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侄的婚姻让我见证吉安永和的婚嫁习俗(2)

 01一线 2018-10-10

/01一线

 

从吉安传统的婚嫁习俗来看大致要经历相亲、请媒、说亲、定亲、行聘、通期、出嫁、迎亲、合卺、闹房、回门、满月等仪式或程序,全文用11章表述。

上文(1)几章表述了说亲(议亲)、定亲、订婚,本文(2)接下来用几章来谈谈吉安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的行聘、通期、出嫁,再以文(3几章表达迎亲、合卺、闹房、回门和满月。

第四章:行聘

吉安的风俗是定亲过后就要行聘,又称“过礼”,今天多在“看屋宇”的第二天进行。男家按照“礼单”所列礼物或礼金的半数给女家。礼品上贴红纸,并盖上柏树枝,象征“子孙发达”、“万年长青”。旧时代,未婚婿要向女方父母行跪拜礼,得红包。女家给男方回赠衣帽鞋袜,象征礼已成为婚姻代名词。至今,吉安一带订婚,“顶天立地”。男方参与行聘活动的人,女方往往在圩镇见面,男女双方坐下来,要吃茶,所谓见面订婚,吃了茶,打下桩,定了情。所以农村订婚有的称吃茶,彩礼称茶礼。吉安都赠送毛巾、鸡蛋,叫“打发”。通期又称“起媒”“通日子”。男家择定吉日后,用红纸写好帖子,送往女家,通告择个人情况心存合理志向,以身符合规范并坚持不懈,才能达成既定目标。

我三嫂家行聘这环节分两个步骤进行,先是在定亲时预付了“礼单”上全数的婚嫁礼金,其它“礼单”上的礼品和小红包礼金在迎娶前一天去过礼。

20180915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初六,又是一个晴天好日子。昨天下午接到三嫂的电话,通知我和弟弟上午到女方琦家去行聘礼,之前已告知大哥,大哥早晨来电催我们回乡下完事。行聘礼按婚礼习俗就是与对方谈婚礼酒席那天的盘子。

因弟弟临时有人找他看病,电话要我和侄女婿慧去兴华路东方红超市买些牛奶、苹果和香蕉水果类回家后顺便去看望一下不久出院的堂婶(堂哥冬母亲)。上午谈盘子需要在女方吃个中饭,之前早晨女婿慧买好的中饭菜肴已经由丹侄带去了女方琦家。之后,丹侄回到家里,同二哥、堂姐行媒侄美在那等我们同去行聘礼。

上午1138,弟弟才开车来超市门口接我们。回到老家,按三嫂的安排,因大哥要下午回去,我、弟弟、女婿慧随同二哥、行媒侄美和丹侄同去柱仁山女方琦家。到达柱仁山时已经是1205。女方琦家厅堂桌上早已摆上热气腾腾的肴菜,就等我们上坐吃午饭。弄得我们赶紧解释晚到的事由,好在亲家公亲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非常热情的招呼我们上坐边吃边谈。主要落实几件事情:一是要提供女友琦孝敬外婆的三鲜;二是大伯的端盘礼金;三是婚礼酒席钱已在今年3月过礼给了女方。前面两项合资不过千把元。今天说是去行聘谈盘子,其实是亲家公亲家母要我们来叙叙家常,履行一下婚礼过道。

我们也是本着谦让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情。在我们看来,退让不是懦弱,不是胆怯,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坦然和释怀,放下一切,本无明镜台,何处惹尘埃。退和让,是让人要有一份接纳的胸怀,如同大海那样能够接受大大小小的支流,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一切。何况女方琦家也是大度人家。

我们的大度胸怀也来源于父母亲的教养。正当中秋节来临,我又怀念起我的父母亲,当我发出公众号作品《故乡的中秋》时,母亲娘家的亲人们表妹表弟给我留言:“以前每次姑姑回娘家,全家人就像过年一样,特别是提前知道姑姑要回来了,爸妈就会说姐姐要回来了准备买什么菜,床要铺暖和点,还有那些叔婶哥哥们嫂嫂们都互相转达传告,就像是迎接中央主席一样,我很少别的家庭听说姑姑要回娘家,娘家人这样的,姑姑一到家气氛很热闹,小时候听到姑姑要回来就不知有多高兴,我看其它亲人对待姑姑也一样。”“又看到了姑姑在世时那慈祥的颜容,看到她老人家就想起在世时的一些记意,愿姑姑和姑父在那边也过得和和美美!”我也回复他们“难得你们一直保存着对你姑姑这份深厚感情!

我想:对一个人有感觉需要一分钟,喜欢一个人需要一小时,爱上一个人需要一天;但是,忘记一个人却要用上一辈子。这种情感的爱,不仅是对配偶,也适合对待亲人。为此,我在家族群里说了几段说亲情和人生的话语。告诫我们的后辈们,你们的姑姑即将要从深圳回来喝酒了,你们也要象母亲娘家的姑侄那样对待自己的姑父姑母。

20180928日晚上,姐夫姐姐如期到达吉安火车站,在那边上班的侄子捃去接站,我和弟弟相约在城里等候他们的回来。送姐夫姐姐到城里家后,我们在外面一家餐馆陪同他们用过晚餐。自此之后,除了大家有亲友的婚礼应酬之日外,我家在乡下的和在城里的亲人,基本每晚安排在一起聚餐,聊聊家常。930日星期六由我和弟弟两家作东,家庭聚会晚餐订在庐陵文化广场东面富川路东“一味领鲜酒家”三楼【一心一意】包厢,住在城里的各家亲人到会。930日星期日则由在城里的三个侄子女安排在兴华路东方红超市旁边二楼“食话说辣”酒家举行晚餐家庭聚会。他们分工协作负责酒、水、饮料、定包厢和点菜。住在城里的各家亲人除参加广场跳舞节目的和上井冈山备结婚宴席货物的以外,悉数参加,乡下的亲人也基本到会。

101日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国庆期间全国上下大多会举办活动来为祖国庆生。为此,我和弟弟商量再次作东,后来姐姐姐夫要求加入,邀请大家汇聚“相聚时分”酒家。在共欢国庆之余,更多的是谈论或商量丹侄和琦的国庆期间的婚礼安排。之前的923日星期日有回乡下商量过一次。行聘礼已过,这次是六个兄弟姐姐及其子女孙辈们原本在家的或刚刚从深圳、杭州等地回到家的亲人们的一次大聚会,除上井冈山尚未返回的儿子儿媳孙子外,包括丹侄和他即将过门的女友琦也加入了欢聚。大家一起欢庆举杯,谈论着这近来的一次次欢聚,大家为国庆105日大喜日、期间的103日至7日举办丹侄和琦的婚礼预热了几天。

第五章:通期

过礼定的娶亲日子女方如无异议,完婚的日子就定妥。随即男方将所有聘礼送往女家,以备完婚。

经过上一轮的行聘,丹侄和琦的婚期确定下来了,主婚日定在105日。大家开始为婚礼宴请作准备。婚礼筹备由三嫂亲自主持,女婿慧和侄女丽负责后勤菜肴采购,还有请客、请主厨、组建迎新车队、请婚庆鼓乐、摄影、准备礼服、香烟酒水、糖果、烟花、礼花、婚联等等事务由大家作参谋并按分工做好份内事。我提前将2016年国庆期间为儿子操办的婚礼酒席档案文本发给他们参考。

今年3月的订婚宴席上,我提取本公司产2条红盖滕王阁香烟和6条吉品金圣香烟。10月的结婚宴席和厨房帮厨等其它用烟由我儿子与丹侄商量计划购买12条硬红瑞香。儿媳则负责帮助从井冈山采购笋翊。

102日至3日两天,大家抓紧时间去参加家族外友人的婚庆和同学聚会。103日农历八月廿四中午读贺老写的《大学毕业50周年同学聚会》歌词,颇有一番人生感怀。这首歌词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从青春,大学,师长,梦想,追求等人生曾经的美好过往到今天依然保持饱满壮怀激烈的学习、生活、情趣和同学友谊。歌词穿过的时空场景恢宏,颂扬了人生沧桑。通过前后呼应让人回味,特别突出了人生属于这种沉淀下来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书香情怀;还有就是这种同学情谊到了纯香老壮了,仍然不忘要互相珍惜短暂人生和绵长友谊。

下午15:00,我们全家回到了乡下开始参与婚庆活动。下午3:00,随着一阵猪叫,一场家庭大喜事自此拉开序幕。看来,凡事不必纠结当下,也不必忧虑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清华侄开车去丹侄女友琦家接过坐媒她大伯到此后,丹侄和琦的结婚宴席正式开始,本族同房下的族亲每家1人开始进入祠堂厨房帮忙,包括在祠堂摆设宴席,端菜洗盘碗等事务料理,我们村谓之“进厨”。“进厨”男丁每天每人1包烟打点。晚宴“进厨”席安排6桌,先坐满4桌,主席位由坐媒琦她大伯坐定,我家兄弟姐姐六家回来的悉数参加晚宴,并陪客。晚宴后,我们返回城里。

第六章:出嫁

104日星期四,农历八月廿五。早上,我在家庭群发言: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

早晨7:30,琦大伯(坐媒)仍由清华侄开车去接了过来,城里的亲人们又回到了乡下。8:00准时早宴,早宴的主席琦大伯(坐媒)。早宴后,我召集侄子雪和清开始在祠堂上厅保壁上贴上大“喜”字,并在两旁挂上丹侄外公家和姑父家送的贺喜对联。然后,又在祠堂厅堂大门、围址门逗下张贴喜字和对联。之后,交待他们回家帮三嫂家两栋屋大门张贴喜字和对联,在新屋大门挂上灯笼。至此,履行了昨天下午本该完成的张灯结彩的事情。上午,各方客人纷纷前来参加婚庆。

按照我们吉安的婚礼习俗,女方出嫁的前一天,男家要给女家送去“上脑担”,就是嫁娘的化妆、拜堂用品,如披纱(婚纱)、胭脂、水粉;扎嫁妆的红绳;辞嫁用的香烛鞭爆;给祠堂送的挂堂礼,给礼生和裁缝等工匠的利事(红包)等,不过,这些礼俗现已过时。今天,我三嫂家就按照“礼单”所列礼物如嫁娘的红鞋、三鲜等一担礼品送去,上面贴红纸,并盖上柏树枝,象征“子孙发达”、“万年长青”。

上午1018,三嫂安排我同丹侄、勇侄婿(代侄女美作行媒)、大哥(担箩俚,后放在清侄车后备厢内)、丹侄舅舅、姑父、包括清侄、捃侄两人开车共计8人随琦大伯(坐媒)一行两车共9人去柱仁山琦家。到达停车时,亲家燃放爆竹迎接我们,接着,对方安排1位壮实青年从车上取出礼担挑进琦家厅堂。

亲家和亲家母安排我们参与行聘活动的人喝茶聊天。喝茶后吃过中午饭,由丹侄去与他岳母商量给家族细芽崽封红包的事情。后来商量结果是对方亲家母遵前面亲人做法,封红包和做下礼仪式两免,行媒从中协调。这样,丹侄作为未婚婿,只向女方父母行了跪拜礼,得了红包。礼毕,我们回去。按规矩,琦大伯(坐媒)要过男方吃晚饭,但为了省事,他同车随我们回西坑。

旧时代,未婚婿要向女方父母行跪拜礼,得红包。女家给男方回赠衣帽鞋袜,象征礼已成为婚姻代名词。另外,象今天迎亲前的夜晚,男家敲锣打鼓祭轿,俗称“暖房”。现在多半轿为车,就没有了这道规矩。

我们回家看到亲戚们在各处热闹打牌,我招呼着,各处转转拍照,空闲时把相片上传到群里。

今天的三嫂子家的晚宴25桌,16:10开始吃晚饭。琦大伯(坐媒)坐1席,丹侄外公坐2席、姑父坐3席、姨父坐4席,我同我舅舅家我老表坐在次桌上陪客,弟弟在主桌上陪客。晚饭后,我们安排城里的后辈们先开车送回去,大人则留下了商量明天的事情,商定后,我们也回到了城里。

晚上回忆我们今天下午在完成“礼单”一担礼毕打道回俯时,对方回礼一担给我们带回家。另外,听说下午琦在她家行下礼仪式,之后,给吹喇叭的人封红包。

据传,旧俗嫁娘出嫁当天凌晨,鸣爆“开面”,用棉线绞去嫁娘脸上的毫毛,化好妆,裁缝师傅捆好被子。由母亲领嫁娘拜天地;嫁娘拜父母、兄嫂、亲戚。晚餐为正席,颇为丰盛,称“嫁娘酒”。晚饭后,嫁娘坐轿先到宗祠拜别祖宗,又依次到旁系亲属伯伯、叔叔、堂叔伯兄弟家中拜别,称“辞嫁”。晚间哭嫁。母亲、姐妹等围着新娘放声大哭一场,意谓“哭发”。哭嫁是吉安嫁女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嫁女没有不哭的,哭的内容是世世代代相沿不变的。

听老人讲,哭嫁还有一个传说,从前,一男子死了妻,留下一个女儿,不久男子续弦,又生了一个女儿。后娘对亲生女疼爱, 给亲生女吃好的穿好的,对前妻女十分苛刻,做又脏又累的活,还吃不饱。前妻女16 岁了,后娘为她找了一个头生癞痢脸生麻子,无父无母的穷光蛋。出嫁时,后娘假惺惺地哭道:“我咯女儿命好苦,出嫁无轿无锣鼓。女啊,只怕你红鞋进门白鞋出,嫁出再难见父母……”前妻女知道,这是后娘在诅咒自己。可是,她十分坚强,与丈夫和睦相处,勤劳持 家,如愿生子。儿子刻苦读书,金榜题名。后娘亲生女嫁了个富家子弟,出嫁时送全套嫁妆,出门时说的尽是吉利话。亲生女个性强,女婿爱惹花草,婆媳经常吵口,她受不了这些压抑,上吊死了。亲生女死不久,丈夫也相继去世,从此,后娘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前妻女不忍心让后娘受孤寂之苦,把后娘接到家中来。村中人说“你后娘对你刻薄,出嫁时还诅咒你,这种恶毒的人不值得同情。”前妻女说“我亲娘不在了,后娘也是我的娘。当初我娘哭,是舍不得我离家,也是想让我发。如今,我应该谢谢她才是呢。”这话传开后,村里人想,是呀,前妻女出嫁时后娘哭了,果真发家,亲女出嫁时尽讲吉利话,结果家败。于是,人们也学着在女儿出嫁前大哭一场,渐渐地,吉安民间有了哭嫁的习俗,叫哭嫁哭发。哭嫁都在出嫁前一天夜里,主要是娘与嫁女一起哭,也有姐妹陪哭的。哭的内容都是祖辈相传的,无非是对女儿依恋不舍,教女儿到夫家如何勤劳孝敬。也有些女性没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哭的时候没有章法,只是号啕大哭,而遭人讥笑。(2)-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