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

 丁香紫芫 2018-10-09

秋意渐深,过了中秋转眼就是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的时候,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就来了。一起来看于丹老师如何解读“寒露”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气温比白露的时候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成霜了,如果说白露是从炎热往凉爽的过渡,那寒露就是凉爽往寒冷的转折。

这个时候北方开始出现霜冻,白云更白、红叶更红,眼前的色彩明艳得令人触目惊心,一年用尽最后的力气,在最美的风景里,映衬出我们的眷恋和感伤。南方即使到秋意很浓以后,仍会看到南唐中主李璟所写的“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景象,李商隐写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差不多也是这个时节的景象。

民间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的时候,人开始穿长袖衣服,体感开始觉得微寒。到寒露节气,养生讲究要穿袜子、穿鞋子,不能现在还露着脚,因为寒从足下生。

阳历十月相当于农历的九月,《诗经》里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寒露前后是准备寒衣的时候,要备好寒衣迎接比较寒冷的季节的到来。


寒露三候

第一候,鸿雁来宾。

白露节气开始的时候,鸿雁南飞,这个时候是最后一批了,古人称寒露时节的鸿雁为“宾”。从白露早飞的那批鸿雁,到寒露最晚飞的这批,时隔一个月,气温越来越冷了。过了寒露,鸿雁差不多就飞光了。

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到了深秋天寒的时候,鸟、雀都看不见了,海边蛤蜊开始多了起来。蛤蜊壳上的条纹,与小麻雀身上的条纹,隐隐约约的很像,古人想象力丰富,认为是这些蛤蜊是雀鸟扎到海里之后变成的。古人认为,鸟雀在天上飞阳气较盛,而蛤蜊是从海边上来的,阴气较重,秋天蛤蜊开始多起来,这正是提醒人天气从阳转向阴了。

第三候,菊有黄华。


草木大多是因为阳气开的花,唯独菊花是因阴气而开花。寒露要结束的时候,菊花反而开了,秋天肃杀萧瑟、百花凋零,只有菊花在这个时候是最美的。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到菊花,我们都会想起陶渊明说过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其他人都在春天里欢心、在秋天里感伤,陶渊明的心却在秋天里有了安顿,因为他有着真正的田园,即使是“结庐在人境”,没有车马的喧嚷,“问君何能尔”,是因为“心远”所以“地自偏”。他的“采菊东篱下”,并非寻寻觅觅,而是南山自现,在一把悠闲中,他看见了“山气日夕佳”,看见了“飞鸟相与还”。还要说更多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就在这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色中,陶渊明的那缕夕阳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在寒露这个日子里,别人在仓惶,但田园诗人却可以寻觅到安顿。

传统节日与二十四个节气里的习俗之间的关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智慧。一般来讲,如果这一年没有闰月,那么重阳节大致会在寒露节气的前后,所以寒露的习俗,大多数与重阳是有关系的。

在重阳节的时候,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这个时候人的心事逐渐浓郁起来。人眺望着远方,开始思念很多不在身边的人,这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这种远远的眺望和思念里,人们越来越觉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所以,柳永才会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个时候看见的景物——晓风、残月——一切都是走向凋敝的、凄迷的,加上体感越来越寒冷,白天的日子越来越短促,而远方思念的人还没有归来,漫长的冬季也见不上面,留下什么样的牵挂来温暖记忆呢?

人们在寒露之后的秋凉中体会到了愁思。这就是“愁”字的由来,如同南宋吴文英写下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惜别》)愁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分离的人心上压着的秋色里生发出来的,古人的巧思多么多情啊!

周杰伦的《菊花台》,词是方文山写的,其中有一句:“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你的忧愁渡不过江去,人在两岸将秋心分拆,所谓“离人心上秋”。

从古代的诗词、习俗,到今天的流行歌曲,只要人心把它当一个节令,那么很多通感都会弥漫上来。古人的心多么细腻:“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这是昆曲《玉簪记》中,小生潘必正在《琴挑》这一折出场时候唱的一支曲子——《懒画眉》,意思是:我这个时候想到了宋玉当年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外面叭嗒一声叶子落地,惊断了客途中的残梦。

那个时候的人多么细腻敏感,如今往往是人在困倦中,闹钟都叫不醒,我们心里失去了对季节的敏锐的感受。但有一些习俗是找得回来的,比如大家越来越重视在寒露期间,登高赏红叶。寒露过后的红叶是最美的,层林尽染,漫山的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中国幅员辽阔,跨越的纬度范围非常大,各地的红叶呈现时间不一样,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以北。从东北到华北,一点一点的推移过来,满山遍野,仿佛会烫伤人的眼睛,深深地烙到人的心里。赵翼的名句:“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为什么枫叶美得惊心动魄,而为什么人的沧桑老去、鬓染霜华又是这样残酷无情?那些致极的美和致绝的伤情,在对称的时候才是刻骨铭心的。

在南方地区,这个时候炎热退下去了,不过“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这个时候草木还没有衰落,是出游欣赏风景最好的时候,也是持鳌赏菊、吃螃蟹的好时候,因此大家愿意出去会朋友,把酒言欢。也有一年终了,大家总结怀旧的意味,围炉夜话也是一种寒冷中的温暖。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中国人习惯在最美的景象中抒情、欢聚、安顿自我。回首流光大多是在秋天,因为这个时候所有的仓惶走过去了,如同王维,世事沧桑中终于空灵通透的那颗心,看得见一切空中的有,那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看起来是清冷的,但是一切是安顿的,不仓惶的。有人,但是看不见人影,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面熙熙攘攘的女孩子们回来了,荷叶动了,知道渔船也归来了,而人心在这个时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过去就罢了,人心留在秋意里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告慰?

中国人爱说:“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我们的胸怀是否能够辽阔起来,让自己的思绪在高天流云间浩荡纵横,回首一年的流光,天寒心暖,给自己一点安宁呢?

寒露来了,持鳌赏菊的日子到了,家家户户有这个仪式,人心里也有流光留下来的色彩,那是最浓郁的秋色,那是一年的回首。这个时节天人合一,给自己的心情做总结,做完总结别忘了“便引诗情到碧霄”,在秋天给自己一份诗意的奖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