熟的设计或创造。又如,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在

旅游时,可以让孩子来设计旅行路线等。这种知识的利用不仅能增加孩子的

读书兴趣,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培养孩子的科学世界观。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家长自己要热爱读书。自己热爱

读书,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从儿童出生起,就让孩子看到你阅读。如

果儿童经常看到家长从读书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喜欢读书。在婴儿时期,家

长最好经常高声朗读,为儿童朗读书籍开始得越早越好。如果在儿童 10岁以

前,家长有朗读的习惯,那么,儿童就很容易热爱读书。

 

                     九、什么样的孩子玩游戏机上瘾

 

     近年来,不少家长抱怨,电子游戏机是个坏东西,孩子因为贪玩游戏机,

学习成绩下降了。媒介也报道了因为游戏机的诱惑,一些孩子参与了盗窃和

抢劫,于是,在许多家长和教师眼里,电子游戏机就真成了 “坏东西”。

     实际上,电子游戏机本身是个中性的东西,像电视、报纸、杂志等其它

媒介一样,也像孩子的其它玩具一样,是儿童娱乐的一种工具。国外大量的

实验和调查表明,经常接触电子游戏机的孩子并不必然因此学习成绩下降,

或道德品质不端,二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我的研究也发现,我国 “十佳

少年”和超常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电子游戏机接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电子游

戏机对使用者的影响,大多取决于使用者的情况,即使用者是哪种类型的人,

使用的目的是什么,经常接触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理解电子游戏机传达的信

息等。所以,在这里,我没有提出类似 “电子游戏机为什么会导致儿童学习

成绩下降”的问题,而提出了 “什么样的孩子玩游戏机上瘾”,以使家长将

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电子游戏机上。下面我用 19921993年调查

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孩子玩游戏机上瘾?

     1.男孩子。

     男孩比女孩玩电子游戏机上瘾。在两周内,男孩玩过游戏机的占 42.0

%,女孩则只有 17.7%。男孩在一周内玩过三次以上游戏机的占 20.7 %,

女孩只有 7.4%。我们知道,玩游戏机需要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参与,而我

国传统教育是鼓励男孩尝试和参与,因此,男孩玩得较多。同时,进入游戏

厅,男孩的机会也比女孩多。

     2.小学生。

     小学生比中学生玩游戏机上瘾。21.2%的小学生一周玩三次至七次,而

中学生只有 6.8%。这与小学生闲暇时间相对较多有关。同时,小学生自由

支配时间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不如中学生,所以,一有时间,他

们就玩开了游戏机。

     3.发达地区的孩子。

     上海、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的孩子比江西、河南等次发达或欠发达地

区的孩子玩得多。这显然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发达地区的孩子一般生活在

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里,父母为他们提供了玩游戏机的条件。

     4.希望得到娱乐的孩子。

     当孩子们有娱乐的愿望时,选择电子游戏机的孩子最多,达32.4%,其

次是录音机 (25.2%)和电视 (14.3%)。可见,约 1/3 的孩子将电子游戏

机作为自己的娱乐工具。

     5.有强烈交往需要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处于孤独的境地。当他们感到孤独、需要伴侣

的时候,他们会打开游戏机。在大量接触电子游戏机的儿童中,近 40%是因

为有寻求伙伴的需要, 1/3 的儿童是为了要摆脱孤独。

     6.有强烈逃避现实需要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孩子是不成功的。也许他们学习成绩不好,

也许他们没有什么特长,为此感到压抑。在大量接触电子游戏机的儿童中,

 1/3是要通过操纵游戏机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摆脱生活压力;约 40

的儿童是为了放松自己。

     7.家庭关系不好的孩子。

     家庭关系不好的孩子比家庭关系较好的孩子爱玩游戏机,尤其是孩子感

到父母之间不太和睦,感到父母很不理解自己的时候,他们就把感情寄托在

游戏机上,以忘掉家庭中的不愉快。

     8.班级地位较低的孩子。

     如果在班里,孩子感到班主任不喜欢自己,经常对自己持否定态度,或

孩子经常感到自己在班里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和重要的人,那么,他就比

较喜欢大量接触游戏机。

     9.在学校里表现不好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状况、品质状况等方面得到的是较低的评价,

则比得到较高评价的孩子更喜欢经常接触电子游戏机,得到的评价越低,接

触得越多。

     无疑,儿童的性别、年龄和所在地区在这里是较稳定的因素,因性别差

异、年龄差异和地区差异而较多地接触电子游戏机,大都不会对孩子有不好

的影响 (且最近有研究指出,女孩玩电子游戏较少,不利于她们掌握电脑)。

但是,其它 6个因素则是非常活跃的因素,它们将通过影响孩子的电子游戏

机接触,进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这 6个因素可以说是高相关的,集中地

说明了孩子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太成功的。我们知道,操纵电子游戏机需要儿

童的全身心的投入,需要儿童的思维和行动的参与,因此,玩游戏机的孩子

能暂时忘掉给他带来痛苦的现实,而进入电子游戏中的幻想世界。在这个幻

想世界里,孩子是掌握一定权力、富有智慧、勇敢而灵活的英雄。也就是说,

电子游戏中的成功可能会给在现实生活中不太成功的孩子带来一种补偿。

     那么,电子游戏机会在什么情况下给孩子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呢?如果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成功的,并需要使用电子游戏机来满足自己逃避、交

往等需要,并进而形成对电子游戏机的心理依赖,这时,电子游戏机接触就

会对儿童人格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恶性循环:在现实

生活中越不成功,越依赖电子游戏机满足各种心理需要;越依赖电子游戏机,

就越不关心如何改变现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就越不成功。我们已经发现,

有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比较依赖游戏机或电视得到一种满足,结果越

依赖,学习成绩越差。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循环。

     所以,家长们在孩子刚接触电子游戏机时,就应该开始观察孩子生活的

变化,观察孩子是将电子游戏机作为一种普通的娱乐工具,还是作为一种体

验成功的 “替代物”?是只对电子游戏机感兴趣,还是依然对其它娱乐、阅

读、交友等活动感兴趣?在孩子的同伴中,孩子是否比较成功?这些都是非

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太成功或不太愉快,又有机会经常

接触电子游戏机,那么,“上瘾”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落入危险的“循环圈”

的可能性也就很大了。

     那么,对已经“上瘾”的孩子怎么办呢?目前还难以找到一种“替代物”

可以代替电子游戏机。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

功!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或优点,鼓励并帮助孩子实现某个计划,

鼓励并帮助孩子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最终让孩子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他也

是一个重要的人,而不仅仅是电子游戏里的一个英雄!

 

                         十、和孩子一起欣赏卡通

     1.什么是卡通?

     一些家长看了卡通漫画,不屑地说: “这是什么东西?”真的如此吗?台湾漫画家黄木村告诉我们,卡通漫画 “是一种超越一般规则定律的创造性美术图形”。

     卡通对现实生活的 “超越”可不是一般的超越。卡通大量地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段,使其叙述在时间、空间上获得极大自由。这样作家可以根据他们对生活的分析,只画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最能说明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或最能展示故事进程的画面就可以了,而不用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加以叙述说明。这些画面有全景,有特写,同一情节有时还采用分镜头,主次分明,特别易于儿童理解。当然,最吸引孩子们的还是卡通造型。这些卡通造型虽然用笔简单,但极具夸张特征。这种夸张也造成了卡通人物的鲜明个性。孩子们谁也不会把米老鼠和唐老鸭混淆起来,谁也不会为辨别不出一休和阿童木而发愁。为突出脸部的表情效果,卡通作家们还喜欢将卡通人物的头部夸大,身体相对缩小。头和身体在结构比例上经常是 1/3 1/4。因为夸张,人物个性突出,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但这还只是形式上的超越。如果只有形式上的超越,还难以形成卡通漫画。卡通还需要有一个好故事。而在故事中,卡通同样实现了对现实普遍“规则”的大胆 “超越”。在卡通里,万物皆有生命,无论何种动物、植物、器皿等都可以说话,都可以行动,都可以具有神奇的功能。卡通还经常运用高科技知识 (有些是想象的科技知识)来对未来世界进行改造和控制。这些知识被叙述得如此简明、通俗,并且具有强大的力量,自然能引起喜欢幻想,渴望知识的儿童们的兴趣。

     卡通的 “超越”,无论是形式上的还是内容上的都为孩子们创造了大量快乐,也创造了幽默感。幽默感是卡通漫画的一个突出特征。它与儿童幽默感的发展相适应。我们知道,儿童幽默感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起初,儿童容易接受 “滑稽幽默”,如小熊将鞋挂在耳朵上;渐渐地,在学会语言后,他们又对 “命名错误”特别感兴趣,如将“手”叫作“脚”;而后,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他们能理解由于事物不协调性产生的幽默,如妈妈坐在婴儿的椅子上显得多么可笑;也能理解了语言幽默。至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大部分儿童都具有了幽默意识,尽管在大人们看来,他们的幽默没什么“意思”。例如,电视剧 《包青天》播放后,孩子们中流传着“包青天,坐飞机,王朝马汉打面的,展昭挎着BP机”的歌谣。儿童将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安在古代人物身上,快乐地 “幽默”着。在卡通漫画里,这种幽默比比皆是:伴随着一个 “哇”字,主人公可能不小心飞出了天外,或者故事突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结局,这些都会引起儿童大笑。

     总之,蒙太奇式的画面、夸张的卡通造型、超越现实的生命、高科技知识和幽默感,共同为儿童造就了一个新的媒体——卡通漫画。

     2.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卡通?

     无论家长们是否喜欢、是否愿意,我们的孩子都爱上了卡通。孩子们喜欢卡通,是因为在卡通世界里,他们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无疑是最弱小的。在家里,他们听命于父母,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导。他们面前的所有人,都比他们强大,都比他们有经验且有权力。于是,他们渴望自己像 “超人”那样强大,像 “宇宙英雄奥特曼”那样受到别人拥戴和崇敬,以体验成功的快乐。无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境遇有多么不理想——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不好,可能缺少朋友,或家长对他们很严厉,但都不妨碍他们在梦中做一个少年英雄或“美少女战士”。

     不仅如此,在现代社会,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机会和时间太少,学习及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因此,更渴望获得这种想象的快乐、自由的快乐和幽默的快乐,以放松自己。在 《北京卡通》与《父母必读》杂志召开的卡通座谈会上,一位小学生说: “家长和老师要求我们学习好,遵守纪律,还要完成那么多做不完的作业。做不好要挨批。嘿,只有看卡通的时候我才感到舒服,好像得到了一种解放!”

     3.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卡通?

     家长们最弄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还没看懂卡通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陶醉地哈哈大笑了?也是 《北京卡通》与《父母必读》杂志召开的卡通座谈会上,家长们说:“我看不懂卡通,文字太小,画面太碎。”“天哪!这个卡通故事的题目在哪儿?画面乱糟糟的,哪幅图接哪幅图啊?”在这里有个习惯问题。现代儿童是看着电视长大的,而我们是伴着文字阅读长大的,孩子比我们更习惯接受图像信息,欣赏跳跃式的画面和超常的想象力。第二,孩子比我们习惯欣赏快节奏的作品。我们小时候,接收信息的机会较少,拿到一本书,我们会反复咀嚼。但在现代社会,儿童接收信息的机会比我们多了不知多少倍,社会是开放的,信息也是开放的,儿童可以和大人一起看电视、读报纸、学计算机。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儿童就可能倾向于快节奏的卡通漫画了。第三,许多卡通漫画是外国动画片的翻版,儿童看过动画片后,再欣赏卡通,无形中延长了动画片给予的那种享受。这也是为什么儿童能很快读懂卡通,而大人读不懂卡通的原因之一,因为大人们几乎

不看动画片。另外,我想家长们读卡通漫画可能还有一种心理障碍。一些家长不认为卡通是好东西,不喜欢卡通的形式,不愿意孩子花时间看卡通,因此,不接受卡通。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很难静下心来读懂或欣赏一本卡通漫画。

     4.卡通会让孩子变坏吗?

     不少家长担心卡通可能使孩子变坏。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有必要重申一些基本的关于媒介影响的观点:

     第一,媒介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即只要看了暴力卡通,就必然会发生暴力行为;

     第二,媒介的影响不是即时的,即一看描写爱情故事的卡通,立刻就会发生性犯罪;

     第三,媒介的影响对所有的儿童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儿童一看不好的卡通漫画,就立刻变坏了。现在有的教育者将卡通漫画认定是儿童学习不好的、品德败坏的罪魁祸首,我以为失之偏颇。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当他们在学习方面不能如愿时,可能就在卡通漫画或游戏机里寻找成功,结果造成了学习不好的孩子大多喜欢阅读卡通漫画或喜欢打游戏机的现象。媒介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是有条件的,比如孩子的家庭生活不稳定,同伴关系比较紧张,在学校生活中总是不成功,对相关知识了解得较少等等。当媒介传播的内容触动了他时,他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道德行为或反社会行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儿童个人生活有较严重的障碍,大量阅读卡通漫画,并拒绝接受其它媒介和人际交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卡通漫画就可能产生较强的不良影响。但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这类不良影响极少出现。

 

     5.中国卡通和外国卡通

     卡通漫画开始流行的时候,国外卡通占据了主要市场。孩子们手里拿的是日本或美国的卡通。有的卡通是文化精品,但也有一些卡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卡通漫画的内容来看,至少有类问题:

      1)渲染暴力行为。卡通漫画到处可见运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并因此获得成功的画面。这种渲染向儿童暗示,社会中充满了暴力,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误导容易使儿童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渲染色情。科学的、符合现代社会道德的性信息,对儿童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在卡通漫画里,有许多不符合现代社会道德的性信息,并夹杂着严重的性别歧视。

      3)知识的真实性问题。在卡通漫画里,一些知识可能是过时的,片面的,或者似是而非甚至完全错误的。我们看到,在一套儿童非常喜欢的卡通漫画里,一幅中国地图竟然将中国肢解为中国、 “满洲国”和西藏等几个部分,这就是非常错误的知识。如果儿童相信并接受这种知识传播,就会导致儿童得出错误的结论。

      4)价值观念的问题。为使儿童能顺利地社会化,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家庭都向孩子灌输了许多适应我们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

     ··但在卡通漫画中,有些价值观念是过时的,有些是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相悖的。

     卡通的这些问题并不能说明卡通本身不好,上述内容也不是卡通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文化载体,卡通完全可以表现健康向上的内容。

     值得高兴的是,党和政府很重视卡通的出版工作。

     1995 4 月,专门召开了卡通出版研讨会。随后,接力出版社的 《神脑聪仔》、北京出版社的 《北京卡通》、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卡通》、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的 《中国少年漫画》相继进入儿童卡通漫画市场。我们的孩子有了越来越多的很好的卡通读物。

     6.卡通,对大人来说,也有乐趣吗?

     小学生爱读卡通,初中生爱读卡通,高中生也爱读卡通,成人也可能爱读卡通。在日本很多成人都爱读卡通漫画。只不过,在中国适合大人看的卡通漫画较少,只有蔡志忠的漫画和广东新出的 《漫画小平说》等。但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的卡通。仍然有很多乐趣:

      1)经常看看孩子的卡通漫画,可以体验孩子们对成功的向往,以及自由的心情和幽默带来的快乐,体验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过程。卡通漫画中,不仅有地球大战,也有校园生活系列。孩子们爱看的校园生活系列里,都有孩子们自己对老师、对朋友、对家长、对生活、对爱情的看法。你读 《一日校长》,读 《红眼牧师鸟》,读《篮球飞人》,读《戒烟》,都可以读到孩子们希望中的美好世界。

      2)幽默是卡通漫画的一个突出特征。如果你想让家庭有一种幽默的气氛,你和孩子可以读卡通漫画,然后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幽默并创造新的幽默。

      3)你可以变换一种角度看问题。长大成人以后,人们的想法、看问题的角度都会相对固定。的确,我们成熟了,但同时,我们也将自己封闭了,失去了思维的活力。如果变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可以激活我们的许多想法,我们会重又变得年轻起来。卡通中,有许多这样变换角度看问题的故事。正像 《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所说:“我这一砸让你们念叨了一千多年,想起来这不一定是唯一的高招吧?”脸上缠着纱布的司马光让朋友们帮他想想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4)你可以放松自己。不仅放松身体,也放松心情。

     我们希望家长能和孩子一起欣赏卡通,并利用卡通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新的快乐。

 

                    十一、计算机能为您的孩子做什么

     一位父亲写来一封信,问他是否应该为孩子买一台计算机。这位父亲33岁,是中学教师。他有一个岁半的男孩,非常喜欢看电视动画片、 “环球45 分钟”、 “军事天地”、“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这孩子看电视非常入迷,常常饭都不吃,还特别爱提问题,许多问题大人也无法解答。他还喜欢读 《少年科学画报》和《奥秘》画刊,因为里面有关于飞碟、彗星撞击木星的内容。家长认为孩子很聪明,希望他能学计算机,所以写信问我,怎样利用计算机对孩子进行入门教育?怎样使孩子对计算机感兴趣,并逐步学习计算机知识?

     我觉得我们应该首先了解计算机能为您的孩子做什么。

     对儿童来说,游戏是计算机的主要功能。 4 岁多的儿童对计算机感兴趣,是因为当他 (她)触摸一个键时,屏幕上会有相应的变化。他 (她)喜欢自己操纵的这种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他们可以理解和欣赏的。游戏功能主要包括:

     1.玩电脑游戏。与电视、电影等娱乐形式不同,电脑游戏具有直接参与性,即儿童可以参与游戏之中,并操纵故事的变化、发展和结局,或者说,一个故事的结局取决于儿童的兴趣或某些方面的能力。因此,它特别吸引儿童。

     2.绘图。利用绘图软件,儿童可创造出各种图画。

     3.阅读电子出版物,如翻阅各种儿童故事书或漫画书。

     4.看电影或动画片。

     5.听音乐、歌谣等。

     但大部分家长更喜欢强调计算机的学习功能,他们让孩子:

     1.练习打字。目前,有些小学低年级同学开始用计算机练习打字,并参加一些打字的竞赛。中、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文件处理。

     2.学习学科知识。儿童可以依靠计算机学习学科知识。当然,这要有大量的教学软件来支撑。只要把软件装入自己的计算机,就可以按照计算机的提示来学习。

     3.学习计算机知识,即学习编制计算机软件。

     的确,计算机能为儿童做很多事情,包括游戏和学习。但是,对一个 4岁半的孩子来说,我想游戏功能比学习功能更重要!

     在这个阶段,学习打字不太现实,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识字不多,同时,目前流行的汉字输入多依靠形码和音码的帮助,让这么小的孩子将每个字拆成一定形态比较困难。目前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学计算机就是学打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计算机是为了让儿童掌握一种工具来创造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为了比赛谁打字打得快。

     学习学科知识,一般应该到上小学时再考虑。在学前期,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比提早强行灌输一些专门知识要好得多,这已经是由无数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即使上了学,也应该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能自己灵活使用的教学软件。如果是课堂教育的翻版,或许没有比有更好。

     如果不使用专门的儿童计算机语言,在这个阶段学习计算机编程也为时过早。枯燥的命令和概念有可能摧毁儿童的自我成就感。到了小学阶段,如果孩子表现出对计算机的特殊兴趣,那么可为孩子创造学习编制程序的条件。

     下面是对家长的建议。

     1.树立适合儿童的计算机教育观念:买计算机,不是为了让孩子具备一门知识,而是让孩子喜欢探索 “未知”的世界,增长探索的经验。对孩子来说,培养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求知欲比学一门专门知识更重要。

     2.利用计算机满足自己孩子的特别需要:比如从前面说的那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看,他对宇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特别感兴趣,问题特别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因此,可先不忙教他计算机,而用计算机向他播放儿童百科全书之类的电子出版物,教他检索关于宇宙的知识和图片,以满足他的求知欲。

     3.鼓励孩子玩电子游戏:通过玩电子游戏,孩子可以熟悉计算机,熟悉如何操纵开关和键盘,进而习惯操作新技术。女孩比男孩 “害怕”计算机,电脑游戏的经验较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娱乐或游戏是孩子接触计算机最正当的理由,尽管大多数家长还不能认同这个观点。同时,也鼓励孩子尝试播放动画片、电影、电子出版物及儿童绘图软件等。

     4.如果家长能经常用计算机处理自己的工作是最理想的。要让孩子看到你用计算机,并享受了使用计算机的乐趣。父母的行为比父母的说教更能影响孩子。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准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状态。两三年以后,计算机及软件的发展可能要有很大变化,现在学的一些专门知识可能会过时。所以,要经常忽略 “知识”,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方面。孩子的发展,不在现在能学多少知识,而在将来的学习潜力能有多大。

     我以为这一点对中国的父母特别重要:中外的父母们都担心计算机的负面影响,但担心的问题是不同的:西方父母担心计算机等媒体使孩子进入成人社会,从而失掉天真自然。以美国教授波斯曼的著作 《童年的消逝》为代表,他们发出呼吁要保护儿童的童年。中国的父母则担心计算机等媒体使儿童沉浸于 “玩乐”,影响他们的学习。父母们喜欢计算机,常常因为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他们生怕儿童太 “天真自然”,有了计算机,就恨不得让岁孩子学13岁孩子才应该学的系统知识,恨不得一步将儿童提升到 “成人”。“成熟”、“懂事”是中国文化给予孩子的最好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所以,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1.童年生活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预备,它首先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生活。儿童有权利享受这种生活,而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

     2.计算机应该成为充实、扩展童年生活的工具,而不应成为限制、缩短童年生活或加速成人化的工具。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到计算机能为您的孩子做什么。

 

                    十二、适应网络:您和孩子是朋友

      《北京青年报》曾刊登过一幅漫画。漫画的题目是:女儿的日记。漫画上,母亲正满头大汗,趴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的日记。父亲也满头大汗,临时抱佛脚地紧急翻看一本厚厚的 《DOS》书。女儿则隐藏在半扇门后面,看着父母在 “折腾”,一脸轻松的样子。

     一些家长的确特别热衷于 “偷看”孩子的日记。1996年全国城市独生子女调查发现: “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和通信”的家长比例高达26.5%,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偶尔对孩子进行检查。现在好了,女儿用计算机写日记,并加了密码。而父母根本就不会使用计算机。

     偷看孩子的日记或通信,至少是一种不体面的行为,无论是偷看锁在抽屉里的还是锁在计算机里的。我们想说的是,在利用新技术方面,孩子已经走在了父母的前面。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的教授帕博特在 《新家庭——跨越数字化时代的代沟》一书中所指出的: “他们知道,他们就是电脑时代。”

     这使父母感到很不习惯,尤其是中国的父母。

     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过,人类发展的历史将经历三种文化。第一种是前喻文化,即后代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所以,在这种文化里,老年人的经验特别重要,老年人也特别有权威。第二种文化是并喻文化,即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第三种文化是后喻文化,老一代人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祖父母在年轻时代所学到的东西可以够用一辈子的,我们的父母在年轻时所学到的东西可能够用半辈子的,而我们这一代,年轻时所学到的东西只够用 1/4 1/3辈子的。所以,有些社会学家说我们正在进入并喻文化时代。我们所学习的一部分经验、知识已经没用了,而年轻一代所创造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现代父母们必须看到这一点。

     在阅读时代、电视时代,父母们还可以对孩子们指指点点,即所谓的“阅读指导”或 “指导儿童看电视”。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时代,父母们,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还可以对儿童指指点点吗?

     在现代社会里,父母不可能再是知识的权威了,孩子每天都会向父母讲述最新发布的知识。孩子为家庭带来一种全新的文化风貌,一种本质上兼具个人化及全球化两种极端性质的文化。无论是个人化还是全球化的东西,对父母来说,都可能是非常陌生的。

     所以,当父母与孩子坐在计算机前,一起在互联网络上 “探险”时,他们是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互相学习的朋友,父母甚至要完全 “以孩子为师”。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我们从没有这么需要以孩子为师??

     这不是坏事。向孩子学习,使父母本来要完结的 “精神生命”又获得了新生,父母将从孩子身上再次发现自己!

     在信息时代,需要成长的不仅仅是儿童!

     与孩子一同成长,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最大的幸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